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用友汽車不造車,上市前大手筆分紅,募投項目陷買樓質疑
我們不造車的。
文|翠鳥資本
3月7日晚,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22年第15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用友汽車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用友汽車”)首發獲通過。
用友汽車此番成功“闖關”科創板,可謂是一波三折。
2021年6月,用友汽車沖刺科創板申請獲上交所受理。2021年9月底,公司財務資料即將過有效期,上交所中止審核。
IPO申請材料披露后,用友汽車不僅因研發弱,近6年無新專利,“含科量”不高等問題被媒體詬病,在此期間的7月、9月,用友汽車還經歷了兩輪問詢,而在后面這次,更令人驚嘆的是,用友汽車還被上交所要求重寫《招股書》相關章節,保薦機構也被質疑未履行好職責。直到2021年12月中旬,用友汽車《招股書》才恢復審核。
仔細閱讀其招股書,我們發現還是有不少地方是存在疑問的。
什么來頭?
用友汽車成立于2003年,主要面向汽車行業的整車廠、經銷商、服務站等客戶提供營銷與后市場服務領域的數智化解決方案、云服務、軟件及專業服務。
公司于2010年被上市公司用友網絡收購,用友網絡是中國和全球領先的企業與公共組織云服務和軟件提供商,于2001年5月登陸上交所。
用友網絡本次擬通過將其控股子公司用友汽車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使用友網絡進一步實現業務聚焦,同時用友汽車可以依托上交所科創板進行獨立融資,促進其自身業務發展,鞏固行業地位。
其實,用友汽車就是一家做軟件開發服務的公司,只不過面向的是汽車行業。
對于用友汽車這種不造車卻要在名頭上掛“汽車”二字的行為,有人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進行調侃:“就比如一家專門給航空公司供餐的餐館,卻取名叫做XX航空。”
招股書顯示,用友網絡直接和間接合計持股8200萬股,合計持股比例為75.76%,為用友汽車控股股東。除控股股東外,特友投資持股5.47%,友彤投資持股4.37%,申萬資管持股計劃持股3.33%。王文京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統計顯示,用友網絡參股、控股的企業超過50家,孵化了如醫療、汽車、審計、煙草等專業服務軟件子公司,可謂枝繁葉茂。
據此前證券時報報道,“用友系”總共在新三板市場布局了不少于10家公司,除民太安為金融業、漢唐咨詢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外,其他“用友系”公司都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用友汽車也曾于2016年12月掛牌新三板,2020年11月25日,因做市商不足2家,用友汽車被強制停牌。至停牌前,用友汽車在新三板的股價報40元/股,總市值43.3億元。
連續大額分紅后卻募資買樓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1-6月,用友汽車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87億元、4.87億元、4.76億元、2.65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484.49萬元、9265.62萬元、8482.81萬元、6690.41萬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6780.8萬元、7560.46萬元、7086.7萬元、5792.79萬元。可以說業績沒有顯著增長,甚至可以說是停滯的狀態。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8749.95萬元、7491.89萬元、8105.19萬元、2792.31萬元。其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5.12億元、4.74億元、4.7億元、2.56億元。
經計算,用友汽車主營業務收現比分別為1.05、0.97、0.99、0.97,凈現比分別為1.03、0.81、0.96、0.42。
2021年,公司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5.75億元至5.9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85%至25.58%;預計實現凈利潤1.16億元至1.2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6.45%至50.64%;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1.01億元至1.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2.92%至59.91%。
此外,用友汽車應收賬款余額較大,暗藏壞賬風險。
報告期各期末,其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1.35億元、1.69億元、1.32億元和1.6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7.8%、34.77%、27.66%和60.58%。壞賬準備也逐年增加,計提金額分別為84.21萬元、481.65萬元和937.06萬元和1036.14萬元。
雖然業績增長停滯,但用友汽車在分紅上卻相當大方,報告期內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6426萬元、7650萬元、4540.8萬元和5411.9萬元,合計2.4億元。
因此,其募投項目陷入買樓質疑中。
據招股書,車企營銷系統升級項目投資預算總額3.62億元,其中場地購置投資1.25億元,場地裝修投資850萬元;車主服務平臺升級項目投資預算總額1.28億元,其中場地購置投資2650萬元、場地裝修投資159萬元。合計約1.62億元將用于場地購置和裝修,占總募資比例為28.7%。
用友汽車本次三個募投項目的實施地點,皆是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希望路嘉定寶龍中心的辦公場所,截至2021年5月26日,用友汽車已簽署購買辦公室樓的意向協議。
科創性引爭議,成長性堪憂
在此前的問詢中,監管重點關注了用友汽車的科創屬性問題。在首輪問詢回復中,用友汽車為了證明自身的科創屬性,把車企營銷系統歸類為工業軟件,這遭到了上交所的追問,而在第二輪問詢及后續的意見落實函中,上交所均要求其說明公司產品屬于工業軟件的依據。
但除此之外,用友汽車近乎停滯的專利研發也令人不得不質疑其科創屬性。
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1年1-6月,用友汽車研發費用分別為7365.71萬元、7430.89萬元、7963.44萬元和3876.14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5.13%、15.26%、16.73%和14.62%。
2021年1-6月,公司研發費用較2020年同期(未經審計)增加303.3萬元,增長8.49%,主要是研發人員薪酬的增加。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中職工薪酬金額分別為6145.85萬元、6447.9萬元、7092.48萬元、3554.71萬元,占研發費用的比例分別為83.44%、86.77%、89.06%、91.71%。
公司研發費用率略高于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平均水平。報告期內,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12.09%、12.76%、13.13%、15.92%。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合計擁有87項軟件著作權,3項專利。
招股書顯示,用友汽車報告期內取得的最后一個專利是申請日在2015年11月13日的外觀設計專利,也就是說,近6年,公司未有新的專利申請被授權。
目前來看,在汽車營銷與后市場服務領域,行業壁壘較高,主要涉及行業經驗、技術壁壘、人才壁壘、客戶粘性等,軟件技術和行業經驗是核心競爭力。
客觀地說,用友汽車在這一細分領域,做了將近二十年,積累了一定的客戶資源,也做出了一些知名度。在技術方面,用友汽車在長期摸爬滾打中,也研究出了一套系統的“打法”,擁有云原生技術平臺等技術,具備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國內汽車營銷與后市場服務領域的龍頭企業。
但是,用友汽車的劣勢也很明顯,相比國內外大型的軟件上市公司,如CDKGlobal(希迪凱環球)、Capgemini(凱捷咨詢),用友汽車的資本規模偏小,在吸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高端人才上也相對弱勢。
同時,目前與海外的主流廠商相比,用友汽車海外客戶并不多,海外業務行業知識形成的技術積累還不足,數智化開發平臺并不能完全適配國外汽車營銷領域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用友汽車海外收入僅來自泰國、印尼,并且中國企業的海外分公司占多數。例如,小康印尼汽車有限公司、上汽正大有限公司、MG銷售(泰國)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車有限公司。
總體來看,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用友汽車來自境外客戶的收入金額分別為495.58萬元、760.24萬元、764.98萬元和209.53萬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均在1%左右徘徊,可以說占比很小。
行業人士分析,在這種態勢下,用友汽車面臨的競爭局面,難言樂觀。
一方面,國內互聯網巨頭將來也有可能來“分一杯羹”,而它們普遍在云計算、大數據、AI等方面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另一方面,海外龍頭企業如果進一步加碼中國市場,用友汽車的日子將變得更加艱難。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