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多多,沒有拼多多的命
房多多,沒有拼多多的命
來源/藍莓財經
1月7日,房多多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有限責任公司上市資格部工作人員于2022年1月4日發出的書面通知。由于房多多美國存托股票的收盤價連續30個工作日低于每股1美元,公司不再滿足納斯達克上市規則5450中規定的納斯達克最低投標價格要求,將面臨退市風險。
回顧房多多的上市通稿,從“SaaS賦能的中國最大在線房地產交易平臺”到“房產界拼多多”,房多多的股價也一度飆升至129美元。
然而,在疫情、政策、業內競爭的多重打擊下,房多多仍然是房產服務行業中最不好過的那個。
半年時間,房多多到底做了什么?
2021年11月19日,房多多發布三季度財報,營業收入為1.692億元,環比下降57.8%;凈虧損為3.55億元,環比增加155.4%。
房多多寄予厚望的房云SaaS營業收入僅有233萬。
毛利率 10.4%?,凈利率?-44.8%?,房多多想做的生意并不是個好生意。在多家競爭之下,營收費用增長,房多多也占不到便宜。
房多多通過系統服務經紀人和經紀公司,然后通過經紀行業從業者集合優勢向開發商獲取項目分銷資源,經紀人和經紀公司成交后獲得相應傭金,房多多獲得傭金提點收入。
現在的房多多,主營業務分為三個板塊:新房服務、二手房業務和開發商端的房云SaaS。
在新房服務上,房產市場蒸蒸日上的時候,以中小微經紀公司為主的房多多房多多尚且能夠從中分得一杯羹,隨著房住不炒等政策退出,房多多的生意也更加難做。
在二手房業務上,房多多主要為以老舊二手房改造為核心的“挺好住”自營產品。事實上是裝修業務,毛利率更低。
在開發商端,房多多最新孵化給開發商營銷部門使用的房云SaaS。
房多多希望通過房產中介來打通上游的開發商和下游的買賣房人。然而,房多多能夠為溝通上下游提供什么呢?在客源上,房多多并無優勢。
第三方平臺比達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3月中國主要房產信息APP月活躍用戶規模排名中,安居客以1311萬位列第一,房天下為445.5萬、貝殼找房423.5萬、鏈家410.6萬、我愛我家60.5萬,房多多僅為42.9萬。
同時,為了吸納線下流量,2020年11月,房多多入股中原集團旗下加盟品牌原萃,但最終雙方以結束合作收場。房多多在去年第三季度削減原萃業務,這也給房多多造成了營收和利潤上的損失。
房多多也就更多強調其在吸納房產中介中的能力。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房多多平臺數據庫中有1.31億真是房產信息,107萬注冊經紀人,完成閉環交易經紀人3萬人。
對房產類低頻高客單價的垂直行業而言,必須要依靠線下中介或4S店,純線上無法完成交易閉環。
房多多的最新業務數據來看,注冊經紀人在房多多平臺完成的交易量也顯著下跌。三季度在房多多平臺上完成閉環交易的經紀人數量為1.06萬,較二季度的1.9萬下降44.2%。上述閉環交易總額為152億元,較二季度的296億元下降48.5%,其中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額分別為93億元和59億元。
互聯網平臺的局限
平臺模式已成各家共識,輕資產化成為必然選擇。然而,模式越輕,對加盟商的管控力度就越小,對平臺的賦能要求越高。
房多多所謂以房產中介為中心的、獨立開放的、由SaaS(軟件即服務)賦能的平臺,其賦能的能力遠遠不及預期。
房多多更不是地產界的“淘寶”。
作為電商平臺,阿里搭建起包括、支付、物流、營銷的全方位電商生態,但房多多并沒有相應的配套服務,更加難以在話語權爭奪中占據優勢。
相比互聯網對消費領域的改造,其對房地產業務的沖擊遠不如預期。
互聯網平臺模式的勝利:通過大規模買流量,降低費用,以價格戰爭奪用戶。但是,房屋買賣是低頻生意,短期的流量價值有限,不能換來足夠的真實房源和用戶交易。
房產交易風險難以控制,難以標準化。線上信息徒增決策噪音,單靠線上難以為客戶提供可靠服務。
我國房產中介的雙邊代理制,中介作為生意撮合者,勢必會聯合強勢的一方去打壓弱勢一方,從而損害其中一方的利益。
2014年,愛屋吉屋定位為“第一家線上線下整合的專業房地產中介公司”,打著以“干掉中介,讓門店滾粗”口號,試圖用O2O方式殺入傳統中介行業,但以失敗告終。
盡管中介代理費高價的產生,更大的程度是來源于規模,而不是服務,但互聯網仍然難以取代中介。
另外,在互聯網的規模效應之下,各行各業都在向頭部集中。隨著微信等私域平臺的興起,在用戶獲取中,房產中介平臺也很難有更大優勢。過去兩年頭部房企紛紛通過微信營銷,有些月活量甚至能和在線營銷頭部APP前五相媲美。
互聯網的方式能夠提升房產交易服務的效率和體驗,但并不絕對需要某一個平臺從中收取“保護費”。
中介面臨這從壟斷房源到服務客戶的轉變。
政策原因
想要干掉中介的,不止是互聯網。
2021年8月,杭州官方推出“房東直售房源”功能,讓買賣雙方越過中介直接聯系。
在此之前,2017年12月,深圳市和騰訊推出新型智慧租賃平臺,稱要成為政府主導的去中介交易平臺。
2021年11月,北京推出官方租房網簽平臺,北京二手房交易平臺其實也要推進,目前已經有4個重量級城市推出二手房交易或者租房交易官方平臺。
一直以來,房價上漲的部分原因被歸結為房產中介推波助瀾。當然,決定我國房價的甚至都不是供需關系,更遑論頂多算個催化劑的房產中介。房地產中介的利益與出售一方一致,買房者很自然會代入被割的韭菜一方。
此前上海/北京房租暴漲,就是供應方和中介等資本利用信息差聯合宰需求方。很多時候由于行業先天弊病,他們就會“囤積居奇”故意制造供需不平衡而抬升價格。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也給房地產的中介們。杭州政策出臺次日,貝殼股價單日暴跌14.86%,8月20日再度大跌5.35%,比此前的市值高峰縮水了一大半。
人們對多省啟動“自助賣房模式”也報以厚望。但一個網站不能替代中介,房產中介的服務性質,使其難以擺脫線下服務。
然而,對中介行業影響最大的,是不斷下行的新房市場和被貸款封印的二手房市場。房價下跌不影響中介生意,但沒有成交量確實讓中介沒有生意。
國內最大的房產中介平臺貝殼2021年三季度財報顯示,三季度貝殼存量房交易GTV為3782億元,同比下降34.3%,其中二手房交易GTV同比下降36.8%,新房交易GTV 4101億元,同比下降2.5%。三季度貝殼二手房交易服務的凈收入為61億元,2020年同期為88億元,同比下降31%。
在房產交易中,無論是薛定諤的剛需,還是投資,在政策面前都無力回天。“房住不炒”等宏觀調控政策原則從2016年以來就未曾有變,只有房產中介不斷催你盡快下單。
網上流傳的段子:今年最慘的家庭:老公房產中介失業,老婆教培行業失業,買了恒大的房子,抄底了中概互聯,還意外有了三胎。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政策的意義難以忽視。2021年,教培行業已經徹底說再見。北京展開試點,推出在職教師課后輔導積分制。在共同富裕的引導之下,不能讓房價硬著陸,難道還不能先讓房產中介失業?
房多多的命運或許已成定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