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車主維權直播翻車,產品減配中美雙標
直播間遭車主大規模維權豪車單方面減配,承諾食言信息告知,中美市場差別對待遲到的一封信仍未公開溝通關切的解決方案仍沒有下文
來源/財經九號院??作者/胖虎
直播間遭車主大規模維權
豪車單方面減配,承諾食言
信息告知,中美市場差別對待
遲到的一封信仍未公開溝通
關切的解決方案仍沒有下文
4月27日晚,保時捷在其官方微博進行了“全新保時捷Taycan Cross Turismo”中國首發的直播,據了解,這是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跨界多用途車在國內上市。
直播間里沒有迎來預想中的圍觀和掌聲,卻瞬間涌入了大量保時捷的維權車主。
維權的方式更是顯得“禮貌不失風度”,沒有直接的差評和投訴,車主們心照不宣地把自己的ID改成了控訴內容,比如“保時捷欺詐手動方向盤”、“保時捷涉嫌銷售欺詐”、“保時捷還我電動轉向柱”等等。
隨著車主們不斷刷禮物,維權的ID上下翻飛,這場直播簡直就成了大型“翻車”又打臉的現場。
百萬豪車遭減配:電動成手動
保時捷作為知名的豪車品牌,車主基本非富即貴,又是什么原因讓他們放下身段到直播間去集體維權呢?
原來是大量車主在購車后,遭遇了保時捷官方的無故減配。據了解,去年下半年車主提車后,保時捷曾向車主告知,因為全球半導體產能短缺,造成一些車上設備也受到影響,因此對車輛上的產品配置在交付時會進行臨時調整。
“由于缺少部件,我們無法提供電動轉向柱調整,因此您的車輛將需要臨時使用手動轉向柱調整……我們正與我們的供應商一起加緊采購所需部件,一旦采購完成就可以加裝電動轉向柱子,我們將會立即通知您,當然,這次加裝將是免費的。”
但直到今年,保時捷方面仍然沒有兌現免費加裝方案,而是單方面將原有承諾,更改為2300元的服務代金券作為補償。
甚至在客戶告知函中,將該補償稱之為“親善方案”,上一次見到“親善”二字,還在抗日劇中,真不知道保時捷的品牌和售后是不熟悉中國近現代史,還是故意為之。
如果不接受該方案,在4S店自行加裝電動轉向柱的費用,則高達30000元。
好家伙,這是看不起誰呢?買得起百萬豪車,還差你這2300元的代金券?只是保時捷這一波前后不一的操作,讓車主們瞬間炸了鍋。
無論如何,消費者權益的損害,是犯了眾怒。
據中國新聞周刊的報道稱,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保時捷累計共有135條投訴,其中有97條出現在最近30天內。對保時捷發起了集體投訴的車主,已達86位。截至目前,保時捷回復、處理數量為0.
而據投訴的車主反映,目前涉及的維權車主已經有數百人。此前曾有保時捷銷售人員在與12315工作人員溝通時,提出涉及上述問題的新車超過2萬輛,包括卡宴、Taycan、帕拉梅拉,以及少量的Macan。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Macan的售價為五六十萬元,其他車型的售價都在百萬元以上。
不要以為車主們有錢,就想通過這種“出爾反爾”的手段割韭菜,有錢人的合法權益同樣不容侵犯。
車輛配置信息告知:中美有別
更讓國內車主不能接受的是,保時捷這次的“轉向柱事件”,不僅無故毀約,還涉及國內國外雙標。
據車主們提供的資料發現,保時捷國外官網的車輛介紹中曾明確標注:“因缺少芯片暫時提供手動轉向柱”,但在中國官網上,對此只字未提。
作者了解到,目前國內除Taycan標配電動調節轉向柱外,其他車型全部為手動調節轉向柱,且不能花錢選裝,官網車輛選配頁面也未對此進行特別標注。
而保時捷美國官網Panamera車輛選配頁面則清晰標注部分車型標配電動轉向柱,未標配車型也可以選裝。從這一“中外有別”的雙標來看,保時捷似乎僅對在華銷售車型進行了“強制性”減配。
哪怕是該事件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之后,作者在保時捷中國官網的產品配置和技術參數介紹中仍然未見到對該部件變更的說明。
除了中美官網信息差別之外,還有告知時間和方式的差別。
據車主反映,在咨詢及訂車時并未被告知新車轉向柱為手動調節一事,4S店銷售人員未盡到告知義務;而保時捷方面取消前期承諾的免費更換電動轉向柱,單方面將免費更換變成賠償2300元代金券一事,也未通過官方途徑進行通告,而是車主們主動咨詢才得知的。
用金星大姐的話說,小樣兒還有兩副面孔呢?
遲到的表態:仍無解決問題誠意
4月30日,保時捷官方終于就“轉向柱”事件出了一份《致車主的一封信》。
不過,作者注意到,這封信件并未在保時捷官方微博、保時捷中國官方微信上刊登。
從形式上看,保時捷仍然試圖將這一涉及數萬車主權益的公共性事件,限定在與車主的私下溝通渠道。顯然這事有點欲蓋彌彰了,起碼在形式上就缺乏一種公開、坦誠的態度。
就信件內容而言,保時捷方面對車主表示歉意,但信件大量的篇幅將責任推給了疫情及供應鏈。其表示:
“全球性半導體產能持續嚴重短缺,導致汽車行業出現了生產瓶頸,雖然保時捷一直在積極應對,但是部分車型的個別配件依然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這其中就包括了帶電動調節功能的轉向柱。為了能夠保證車輛的及時交付所以部分車型所配備的。帶電動調節功能的轉向柱就變成了手動調節的轉向柱。雖然由電動變成了手動,但是對車輛方向盤位置的調節功能沒有任何的影響。”
“進入2022年,全球性半導體產能短缺情況仍非常嚴峻。新冠疫情的持續、尤其是奧密克戎病毒的廣泛傳播更是令形勢雪上加霜。保時捷總部在進行諸多努力協調后,仍無法預估電動調節功能相關芯片的到貨時間。這意味著,此前的恢復更換計劃將置客戶于持續的不確定性和無限期的等待中。”
說實話,這封信件內容,僅僅是對轉向柱無法更換一事,找了比此前更多的理由和篇幅來闡述,但就車主關心的“解決方案”一事,只字未提,車主如果不接受2300元的賠償方案,只有無限期等待。
問題是講了,但沒講怎么解決,這樣的告知信毫無誠意可言,對于車主來講顯然難以接受。
從公關人的角度,更是覺得保時捷此舉甚是“掉價”。先是銷售層面不履行告知義務,再是違約此前承諾,單方面強制減配;事件發酵后又充耳不聞,直至在直播間被車主現場維權。
即便是引發大規模的社會關注,保時捷在應對公眾關切和車主維權事件上,仍然遮遮掩掩,毫無解決問題的決心,這勢必使得保時捷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豪車品牌這么多,店大也不能欺客。
作者在天眼查信息上看到,今年以來,保時捷中國及其子公司,已有多起買賣合同糾紛被各地法院立案,部分車主已經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權益了。
作者認為,對于這類大企業的承諾及約定事項,造成違約的,除了借助輿論之外,更好的方式還是通過司法途徑來維護自身權益。
讓侵害權益者,無所遁形。
END.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信息均來自中國新聞周刊、天眼查、網絡媒體等公開信息)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