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欠了美元債,為何能光明正大“賴一賴”?|| 深度
有分析認為,這一輪暴雷潮中,60%-70%房企可能面臨清盤,房企債務可能無法償還。手握債券的投資者,能在房企暴雷前拿回錢嗎?
作者/方斯嘉?編輯/陳澗?設計/嵐昇? 來源/無冕財經
頻發展期、違約,市場對于開發商的信任度幾乎降至冰點。
有觀點指出,即使房企還債后,依然接不到新錢,還不如躺平更保險。這樣的結果,讓資本市場、融資端口對內房股失去信心。
從三月開始,龍光集團(03380.HK)因流動性問題,造成債券兌付困難,于是,與投資者開啟了一場展期博弈。然而,面對龍光的展期請求,投資者卻指責龍光給了一份“羞辱性”方案。
投資圈人士向美元債展期談判中的龍光喊話稱:“地產公司老板躲在境外,讓職業經理人拿著毫無誠意的羞辱性方案找金融機構談,完全就是耍流氓,妄圖打擊金融機構的心理,套取金融機構的心里底牌,這是不可能得逞的。”
3月16日,龍光掌門人紀海鵬強調“不躺平、不逃廢債”。從龍光債權人的態度可以看到,投資端對于民營開發商的信心幾乎消失殆盡。
?“現金為王”的開發商“錢緊”,對外訴苦稱一窮二白。投資者手握債券,卻遲遲等不到償還之日。然而,雙方都心知肚明,一旦逼得太狠,必定會魚死網破。于是,雙方相互試探底線,多次談判,展開一場又一場的展期博弈。
巨量美元債待兌付
美元債對房企,真的太重要了。
今年是房企美元債的償債高峰期。據克而瑞數據,170家房企合計2022年3-6月共有約1809億元債券到期,同期,包含162.2億美元存量債到期。具體來看,3月是各公司債集中到期的月份,合計約589億元,占上半年總體到期債券的32.6%。
▲圖片來自克而瑞。
2022年上半年為房地產美元債到期量高峰,1、3、4和6月最為集中。以中金口徑統計,2021年年內、2022年和2023年到期的(包含回售和永續贖回)中資地產美元債分別為62.5億美元、519.4億美元和450.8億美元。
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房企極度依賴美元債融資。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統計,利用“存量美元債規模/全部有息債務”來測算房企對于美元債融資的依賴程度,美元債融資依賴度超過50%的房企包括建業、禹洲和佳兆業,融資依賴度分別為63%、61%和60%。
此外,花樣年、瑞安、佳源、弘陽、遠洋集團、朗詩、時代、合景泰富、龍光、中駿、正榮、雅居樂和華南城,融資依賴度也均超過30%,對美元債融資渠道的依賴度也相對較高,美元債融資依賴度低于10%的主體包括龍湖、卓越、綠城、濱江、金科等。
▲圖片來自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數據截至2021年11月9日,美元債融資依賴度測算按2021年11月9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匯率6.4計算。
地產美元債的崩塌,影響的不只是地產商。要知道,不僅地產商依賴美元債,中資美元債,也大多押注于地產。
中泰證券研究所指出,截至今年2月14日,中資美元債本金存量金額約9608.34億美元,存量債券2395只。中資美元債的發行主體主要集中在金融 、地產、城投板塊,其中,地產的美元債存量規模達到2187.26億美元,占所有美元債的22.76%,規模僅次于2707.87億美元存量的金融板塊。
高息美元債,也是投資人重金押注地產的原因之一。實際上,美元債利率分化嚴重,房企不惜高息借貸,包括花樣年、國瑞置業、金輪天地等房企都曾發行過年息率超14%的美元債。”
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在2021年房企“暴雷潮”之前,美元債幾乎沒有太大的風險,投資者熱衷于此。然而,2021年起,雷終于暴了。
展期博弈硝煙四起
面對債務到期,投資者與企業的博弈已硝煙四起。
在3月7日的公告中,龍光對外宣稱,由于境外評級機構接連下調等級,金融渠道放款停滯,他們目前正承受“史無前例的現金流壓力”。
令投資者氣憤的是,龍光發布了一則令投資者氣憤的方案。當日,龍光針對“18龍控02(債券代碼:150211)”展期方案,讓投資者先拿20%的利息,剩下8成利息和本金一期展期一年半,并從展期開始的第9個月開始付款。
對此,投資者憤怒搖頭說“憑什么,我不干”。大多數投資者認為,這是一份毫無誠意的方案。對于龍光債務問題,部分投資者已約定“不管什么方案,一概投反對票”,以阻止龍光債權展期。
此類博弈還發生在其他房企。
一個經典案例是,2021年11月,花樣年提出了調整“20花樣02”利息支付方案等議案,卻沒有通過投資人的同意。直到第四次會議,花樣年才與投資人達成協議,針對“20花樣年02”11月25日到期后支付20%利息,2022年11月25日支付剩余80%的利息,而且明確約定11月25日首期利息通過“場外支付”。
投資人心里有桿秤。在奧園3筆ABS展期談判中,投資人便提出追加奧園實控人提供連帶擔保責任,但奧園拒絕了這個要求。最終博弈的結果是,奧園增加了抵押物,但降低了首期支付比例。
目前,投資者與企業在展期博弈中,除了要求實控人個人擔保外,還要求附加增信措施或擔保物,以降低展期風險。
投資人集體反對后,龍光開始表現誠意。在3月14日“19龍控01(112875.SZ)”展期方案中,龍光在約定展期日期外,還將南寧東盟商務區CBD項目(龍光世紀中心)、肇慶玖峯城項目進行股權質押。以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房企陷入信任危機
數千億級資金注入地產市場后,房企集中“躺平”了。
投資者憤怒于房企的“雙面做派”。在發債時,房企積極對外展示償債兌付的信心,堅稱“我不缺錢”。不久后卻突然變臉,對外宣告“我沒錢了”。
▲2021年下半年開始,部分房企出現美元債違約。
在新力的處理中,由于新力控股在“股債雙殺”之時,沒有相應的還款安排和實際行動,一部分投資人認為新力“準備躺平”和“明顯逃廢債行為”。
另一個慘重的代價是,境外投資者對內房企的信任消失殆盡。有投資認為:“美元債一但失信,影響的不只是地產企業,還有中國企業的境外債券。”
那么“債主”是否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強制要求企業還錢呢?
其實早有先例。若是走法律程序,那么可以申請企業破產清盤。包括花樣年及大發地產,便在2021年11月及2022年2月收到債權人向法院提交的清盤申請。
既然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催債,那么為何像恒大一類的房企,卻鮮少與債權人走到這一步?
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付永生律師對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研究員指出,很多房企即使清盤解散了,也無法全額支付投資人的本息。投資人不愿意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希望給房企一定時間,以時間換空間,如果房企后面經營好轉,有正向的現金流就可以還錢。
付永生進一步解釋,當房企由于資不抵債被清盤解散時,由于美元債多是無抵押的信用債,屬于普通債權,清償順序排在最后,投資人的本息難以全額返還,只能按比例部分返還。
實際上,如果走到清盤這一步,說明債權人對于企業的徹底失望了。
在投資者看來,大發地產目前壓力較大,不還錢存在較大風險,快速變賣資產套現才安全。
對此,房企辯稱,“清盤須經法院裁定,會對海外債權人造成重大傷害,公司為維護絕大多數債權人利益,將依法依規進行抗辯。公司一直在與相關債權人持續進行密切的磋商溝通,以期盡快達成共識,以保護廣大債權人的利益。”
所以,無論是企業,還是投資者,都不想走到債務違約這一步。
就企業而言,違約意味著信用污點,后續借貸更難。對于投資者而言,一旦債務違約,美元債一類的信用債在償債順序上排名靠后,這也意味著拿到錢的難度更大、時間更長,投資者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里吞。
房企也不想把投資者惹毛,于是,雙方從展期方案中博弈。付永生認為:“投資人與房企可能還在博弈,投資人在等待房企提供更有利于投資人的展期方案或者觀望進展。”
結語
當企業一把鼻涕一把淚,哭訴市場環境差、政策收緊,實在是“一窮二白”無力還債,希望債主“寬限時間”時,對于投資者而言,展期意味著本該到手的錢,要延遲發放,極端情況下,甚至竹籃打水一場空。
眾所周知,目前房企普遍缺錢的原因在于監管資金凍結。一位接近TOP5房企的人士認為:“現在是地產最憋屈的時候,口袋里的現金勝過以往任何一年,動不了。”他認為:“現在要還的錢只是毛毛雨,現在監管資金的錢動不了,沒辦法,等到明年6月份,開始交付,隨便兩個項目的錢就可以還一年的債。”
不過,行業內也有悲觀的聲音認為,即使有些企業可以撐住,但大部分房企將會倒下。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沖對“焦點財經”分析稱,一般來說,這一輪地產商暴雷的最后結果是,60%-70%的房企或許面臨清盤。如果一旦清盤的話,將來這些債務都不會得以償還,債券能夠拿回5%或者10%就已經不錯了。
“金融市長”黃奇帆對《財經》表示:“目前,中國房產公司獨立法人有9萬個,比全世界(開發商)加起來還多,以后中國房產商有1萬個就不得了。”這也相當于,中國房產商要減少近90%。
如同一位投資者評論稱,現金為王,就算勉強還上美元債,房企同樣借不到新錢,同樣資金鏈斷裂,同樣保不了交樓,同樣賣不出去樓花,同樣最后得倒閉。先躺平,還有一線生機。
在此情況下,無論有多痛,投資者都要咬碎牙齒往肚子里吞。
參考資料:《房地產債展期博弈》,經濟觀察報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