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增收不增利虧損翻番 參股公司股權凍結執行超1300萬
賣車利潤不如理財收益,到底是實業還是金融?參股公司遇定作糾紛,司法執行超1300萬元
來源/財經九號院??作者/跳跳
賣車利潤不如理財收益,
到底是實業還是金融?
參股公司遇定作糾紛,
司法執行超1300萬元
有人說,沒有哪個行業像房地產,每個月都要比銷量、比行業排名,內卷到讓人抓狂。
如果有,那就是新能源汽車。
或許,這就是研究一個行業的樂趣吧。
與房地產行業的慘淡相比,國內的幾家主要的造車新勢力在2022年都迎來了開門紅。2月份的交付量延續了1月份的同比高增長,除蔚來以外,理想、小鵬、零跑、哪吒等單月度交付都實現了近2倍以上的增長。
數據上看,由于春節放假等因素,2月份交付環比有所下滑。但不管是交付的絕對數量,還是單月同比、環比等數據,理想汽車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日前,理想汽車(HK.02015)也率先發布了2021年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業績,數據上看喜憂參半,更大的問題是,增收不增利不說,虧損還虧得更大了。
用白云大媽的話說,“‘饑荒’變四萬了!”
增收不增利,單車虧損超萬元
先看整體情況,2021年理想汽車交付量達到90491輛,比2020年的32624輛增加了177%;總營收達到270.1億元,同比大增185.6%;毛利率則由2020年的16.4%增長至21.3%。
特別是2021年第四季度,對于理想汽車而言,單季度營收首度突破百億,達到106.2億元,實現凈利潤2.955億元,同比增加175.9%。也達到上市以來最優表現。
此外,在代表公司自我造血能力的經營現金流方面,理想汽車2021年凈流入83.4億元,較上年同期31.4億元大幅增長;在手現金及等價物達501.6億元,也處歷史高位。
這些數據,是理想汽車交給資本市場的優秀答卷。但同其他造車新勢力一樣,有著繞不過去的短板,那就是整個年度仍然處在虧損狀態,而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2021年全年,理想汽車凈虧損3.215億元,較2020年虧損額翻番擴大至111.9%。
而全年累計經營虧損額10.17億元,同比擴大52%,如按照9.05萬輛車的交付量計算,單車虧損額在1.1萬元以上。
幫助理想汽車扳回虧損幅度的,并不是汽車銷售的主營業務,而是其投資理財收益。
業績公告顯示,2021年理想汽車的利息收入及投資收益凈額由2020年末的2.55億元增長至7.4億元,足足增加了4.9億元;其他收入凈額也增加了1.67億元。
賣車不掙錢,手上大把的現金流倒是可以錢生錢。今年,手握超過500億現金的理想汽車,或可以在投資理財上有更多斬獲,誰說一定要靠主營業務盈利?
一款車型研發卻成無底洞,三費增長更驚人
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理想汽車的車輛銷售成本為207.55億元,如按9.05萬輛的交付量計算,平均每輛車的銷售成本為22.93萬元,較2020年的23.79萬元每輛,少了近8600元。
這一平均車輛銷售成本,即便放在行業看,理想汽車也是較低的。但理想汽車平均每輛車的售價2020年為28.45萬元,2021年提升至28.85萬元,一邊降銷售成本,另一邊提銷售均價,結果怎么還做虧了呢?
這就不得不提理想汽車2021年飆漲的研發成本,和銷售、管理及一般費用,即上市公司所稱的“三費”。
盡管理想汽車此前在售和交付的僅有理想ONE一款車型,但并不妨礙他的研發投入。2020年研發投入費用為10.998億元,2021年增加到32.86億元,同比增加199%,特別是4季度研發費用就達到12.3億元占全年研發費用的近4成;
據其業績公告披露的研發信息,2021年理想汽車主要在“在下一代增程平臺和高壓純電平臺的車型開發上取得良好進展。此外,還利用全棧自研軟件開發能力對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實現優化。”
以及“憑借12月在2021款理想ONE上推出NOA及視覺融合AEB功能,成為全球第三家能夠全棧自研NOA的汽車制造商。”
后者即是業內俗稱的輔助自動駕駛技術。至于上述這些研發技術,是否需要這么多成本,公告未披露更多信息,業內也暫時沒有找到參照物。
但公司在公告中對研發費用增加的解釋:
“主要由于研發人員增加導致僱員薪酬增加,及本公司新車型研發活動增加令有關開支增加”,首要理由還是薪酬增加。
另一個增長幅度較大的是“三費”的增長,從2020年的11.19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34.92億元,增加幅度212%。
這一塊,理想汽車的解釋是
“主要由于人員增加導致僱員薪酬增加,以及隨著本公司銷售網絡的擴大,營銷及推廣活動及租金支出增加。”
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們于102個城市擁有206家零售中心,并于204個城市運營278家售后維修中心及理想汽車授權鈑噴中心,其中零售中心是2020年底的4倍。
這樣整體看下來,作為理想汽車主業的汽車銷售,成本在下滑,反倒是三費、研發層面的高速增長,是否合理還有待觀察。
可見向管理要效益并不是一句空話。
參股公司股權遭凍結,司法執行超1300萬
理想汽車的麻煩還不止于自身,對外投資也遭遇了合作風險,自身也陷入司法執行,遭到法院凍結股權和司法執行。
天眼查信息顯示,今年2月份,由北京小桔智能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占股51%)和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占股49%,理想汽車公司主體)共同投資的北京桔電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因與合作方的定作合同糾紛,被朝陽區法院判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1385.96萬元(案號:2022京0105執7824號)。
據了解,北京小桔智能是由車和家(理想汽車)與滴滴出行達成戰略合作后,雙方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司,為共享出行場景定制生產智能電動車。車還沒見著,先跟供應商鬧翻了……
而理想汽車在北京小桔智能的股權,也在去年底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司法凍結了部分,凍結股權數額240萬元人民幣(裁定文書號:2021京03執保835號),凍結期至2024年12月16日。
“短工”CTO離任,理想ONE頻陷“起火門”
就在理想汽車發布業績公告的同一天,同步發布官方通告稱,理想汽車首席技術官王凱因個人原因離任,據了解,這是理想汽車成立以來,離開的最高級別高管。
事實上,早在2月中旬,36氪就曾報道王凱可能離任的消息,而此時距離王凱2020年9月15日入職理想汽車剛剛一年半時間,可以說是打了個“短工”。據媒體報道,王凱的離任或與公司內部業務分配及參與度不高相關。
不管怎樣,于外界的觀感而言,CTO 的離任還是會給理想汽車的研發之路蒙上陰影。畢竟李想在近期電話會議中強調的智能駕駛、語音AI、域控制器、下一代電子電氣架構團隊等內容,理想汽車目前還沒影呢,更何談落地。
倒是近期發生的幾例理想ONE自燃事件又將理想汽車的質保問題拉進視野。
據媒體報道,2月24日、25日,理想ONE接連兩天發生起火自燃事故:一輛理想ONE在正常停放、未充電的狀態下,突然起火,整車被迅速燒成空殼;
另一輛理想ONE則是在行駛途中,撞上道路中間的水泥墩后起火,現場火勢兇猛,車輛零部件散落一地。針對兩起事故,理想汽車僅回應稱“正在調查中”,至今未看到有詳細的官方回應。
就在作者成稿當日,理想汽車港股大跌近9%收盤,盤中一度跌幅超過10%。
END.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