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也高端,加加食品與海天味業的集體“自嗨”?
實控人成“老賴”?上市10年首次虧損,加加食品走向至暗時刻?
來源/摩根頻道
雖然加加食品在新零售上的收入占比較小,但新零售渠道的出現或將顛覆整個調味品賽道的銷售模式。
隨著社區團購已經逐步成為了一個正常的銷售渠道,面對渠道結構、消費方式等方面的趨勢性不可逆的變化,加加食品和海天味業都必須選擇加入,以此來捍衛自己的品牌地位不動搖。
社區團購的調性就是低價,屈尊入內的品牌們勢必迎來利潤下滑的陣痛。比如海天味業,專門推出了低價產品搶占社區團購的市場,其2021年線上銷售利潤下滑14.45%或就深受此影響影響。
除了“攻”入社區團購外,兩者還要積極防守自身渠道,2021年加加食品的銷售費用增長14.86%至2.25億元,一線市場人員的投入占大頭。
綜上可知,加加食品和海天味業在2021年業績下滑有一定的客觀原因在內。作為老牌企業,在疫情黑天鵝以及新零售沖擊下反應不及時情有可原,只要集團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戰略方向或許也能彌補短板。
但老牌企業之所以會被稱為舊勢力,在于其在企業運轉上依舊秉承著傳統的思維,很難大象轉身。就比如加加食品就因實控人楊振的原因,多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在機構調研活動中楊振表示:企業上市后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2013年以來我個人投資套進去了,然后惡性循環,不斷搞投資,沒有聚焦主業,所以錯過了發展時機,這個我責無旁貸。
楊振的責任不僅僅只是沒有聚焦主業,其還存在違規擔保殃及加加食品的一系列行為。比如楊振曾因違規擔保,導致加加食品的股票簡稱變成了“ST加加”,股價因此大跌。就在不久之前,楊振一家三口被列為“老賴”,也進一步降低了資本市場對加加食品的投資意愿。
曾幾何時,楊振憑借著醬油瓶蓋的創新(孔裝拉環)在醬油行業獨樹一幟,引領風騷數年并取得“醬油第一股”的稱號,如今加加食品卻又深受楊振的牽連。
相對于調味品賽道的外部承壓,加加食品內部的隱患似乎更為致命。假如內部聲音不統一,外部承壓后又怎能及時調轉船頭積極應對?就拿醬油高端化來說,同行們早已提前布局,而加加食品的反應卻慢了不止一拍,嚴重偏離了隊伍。
二、醬油高端化勢在必行,練好“內功”是關鍵
間歇性的試探性漲價只是治標不治本,加加食品和海天味業深受原材料漲價影響,其根本原因或許在于醬油等調味品的高端化市場份額相對較低,產品溢價程度不高,因此推動品牌的高端化進程才能一勞永逸。
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消費能力的增強,價格已經不再成為消費者購買產品的第一關注點,產品是否健康以及品牌形象是否“親切”極大影響了消費者的抉擇。因此,醬油行業具備著高端化的市場基礎。比如零添加、低鹽、不含防腐劑的醬油在社交平臺上就深受年輕一代的關注。
但醬油高端化并不能一蹴而就,品牌們想通過高端化來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還需要精煉“內功”。
首先,產品的打造要做到感官上的物有所值,而非重營銷下的“智商稅”。
現如今品牌們的產品高端化大都是產品未到廣告先行,先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占據用戶的心智,勾起用戶的好奇心理購買產品。但購買之后如果產品沒有讓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很難激發消費者二次復購的欲望。
這種現象導致大部分醬油品牌的高端產品庫存積壓,不得不打折銷售,利用打折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比如千禾味業的高端醬油經常搞促銷活動,海天味業的即簡裸醬油售價39.9元,打折后29.9元。高端產品低價售賣,高端了個寂寞。
消費者對高端醬油接納度不高一來是消費觀念尚未改變,這需要品牌們通過講故事打造賣點吸引消費者;二來是當下品牌們高端醬油的賣點過于同質化,同質化也就意味著沒有吸引力,無法刺激消費者購買。
歸根結底,醬油品牌們還是需要根據醬油這品類打造出差異化的賣點,而不是一味的跟風其他品類,比如即簡裸的“其他沒了”似乎就有借鑒簡愛酸奶的意思,酸奶廣告詞用在醬油上,反而有點不倫不類的意思,有被消費者當成智商稅的風險。
其次,產品高端化是個長線布局,需要企業持之以恒的堅持,而非短期追求利益。
醬油的品類差異限制了用戶群的豐富度。不同于飲料、面包這一大眾化產品,年輕一代具有購買自主權,醬油作為烹飪材料,年輕一代的購買欲望或自主權較低,其受眾群更多的還是老一代,而老一代在購買產品時更注重產品的性價比,而非健康等屬性。
綜上所述,醬油品牌們的高端化是一個長線布局,先通過宣傳教育市場,占據用戶心智,等年輕一代成為了市場主力,才是醬油品牌高端化的全面發力期。而當下的醬油品牌大都有點急功近利,高端產品賣不出去就低價打折,這并不利于高端醬油的市場普及。
醬油品牌追求高端化既要有一定的市場敏銳度與研發能力,推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又要耐得住寂寞,平穩地度過新老一代交替的過渡期,如此才能將醬油行業推向新一輪的藍海。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