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危機”陰云籠罩,統一食品迎來“至暗時刻”
正遭受”信任危機“的方便面巨頭迎來至暗時刻。
文/王開心?來源/博望財經
在今年“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湖南插旗菜業“土坑酸菜”食品安全問題。隨后,3月16日港股開盤后,統一與康師傅股價迅速跳水。截至當日收盤,統一股價報6.61港元,跌幅超11%。
?
事件響應之后,統一火速做出回應,“否認使用土坑酸菜,還稱最近五年內,插旗菜業已不是公司原料供應商”。就連各大超市、電商平臺也連夜下架各相關品牌的“老壇酸菜”系列方便面。
?
而就在東窗事發前幾日,作為快消巨頭的統一企業中國(簡稱:統一)公布了2021年財報。從數據發現到,曾經的方便面巨頭正逐漸被消費者淡忘。
“方便面”業務進入衰退期
統一企業成立于1967年,目前是也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食品企業之一。產品品類主要涉及飲料和方便面類。也就是說,統一的營收主要來源于兩大類業務——一是以方便面和其他方便食品為主的食品業務,二是飲料。
?
但實際上,統一企業的方便面業務人氣雖蓋過飲料,營收貢獻卻不如飲料板塊。
?
3月7日,統一公布了2021年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飲料業務營收為147.38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7.3%,占該公司總營收的58.4%;食品業務營收為95.25億元,較去年同期僅上漲1.1%,占該公司總營收的37.8%。同時,該業務板塊的主力軍“老壇酸菜面”產品營收為90.07億元。這么看來,兩者業務營收差距有懸殊。
?
與此同時,統一方便面產品收入的萎靡狀態已持續了數年,多年來成為拉垮統一利潤的罪魁禍首。
?
筆者通過梳理統一歷年年報發現,從2009年至2021年這十幾年里,早已深陷虧損泥潭。2009年、2010年,統一方便面連續兩年虧損分別達到6900萬元、1260萬元。
?
隨后的一年里,即便統一2011年凈利潤為正,但也是借助其明星產品“老壇酸菜面”得以翻身,好景不長,且持續到2012年已達到頂峰。
?
且在這幾年時間里,國內方便面市場增長勢頭停滯,統一方面引述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資料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方便面市場只同期增長了0.5%。且在2015年和2017年一度達到負值。
?
而2020年時,又因為疫情影響,該業務增速受到消費需求影響曾出現了短暫的上升,但在2021年又重新陷入下跌狀態。
?
如今,統一食品受”土坑酸菜“的影響,舊日風光的明星產品”老壇酸菜面“已無法再為方便面業務繼續帶來想象力,統一未來更需要一款新的明星單品才能支撐方便面業務,新產品推出的同時也需要包裝、價格、渠道等多方面配合方可穩住市場。
?
無獨有偶,統一食品的現狀也正是大多數方便面食品企業現實的縮影。
?
與統一的狀況類似的是康師傅,2021年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面業務收入為127.2億元,同比減少14.7%,其中容器面和高價袋面分別下降12.5%和22.8%,利潤從上年同期的16.9億元下滑至約9億元,同比下降47.1%。
由此可見,銷售、營收均疲乏的方便面企業都在茍延殘喘著,為此,他們選擇新的出路就是漲價。
?
不過,在“一壇酸菜”的最新輿論發酵下,消費者還有多少信任和耐心留給統一為代表的方便面食品企業?
力求漲價不是最后的出路
這次的“土坑酸菜”事件,或許無法讓消費者為一些方便面企業的產品漲價、高端化去買單。
就在今年2月,方便面的“集體漲價”傳聞剛剛掀起一波爭議熱潮。
根據美銀證券公布的研報,方便面零售價格已于今年1月上漲。在農歷新年后,康師傅旗下主要的方便面產品出廠價上漲超過10%;統一的主要方便面產品在更換新包裝后,零售價格也上調了約12%。同時該機構認為,統一稍后也或將上調出廠價,這也預示著,方便面行業將進行近10年來的首次大幅加價。
漲價后,目前康師傅桶面市場價格將從4元漲至4.5元,統一袋裝方便面的價格從原本的2.5元調整為2.8元。
能感知到,統一和康師傅試水高端化策略來奪回市場——漲價便是一條激進的路子。但改進的策略卻仍然無法抵擋趨勢的改變。
事實上,將方便面放大到整個行業來看,據歐睿數據統計,方便面零售市場規模增速較疲軟,2014~2016年間市場規模不斷萎縮,這幾年里,行業規模一直都是原地踏步的狀態。再加上統一企業和康師傅控股水火不容,導致他們從2014年開始就進入了衰退期。直到2019年才重新回到900億元以上。
另一方面,自2013年起,方便面行業飽受著外賣平臺的沖擊,方便面行業銷量整體下滑。中國地質大學經管學院的研究報告顯示,國內外賣市場規模每增加1%,方便面消費量就會減少0.0533%。直到2017年銷售額才開始回升,到2020疫情又有所升溫。
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品類更新迭代不斷替換消費者們喜好,導致方便面受到了巨大沖擊。在“誰也無法徹底打敗誰”的前提下,對手就在外部。
正如如今所看到的——2021年底,預制菜賽道掀起大規模融資熱潮。另一方面,隨著多樣化需求的增多,日本日清、合味道、韓國火雞面等舶來方便面的走紅,以及螺螄粉、米粉、自熱火鍋等眾多方便食品的出現,慢慢侵奪方便面巨頭的市場。
最近恰逢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一些方便面也漲價了,康師傅、統一、日清食品等方便面企業對旗下部分產品進行了提價,其中漲幅最高達12%。
的確,漲價能緩解方便面企業成本壓力,同時也是在力求高端化路上的一項舉措。
可是,但作為消費者心中的老牌企業,卻在“土坑酸菜”制作內幕的曝光上栽了跟頭。無疑,這是對康師傅、統一等方便面企業一場沉重的打擊。最后導致部分商超的康師傅、統一酸菜牛肉面口味方便面被迫下架。
但或許,這次事件能更快逼迫他們改良更新,做出進化,未來屬于方便面巨頭們的內斗戰事依舊會上演。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