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同城遭多面夾擊:虧損加劇、服務體驗待提升,股價今年以來下跌六成
“我可以不出門,但我的快遞不能進不來。”
來源/《港灣商業觀察》? 作者/喻夢婷
“我可以不出門,但我的快遞不能進不來。”
隨著“懶人經濟”的深入日常,不論是那個被全寢室歌頌的一人為全寢室帶飯的“帶飯俠”還是逐漸興起的同城配送,都印證了大眾對于跑腿的依賴。
乘著即時配送這股風上市的杭州順豐同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09699.HK,以下簡稱:順豐同城)在2022年3月30日交出了自己上市后的首份成績單。
結合近兩年的財務數據來看,順豐同城業績連年虧損,股價跌幅較大,其順豐同城APP與同類產品相比也難言絕對優勢,不僅如此,黑貓投訴平臺上對其服務的投訴也是接連不斷。
連虧四年,股價跌幅近六成
2022年伊始,順豐同城的股價走向一路向南。自2021年最后一個交易日股價觸及16.48港元后,其股價整體呈下降趨勢。到了3月16日,跌至近期最低價6.49港元,2022年1月3日起至4月22日,股價由16.42港元跌至6.7港元,跌幅近60%。
同樣令市場擔憂的的或許還有順豐同城的盈利情況。
2021年報顯示,雖然順豐同城的收入由2020年的48.43億元人民幣提升至2021年81.74億元,增長68.8%,但年內虧損及全面虧損總額由2020年的虧損7.6億元變為2021年的虧損9.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順豐同城往年數據,公司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分別產生凈虧損為3.3億元、4.7億元及7.6億元。
由此可見,順豐同城連續虧損4年,且虧損金額逐年遞增。
當然,面臨“越做越虧”的困境的,不只順豐同城一家。對比發現,同賽道的達達配送2018-2020年凈利潤為-18.78億元、-16.70億元、-17.05億元,京東物流2018-2021年凈利潤為-27.65億元、-22.37億元、-40.37億元,-156.61億元。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及時配送市場雖然具有巨大增長潛力,但是目前仍以餐飲外賣、文件配送這類較小的訂單為主,成為制約盈利的一大難題。這也是順豐同城身處黃金賽道,背靠行業大佬,但是依舊虧損的原因之一。未來,及時配送各大品牌應拓展出更多品類,滿足市場日益挑剔的需求。目前,即時配送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騎手充電難、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諸多問題。”
艾瑞咨詢測算,2021年即時配送服務行業訂單規模為279.0億單,受疫情恢復影響,即時配送服務市場回暖,同比增速為32.9%。未來隨著即時配送服務行業向全場景、全距離、全時段方向發展,并加速成為本地消費的基礎服務設施,艾瑞預計2026年,即時配送服務行業訂單規模將接近千億量級,達到957.8億單,2021年-2026年年復合增速為28.0%,行業整體仍處于快速發展路線上。
行業整體發展向好,或許也正是順豐同城營收能呈現出增長的原因之一。但對于二級市場而言,在目前的大盤趨勢下,多數投資者也許更需要一些“希望”,比如扭虧為盈的預期或更高效的成本管理。
成本增加,人力成本占比過高
順豐同城的營收結構主要由同城配送業務和最后一公里配送兩大業務貢獻,主營業務為同城配送業務,屬于勞動密集型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港灣商業觀察》發現其營業成本逐年遞增,2021年,順豐同城營業成本增加60.6%至80.8億元。
公司對此表示,“主要是由于運力池增加導致我們能滿足的訂單量增加。”曾有市場聲音表示,“導致順豐同城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高額的人力成本。”
詳細來看,在營業成本中占大頭的是勞務外包成本,由2020年的48.60億增加至2021年的79.18億,其中2021年勞務外包成本占總營業成本的98%。
“對于順豐同城急送而言,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成本上升的問題,這也是及時配送品牌核心競爭力之一。”宋清輝如是說。
APP使用感“原地踏步”
近期,關于“順豐同城騎士月入過萬”的詞條引發網友熱議。4月11日,順豐同城官網回應表示此事屬實,有騎士的日收入的確過萬,并且收入中的7成來自“用戶打賞”。其中基礎傭金534元,各類特殊獎勵約1678元,用戶打賞約7856元。
對此,市場看法各不相同。有網友認為這是勞動應得,也有人認為這是變相漲價,更有網友提出疑問,打賞費用為什么會這么高?難道不是因為沒有打賞就沒有人接單嗎?打賞是送到前打賞還是送到后打賞?
同樣飽含爭議的還有順豐同城尚待完善的服務質量。根據黑貓投訴顯示,截至4月26日,順豐同城投訴量為1587條,已完成1117條;近30天內有193條投訴,已完成39條,也就是說,平均一天大概有6-7條投訴,投訴完成率僅有20.2%。其大多投訴集中在損壞顧客用品后推卸責任,限制或無故拉黑騎手賬號,時效不達標,扣錢標準隨意的問題上。
詳細來看,有用戶表示,顧客惡意投訴,平臺不作為直接罰款或是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扣騎手錢,也有用戶表示,運送冰時,冰到后都化的不像樣了,騎手和區域經理態度惡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使人惱火。
除了黑貓投訴平臺之外,順豐同城APP在華為應用市場的口碑也有待扭轉。《港灣商業觀察》發現,順豐同城在華為應用市場的評分僅有2.1分,就連僅有的8條評論都全是差評。
有趣的是,對比2021年,2022年順豐同城在華為應用市場的下載界面上除了自身LOGO的對勾有些許不同之外。評分也從2021年的4.3分降至2022年的2.1分,評分人數從61人降至13人。
除此之外,《港灣商業觀察》下載順豐同城與美團APP后對比發現,相同的地址寄同樣重量的物品,美團跑腿顯示距離8.2公里,預計送達時間17:26,附近有227位騎士,價格23元。順豐同城急送顯示距離8.63公里,預計送達時間17:41,附近有71位騎手,價格29元。
同樣的對比方式,《港灣商業觀察》于2021年做了類似的對比。順豐同城急送顯示距離8.78公里,預計送達時間18:24,附近有133位騎士,價格31元。美團跑腿顯示距離9.1公里,預計送達時間18:09,附近有236位騎手,價格25元。
由此可見,盡管經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順豐同城在性價比、速度以及相關體驗等方面與美團跑腿相比依舊有著較為顯著的差距。
宋清輝表示,“目前,順豐同城急送亟須在配送時間、服務價格等方面拿出相應的對策,與競爭對手去比拼。一個受市場歡迎的及時配送APP應該方便易用,功能齊全,同時界面簡單易懂、運行快等主要特征,總而言之,消費者喜歡的APP才是王道,而不是自我感覺良好。”
對于順豐同城而言,優化成本上漲問題以及平臺對騎手與顧客發生沖突的危機處理刻不容緩,除此之外,順豐同城究竟會在何時轉虧為盈,值得市場關注。(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