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黃金、糧食……可怕的連鎖反應呼嘯而來了!
中國獨善其身,難不難?
圖片/網絡、圖蟲創意
作者/徐 彤? 來源/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烏克蘭上空一聲炮響,俄羅斯股指一度跌超50%;英、法、德、日、韓,連同中國股市一起跟著直線下跌。資本市場之外,能源、黃金、糧食也都紛紛異動。
戰爭扇動了“蝴蝶翅膀”,全球的產業風暴看起來就要來了。
隨著烏克蘭天然氣管道被炸,俄羅斯石油貿易商出現大規模中斷,俄羅斯被踢出SWIFT……在俄烏局勢持續影響下,2022年2月28日,布倫特原油開盤再度沖破每桶100美元。
2020年,全球疫情一度導致原油供應過剩,原油期貨跌到負值還歷歷在目。想不到的是,不到兩年時間,隨著國際航空業復蘇需求轉增,在俄烏沖突刺激下,原油價格就轉首再度沖上100美元/桶,并創下七年半新高。
俄羅斯,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2021年俄羅斯出口石油2.3億噸,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二;天然氣出口量為2035億立方米,位居全世界第一。
巨量的出口,市場在歐洲。但從生產到應用,中間還隔著運輸的千山萬水,而烏克蘭擁有龐大的天然氣運輸網,正是俄羅斯供給歐洲能源的重要通道。
近年來,因為俄烏“兄弟”不和,俄羅斯開始繞過烏克蘭,鋪設其他天然氣管道。目前,歐盟有1/4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雖然通過烏克蘭輸送的約有三分之一,但目前的供應量約為20%。
在俄烏局勢不斷惡化、能源價格飆升、美國施壓增產的背景下,歐佩克不得不更改規劃,在3月2日舉行線上會議,就下個月的產量做出決定。
不論結果如何,未來油價中長期處于高位似乎已經“板上釘釘”。
近日,摩根大通全球能源戰略主管Christyan Malek曾警告稱,目前全球備用原油產能(在幾周內可以上線的額外產量)已經下降到280萬桶/天,遠低于歷史上應對地緣政治緩沖的500萬桶/天的均值,如果相關能源出口出現斷供,油價將極有可能進一步攀升。
最新消息,高盛已將接下來一個月的布油價格預測,從95美元上調至115美元/桶,并認為“在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采取進一步限制措施之后,只有需求破壞才能阻止油價上漲”。
據彭博計算,國際油價攀升到100美元,將使美國和歐洲下半年的通脹率提高約0.5個百分點。而摩根大通預測認為,如果國際油價攀升至150美元/桶,全球經濟擴張將完全熄火,通脹率飆到7%以上。
對于中國而言,當前中國正持續加大從俄羅斯的能源進口比例,如果本輪制裁導致俄羅斯對歐洲的能源出口受阻,中國的能源供應,仍將隨著中俄在能源方面的深入合作而得到有效保障。
中國已經躍升為俄羅斯第一大原油出口國,占俄羅斯原油出口的32.8%,在中國原油進口中的比例也持續提升至15.6%,進口天然氣占比也在2019年后迅速增加,這得益于兩國在能源領域近三十年的合作。這不僅保障了俄羅斯出口順差不至于斷崖式下跌,更有利于中國保持能源供應穩定。
在歐洲大陸上,烏克蘭的國土面積僅次于俄羅斯,在它的國土內,70%左右為農業用地,其中肥沃的“黑鈣土帶”面積,更是占據全球黑土地總面積的40%。
肥沃的土壤,幫助烏克蘭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黑海地區因此被稱為“世界糧倉”。不幸的是,本次俄烏沖突的中心地帶——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正是黑土集中分布的烏東地區。
2021年烏克蘭的主要農作物,產量在全球占比中超過3%的谷物包括大麥、黑麥、小麥、玉米。
2022年來,小麥、玉米兩項均保持著升勢,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了27%和19%。
由于我國也是小麥主產國,2021年數據顯示,中國小麥自給率達到了100%,所進口的小麥,多為特殊用途的特定品種,所以小麥的波動,對中國的實際影響微乎其微。
比起小麥,更重要的是玉米。
數據顯示,烏克蘭是中國第二大玉米進口國。2021年1到11月,中國共從烏克蘭進口玉米731.5萬噸,占玉米總進口量的27%。
對于玉米,中國有著巨大的需求。2021年中國自產和進口的玉米相加,仍然存在1500萬噸的需求缺口。而在俄烏沖突之前,玉米價格已開始持續兩年的上漲趨勢,從之前的每斤1.1元左右,漲到了每斤1.4元左右。
在沖突發生后,東北港口玉米收購價每噸直接上漲了60元,達到了每噸2720元,創下了近一年以來的最高價格。而玉米的主要用途,一般作為畜牧養殖的飼料,這意味著玉米價格的上漲,幾乎板上釘釘會向下游傳導,抬升豬、牛肉類價格。
除此之外,烏克蘭還是世界頭號葵花籽油出口國,烏俄兩國在葵花籽油的出口量上占到了全球的80%,而中國更是有64%的葵花籽油來源于烏克蘭,上市企業金龍魚的母公司豐益國際,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均建有葵花籽油的榨取工廠。
俄烏開戰以來,部分地區的葵花籽油經銷商已經出現“停止接單”。如果戰勢持續,供不應求,市面上葵花籽油的價格將會出現明顯上漲。
除了短期的農作物供應外,從長期來看,戰爭波及的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又是巴西、印度和中國等農業大國的鉀肥重要進口國,對于鉀肥價格的影響雖暫時不可知,但至少難言是利好消息。
除了“世界糧倉”廣為人知外,烏克蘭還是全球半導體原料氣體供應大國。半導體必要原物料氖氣,更是由烏克蘭供應了全球近7成產量,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者地位。
電子特氣是半導體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原材料,根據Linx Consulting公布的資料顯示,半導體市場所需的電子特氣,烏克蘭提供的產量,占比在70%左右。
半導體產業鏈頂端的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表示,公司所使用的氖氣,大約有20%來自烏克蘭。
其中,氖氣和氪氣都可用于KrF鐳射,該工藝主要用于8吋晶圓250-130nm成熟制程,目前,250-130nm制程產品包括電源管理芯片(PMIC)、微機電系統(MEMS)及MOSFET組件、IGBT等功率半導體組件。
2月25日,半導體行業協會表示:“已經分散氖氣采購來源,烏克蘭危機不會令芯片供應鏈中斷。”但是并沒有提及氖氣供應減少,勢必會對中下游產業鏈成本價格產生影響。
作為參考,俄羅斯2014年吞并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前,氖氣報價曾一口氣爆沖600%。國內光刻氣體標桿凱美特氣在日前表示,“現在兩三天一個價格,價格波動很大,且國外企業的報價高于國內。”
除此之外,制造芯片的另一種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鈀在俄羅斯的產量約占全球40%。
此前,疫情影響和美國的限制,曾經三度引發“芯片危機”,缺芯嚴重的情況下,多家芯片原廠在2022年初漲價。在一輛寶馬轎車上,涉及半導體器件的部分,已經從原來的338美金/輛,提升至700美元/輛。
在電池必要原材料鎳的領域內,俄羅斯的產量占據全球11%左右,根據金屬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鎳市場供應短缺達到14.43萬噸。
2月22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鎳一度漲逾2%,價格飆升到24900美元,已成為自2011年8月以來的全新最高價格,到目前為止,2022年短暫的不到兩個月時間,鎳價格已經上漲20%。
自2021年以來,鋰、鎳金屬價格的上漲,已經讓很多電動車產品開始調整售價。俄烏局勢的惡化,更是加劇了這一趨勢。
2月28日,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俄軍核威懾力量轉入特殊戰備狀態,歐盟國家表示將向烏克蘭提供戰斗機,這推動了烏俄局勢進一步加劇緊張。
區域局勢的緊張,對于軍工行業是一則好消息,但它的另一面,則是更高的軍費支出,以及對整個經濟框架的牽引。
在正式宣布停戰之前,誰也沒辦法預料下一步會是什么。各國除了“站隊”制裁俄羅斯之外,已經開始了自身軍備建設。
當地時間27日,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在下議院發表講話稱,德國今年將斥資1000億歐元(約合1130億美元)建立一個基金,用于實現軍事現代化。到2024年,德國每年的國防開支將至少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此前一直徘徊在1.5%左右),從而實現北約的目標。朔爾茨對議員表示,德國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但比起德國加大軍備開支,周末最勁爆的消息,當屬當地時間2月26日,美國與歐盟、英國和加拿大發表共同聲明,宣布禁止俄羅斯使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國際結算系統。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相當于向俄羅斯拋出了“金融核彈”。
SWIFT系統是連接全球銀行業的金融通信基礎設施。目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1000多家銀行機構、證券機構、市場基礎設施和企業客戶都通過該系統傳送“金融報文”,是國際結算的重要系統。
被踢出SWIFT,意味著俄羅斯金融機構與全球銀行系統之間的聯系將會被切斷,對當地的國際貿易、銀行國際結算等業務構成沉重的沖擊影響。
不過,俄羅斯看上去對此早有準備,鑒于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曾有國家先后多次提出要對俄羅斯采取該項制裁的建議,在2014年,俄羅斯建立了SPFS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SWIFT系統實現替代。
截至2022年2月3日,該系統已經有來自中國、古巴、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331家金融機構加入。
這是否會成為一個新的變化?
自2018年后,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去美元化”進展迅速,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結算中美元占比已經降至32.6%,總出口中美元結算占比降至53.9%,在SWIFT制裁的影響下,歐元、美元結算勢必受到影響。
同時,俄羅斯已有多家銀行加入中國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CIPS),俄羅斯可以通過中國CIPS系統繼續與中國貿易伙伴之間進行較為順暢的貿易往來。在切斷俄羅斯部分銀行SWIFT接入的背景下,CIPS的更深層次合作,很可能對中俄雙方貿易往來形成積極作用。
從能源到農業、從工業原料到國際金融,俄羅斯的經濟體量,烏克蘭的資源稟賦,都是全世界經濟架構中無法忽略的存在。
在這一輪的沖突中,蝴蝶振動翅膀,在全球掀起了一陣產業颶風,這像是一場對于各國經濟結構的風險測試,中國能否成為獨善其身的避險一隅,還需要靜待風平。但真正的測試項目,既是險惡風波面前的應急能力,更是風平浪靜時期的自我建設。
?
THE END
出品人:畢亞軍
主編:陳斯文??責編:楊倩?周怡
美編:楊亞姣??運營:方樂迪? 劉彥潮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能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