跌落神壇!醫藥女神葛蘭重倉股撲街,被網友罵上熱搜
被稱為“醫藥女神”的基金經理葛蘭,這個年怕是不好過了。
來源/易簡財經
截至2021年末,葛蘭旗下共計管理5只基金產品,管理規模達1103.39億元,超過張坤,是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最大的基金經理。
?
可葛蘭一邊管理規模破千億,一邊卻是在管的5只基金在過去一年全都出現虧損。特別是規模最大的中歐醫療健康,該基金A類份額凈值下滑24%,近半年下滑32%,C類份額走勢相似。
?
但這屆基民卻越虧越買,倒是把葛蘭推上了管理規模最大的王座。有網友調侃,這是被長期投資理念洗腦成功的優秀案例。
?
重倉醫藥,表現不佳
葛蘭受基民吐槽最多的,是重倉醫藥的中歐醫療健康和中歐醫療創新。
其中,中歐醫療健康最近踩雷了長春高新。
?
受藥品集采的影響,“東北茅”長春高新上周連續吃下三個跌停,今日依舊下跌,收報164元/股。這只曾爆出“大媽5萬變500萬造富故事”的白馬股市值,較高點已蒸發逾千億元。
?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歐醫療健康基金持有長春高新551.72萬股,是長春高新第六大股東,也是第四大機構投資者。僅之前三天跌停中歐醫療健康就虧損超3.8億元。
?
除了長春高新,葛蘭在其他醫藥公司的投資也遭遇了滑鐵盧。
?
數據顯示,中歐醫療健康四季度凈值增長率為-16.14%,中歐醫療創新則為-16.03%,開年以來跌勢繼續,“葛蘭、醫療”也因此登上微博熱搜。
?
中歐醫療健康前十大持倉是藥明康德、愛爾眼科、凱萊英、泰格醫藥、康龍化成、通策醫療、博騰、智飛生物、邁瑞醫療和美迪西,大多為醫藥主賽道的頭部公司,并且總持倉占比達57%。
?
其中,通策醫藥去年高點421元/股,當前156元/股,愛爾眼科去年高點72元/股,當前33元/股,藥明康德去年高點172元/股,當前109元/股……而當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高,一只基金的走勢波動則基本被這些股票的走勢所裹挾。
?
此前,公募基金抱團取暖疊加疫情催化,這類明星股享受著投資者給予的高估值,像通策醫療最高達200倍PE,醫藥板塊大幅上漲,特別是2020年,投資者收獲豐厚回報。葛蘭因漲幅14倍的英科醫療打響名聲,成為投資者心中的“醫藥女神”。
?
但隨著全球市場因疫情影響,推行的寬貨幣政策開始出現改變信號,流動性收緊的預期下,2021年醫藥板塊整體回調,首當其沖的就是前期大量資金堆積的高估值股票。
?
基民越跌越買,越買越跌
?
截至今年1月22日,中歐醫療健康混合近3年累計虧損近30億元。從去年7月至今,累計虧損更是高達110億元。
?
在基金跌得最慘的一段時間,部分投資者的情緒也影射到對葛蘭的稱呼上,從“蘭蘭”“醫藥女神”變成了“葛大媽”“葛韭菜”。
?
不過這屆基民好像跟以前不太一樣,反倒是越跌越買。其中,中歐醫療健康基金規模達775億元,較三季度末增長140億元,中歐醫療創新規模為131億元,較三季度末增加14億元。
?
2020年末,葛蘭基金的投資者為507萬戶,到2021年中報,這一數額已經高達983萬戶,其中有3只基金的個人投資者占比超過98%。
?
消費、醫藥作為兩大黃金賽道已經深入人心。更多人把下跌當作機會,而非風險。可惜基民越跌越補,越補越跌,惡性循環之下基金規模反而壯大了。基金經理手續費管理費收到手軟,郁悶的則是半路上車的基民。
?
2015年也翻過車
?
翻看葛蘭過往的履歷,十分亮眼,但在此前也有過“翻車”時刻。
?
葛蘭從小就屬于“別人家的孩子”,1985年出生,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之后在美國西北大學拿到了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博士學位。5年的碩博連讀課程,她4年就完成了。
?
在回國之前,葛蘭曾在歐洲頂級半導體巨頭英飛凌工作過一年,半年在慕尼黑總部,半年在IGBT芯片部門。本以為葛蘭會在成為科學家的路上發展,但她最后卻邁入了金融行業。
?
2011年,葛蘭歸國后,先后在國金證券和民生加銀基金擔任研究員,研究覆蓋電力設備、新能源、輕工、醫藥等行業。2014年,葛蘭加入中歐基金。
?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葛蘭的基金經理首秀是管理中歐明睿新起點,她第一時間將樂視網買為第三大重倉股。2015年三季度又將暴風科技買進前十大重倉股之中,年末加倉至第一大重倉股。
?
這些股票在當時同樣受到市場資金的熱捧,估值被一路推升,但結局是什么樣的我們也看到了。2016 年4月,葛蘭辭任中歐明睿新起點基金經理。在管理該基金的450天里,她取得了-4.8% 的成績。
?
隨后葛蘭還是乖乖回到她所擅長的醫藥研究領域,2016年起擔任中歐醫療健康基金經理。
?
2020年和2021年,葛蘭先后成為中歐阿爾法發行和中歐研究精選發行的基金經理,但并非完全聚焦于醫藥行業,還重倉了陽光電源、東方財富、寧德時代、隆基股份等其他行業龍頭。
?
可以看到,葛蘭投資套路大抵都是:投資熱賽道明星公司,享受估值擴張帶來的收益。但同樣因為流動性的問題,這些高估值的股票在這一年里也震蕩回落,從而也整體導致了葛蘭管理的基金今年的跌勢。
?
結語
?
雖然市場吐槽的聲量很大,但也有基民為葛蘭打氣,認為資本市場沒有常勝將軍,以短線的心態來投資基金本身就不科學,而且如果把周期放大,最近2年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階段漲幅也不低。
?
作為頂流基金經理+醫藥女神,葛蘭的能力不可否認,不過她明知道行業處在高估值風險,還有集采等政策利空,卻仍舊滿倉押注,這種做法倒是值得商榷。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