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國臺酒業被訴虛假宣傳,經銷商警鐘也來了
所謂百億營收,不過是壓貨在經銷商手里,遠高于實際終端消耗?
來源/花朵財經
在春節前經銷商大會上,國臺酒業剛剛宣布完成百億營收,成為國內為數不多跨入百億門檻的酒企,本以為國臺將接棒茅臺光環,但經過經銷商一鬧,國臺仿佛已經秒變成下一個東阿阿膠。
遙想當年,東阿阿膠從業績數十年持續增長的績優生變成差生,東阿阿膠向渠道商壓貨才成就了業績高增長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
畫風一變,來到國臺酒業的世界,如今隨著國臺酒業經銷商大規模“維權”,有關國臺酒業壓貨導致經銷商庫存過大的消息此起彼伏,國臺酒業的成長疑點亦開始漸漸顯露。
向經銷商壓貨
談起國臺酒業近幾年的發展,其成長速度著實驚人。
2017至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73億元、11.76億元、18.88億元、40.0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47億元、2.4億元、4.11億元、8.18億元。短短四年,公司營收利潤分別暴漲約7倍以及17倍。
梳理發現,國臺酒業營收增速、凈利潤增速還在同行中處于絕對優勢,將諸多同行遠遠甩開了。那么問題來了,猶如搭上火箭般一飛沖天與同行相差巨大的增長速度,其內在邏輯是什么?
1月9日,國臺酒業在全國經銷商代表大會上對外透露,2021年含稅銷售額已超過百億,庫存老酒超5萬噸。2022年國臺計劃目標含稅銷售額為115億左右。
然而就在剛宣布跨入百億門檻后,國臺酒業向經銷商壓貨的市場消息陸續浮出水面。
據搜狐財經報道,近日多家經銷商擬對國臺酒業進行起訴。有經銷商表示,國臺酒業單方面變更產品配額,只發貨價格倒掛的國標酒,銷售較好的國臺15年和國臺龍酒延遲發貨,造成其損失,并拖欠年終獎金。
某經銷商同時坦言,國臺酒建議零售價年年上漲,經銷商早些年可以囤貨,等產品漲價后低價賣給新的經銷商,反反復復出貨,靠新經銷商挺價。但去年已經漲到高位,新經銷商都是高位接盤,現在只能割肉或者把產品堆在倉庫里。
另有媒體報道稱,國臺酒業為了亮麗的業績而頻頻通過大幅提價的方式向經銷商壓貨,完全把經銷商當成了賺錢的工具。與此同時,還有經銷商反饋稱,國臺區域經理、業務員等要求購買國臺實控人關聯企業天士力集團的帝泊洱茶、礦泉水產品。
“刷單”沖業績?
事情被曝光后,國臺酒業業績是否存在刷單,亦充滿遐想。
“上市畫餅——經銷商紛紛拿酒拿股權——經銷商囤貨遠超市場需求——撤回招股書——經銷商拋貨——終端市場價崩塌——經銷商慘虧。”目前的國臺酒業,似乎在進行著這樣一個循環。
據了解,國臺酒業于2020年5月提交招股說明書,擬在滬市主板上市,保薦機構為華西證券。公司白酒產品銷售模式分經銷和直銷,其中經銷模式是主要銷售模式,占比超95%。
而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國臺酒業經營開始通過優質經銷商入股公司方式,實現公司與經銷商的深度融合發展,相應籌備工作從2016年3季度開始啟動。
根據國臺酒業有限經營管理層的決策意見,公司選擇入股經銷商的主要標準為:已合作多年的優秀經銷商、經銷名酒的行業大商、有客戶資源及銷售渠道的行業外經銷商,持股經銷商最高時共有104家。
其中,102家經銷商通過金創合伙、共創合伙和合創合伙間接持股,粵強酒業直接入股,該103家經銷商于2018年4月前同次招商計劃引入;卡特維拉直接入股,該經銷商于2018年11月引入。
2017-2020上半年,這些持股經銷商提供的銷售金額合計分別為2.82億元、6.29億元、6.91億元和4.17億元,占當期收入分別為57.40%、55.70%、38.04%、31.94%。
既是股東,又是經銷商,那這桿秤好平衡嗎?
可以肯定的是,國臺酒業亮眼的業績增速,離不開上述經銷商的銷售貢獻。但過多經銷商成為酒企股東,為上市后套取更大利益,途中會不會有幫酒企“刷單”沖業績的現象?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國臺酒業業績飛奔增長的時期與2016年下半年公司開始引入經銷商入股的時間點是比較吻合的。
而且據媒體報道,隨著2021年7月,國臺酒業上市突然終止,上市預期一下子落空,大批持有股權的經銷商“出逃”,大批拋貨,產品價格直線下滑,國臺百億熱銷謎團也就更加深了。
公開信息真假存疑
國臺所宣傳的“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也有同行企業于近日提出了質疑。
日前,貴州恩臺酒公司和江蘇國心酒業公司向臺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貴州國臺酒業集團和臺州市路橋潤臺酒業商行“不正當競爭”。原告認為“國臺酒”生產商國臺集團官網存在“嚴重虛假宣傳問題”。
一是產能宣傳造假。國臺集團在產品及官網簡介部分宣稱其為“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國臺集團甚至對外宣傳2002年8月獲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人民政府授予“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稱號。
但其實國臺集團在2002年的企業字號根本不是“國臺”。2002年時,國臺集團公司名稱為貴州仁懷茅臺鎮金士力酒業有限公司。因此,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人民政府不可能將“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稱號頒給了9年后才出現的“貴州國臺酒業有限公司”。
此外,國臺集團宣傳稱2020年再獲仁懷市茅臺鎮人民政府頒發“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稱號,但事實上,從實力出發,在貴州茅臺鎮,國臺集團的生產釀造數量根本不是“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大約只能排名在前十名左右。
二是員工人數造假。國臺官網一直宣傳“解決就業3200余人”,然而據招股書顯示,2017、2018、2019這三年,國臺集團員工分別為1571人、1937人和2353人,遠不及企業宣傳量。
最后是納稅數額也涉嫌虛假宣傳。國臺集團官網宣傳“累計上繳稅費超過50億元”,然而據招股書顯示,2017、2018、2019年公司三年納稅僅約6億元,并且該公司至今不過20年,且從2006年左右才開始正式對外經營至今,上繳稅費總計恐不會超過3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1月,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國臺酒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理由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雖兩天后就移除了名錄,但國臺酒業的公開信息到底有無水分,無不令人浮想聯翩。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