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退位,海底撈到了危急關頭 || 深度
16歲進入海底撈,從月工資160元到身價160億元,楊利娟的確符合張勇對繼承人的要求。
作者/郭俊宇??編輯/陳澗? 來源/無冕財經
剛宣布完巨虧的海底撈,迎來高層大換血。
3月1日深夜,海底撈突然發布了一份人事任命公告,創始人張勇卸任CEO,現年43歲的楊利娟成為海底撈新的“掌舵人”。
此外,海底撈還公布,36歲的李瑜和38歲的王金平,分別出任海底撈中國大陸地區首席運營官和港澳臺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以上委任均自2022年3月1日起生效。
▲海底撈公告截圖。
如今的海底撈正處于危局之中。9天前,海底撈發布了盈利警告,2021年預計凈虧損38億元至45億元。在那之后,海底撈的股價便持續走低。
張勇卸任的消息出來后,3月2日,海底撈股價延續此前跌勢,并沒有得到提振。這是否意味著,投資者對這位繼任者能否帶領公司走出困境依然心存疑慮。
張勇“認錯”退位
張勇卸任海底撈CEO,或許是在為之后的退休做準備。
2020年4月,張勇在公司發了一封內部信,稱自己打算在10-15年內退休,同時公布了“接班人計劃”。
他還坦言想要退休的原因,擔心因為年齡問題跟不上公司的發展,希望找一位熱愛海底撈、并且對公司業務熟悉的人擔任領導者。
在目睹自己的決策失誤給海底撈帶來巨大虧損后,張勇或許更著急找接班人了。
張勇無疑是海底撈的靈魂人物。
一個從四川簡陽大雜院走出來的青年,愣是把當初只有4張桌子的小店,做成全球連鎖火鍋品牌。
今天的海底撈已經是火鍋行業的領頭羊,擁有上千家門店,并將門店開到了新加坡、越南、韓國、日本、英國等地。
2018年,海底撈在港交所敲鐘上市,迎來高光時刻。
這一年也是海底撈的轉折點。從2018年開始,海底撈引以為傲的翻臺率就不再上升了,并且從2019年開始下降,2021年上半年,平均翻臺率甚至下滑至3.0的紅線。
▲海底撈門店數量和翻臺率變化。
張勇對海底撈的貢獻確實很大,但從這兩年海底撈的經營情況看,這位創始人也犯了一些嚴重的錯誤,海底撈或許需要更年輕的血液。
2020年,張勇低估了疫情的持續時間,他當時判斷疫情到2020年9月便會結束,于是海底撈開始“抄底”,逆勢擴張,最終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去年張勇曾在公司內部表示,“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們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
如今,張勇卸任CEO或許也是在認錯。
選擇吞下苦果的張勇并不是就此退出海底撈,只是適當放權,他還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和執行董事。
對于張勇來說,在這種時候選擇退居幕后也并非壞事,起碼能夠體面地卸任。雖然目前海底撈面臨巨虧,但它依然穩坐火鍋一哥的寶座。
張勇這些年也早就名利雙收,海底撈成為業內爭相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他也在2019和2020年兩次登上過新加坡首富的位置,巔峰時,其身價高達190億美元。
此外,張勇在海底撈股價暴跌之前也已經套現了一部分股票。2020年5月7日,海底撈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SP NP Ltd.及LHY NP Ltd.擬以每股33.2港元的價格配售7050萬股股份。張勇夫婦合計配售4700萬股,套現約15.6億港元。
如果說張勇還有什么遺憾,或許就是他在海底撈上市那天放出的“豪言”還沒實現。
海底撈在港交所敲鐘上市當天,張勇曾對媒體表示,“我的目標是將海底撈開遍全球。”
當初的豪言壯志,或許要看他手把手帶出來的“大徒弟”能否替他實現了。
“最牛服務員”上位
張勇的繼任者楊利娟,也是一位傳奇人物。
除了張勇外,楊利娟或許是最懂海底撈的人了,她是跟著海底撈一起成長起來的。
1994年,年僅16歲的楊利娟前來面試,當時海底撈還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四川小火鍋店。
張勇問她一個月想要多少工資,楊利娟回答120元,而張勇給了她160元。
加入海底撈的第一年,債主催債逼到了楊利娟家門口。張勇知道后,二話不說,掏出800塊錢幫她還債。
▲張勇與楊利娟。
自那以后,楊利娟就把海底撈當成家一樣對待。
楊利娟算得上是張勇手把手帶出來的大徒弟。剛進海底撈時,張勇每天逼著她寫總結,還要求她看書,學習電腦。從小就輟學打工的她,身上始終有股“闖勁”。
憑借著這股“闖勁”,她19歲便走上管理路線,成為海底撈的店長,彼時海底撈僅有兩家門店。
21歲那年,她被派到西安,從0到1打下西安市場,為海底撈走出四川奠定基礎。
2012年,楊利娟開始全面掌管海底撈所有門店。海底撈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出海,陸續進入新加坡和美國市場。
這次的人事調整公告里也提到,如今43歲的楊利娟在海底撈任職超過27年,是海底撈走出四川、開拓全國市場的關鍵人物。
海底撈上市后,楊利娟的財富也開始暴漲。2021年5月份,楊利娟以16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登上《2021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前50名。此外,楊利娟在2021胡潤中國職業經理人榜中排名第七。
楊利娟也是張勇最信任的人。
2018年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時,敲鐘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張勇,另一個就是楊利娟。
楊利娟就像張勇的左膀右臂,同時也是他的黃金搭檔。
張勇是個有很多想法的人,而楊利娟則是個非常合格的執行者,她總能把張勇的想法執行和落地好。
回顧海底撈幾次比較關鍵的制度改革,楊利娟都是負責執行落地的那個人。
2014年,海底撈針對管理制度進行改革,也就是后來的師徒制和計件工資制度,當時這項制度的改革便是交由楊利娟負責。
2021年,因盲目擴張遭反噬的海底撈宣布了“啄木鳥計劃”,這項計劃張勇同樣是交由楊利娟負責推進落實。
楊利娟此次接任CEO,除了負責監督集團的管理及戰略發展,也將繼續負責“啄木鳥計劃”的落實與推進。
所以,不管是從哪方面來看,楊利娟都符合張勇對繼承人的要求:愛海底撈、并且熟悉公司。
海底撈正處危急時刻
接任成為海底撈CEO,楊利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但海底正處于危難關頭。
▲海底撈業績概況。
2月21日,海底撈發布了一份盈利警告。該公司2021年營收增長超過40%,但預計虧損38億-45億元,這是海底撈自上市以來的首個年度虧損。
2018年至2020年,海底撈凈利潤分別為16.46億元、23.45億元、3.09億元,合計約43億元。也就是說,海底撈在2021年幾乎把前面三年的利潤都虧光了。
海底撈的市值更是從巔峰時期的近4500億港元跌至不到1000億港元。股價也從最高時的85.8港元/股,跌至18港元/股附近。
▲海底撈股價走勢,圖片來自雪球。
海底撈將虧損的原因歸納為兩點:
一是去年年底關停300多家門店產生約33億元至39億元的一次性損失及減值損失;二是公司在疫情期間逆勢擴張以及內部管理問題都對經營造成了一定沖擊。
從2021年11月開始,海底撈就采取了自救措施,開展了“啄木鳥計劃”,并且已經初見成效。
光大證券研報顯示,海底撈2022年1月份翻臺率環比2021年12月有所上升,達到2021年同期的106%。
但“啄木鳥計劃”是否真能挽救海底撈,現在下結論恐怕還為時尚早。
除了內部問題外,海底撈同樣面臨著不小的外部壓力。這幾年,火鍋賽道涌入了大批新玩家。
據第三方餐飲數據平臺窄門餐眼數據,截至2021年11月,國內火鍋門店數超過300家的火鍋連鎖品牌有20家,超過500家的火鍋連鎖品牌共有11家,其中海底撈1200多家(關店后),呷哺呷哺956家、王婆大蝦871家、小龍坎859家,賢合莊門店數量也已突破700家。
在玩家越來越多的同時,火鍋市場卻尚未從疫情中恢復過來。
艾媒咨詢預計,2021年火鍋市場規模約為4998億元,比起2020年的4236億元有所增長,但仍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295億元。
從經營狀況看,2021年火鍋也仍未擺脫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海底撈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
內憂外患之下,新任CEO楊利娟能否落實好“啄木鳥計劃”,徹底根除海底撈的病灶,還有待時間檢驗。
參考資料:
1.?《張勇退位》 中國企業家雜志
2. 《海底撈張勇:任何企業都不會持續增長》 首席商業評論
3.?《張勇抄底失誤,海底撈1天虧1000萬》 ?21世紀商業評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