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喝不下”瀾滄古茶?
A股撤退一年,瀾滄古茶轉戰港股,3000億茶葉市場養不出上市企業?
如今時隔一年重啟上市,仍然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的瀾滄古茶,很可能要落后于眾多競爭對手。
二、茶葉市場格局混亂,年輕消費群體或成破局關鍵
和瀾滄古茶同一時期開啟IPO的茶企,還有中國茶葉和八馬茶業。
中國茶葉有央企間接參股的先天優勢,雖然始終保持穩健,但目前仍在接受證監會的問詢。而經歷較為復雜的八馬茶業,2018年4月終止新三板掛牌之后就轉戰深交所創業板,只是于2021年10月完成首輪問詢后中止上市,直到2022年4月份前后才恢復上市審核并更新了招股書。
除了這兩家同樣有希望成為“茶葉第一股”的企業之外,杭州龍井茶業、福建安溪鐵觀音、四川竹葉青茶業、信陽毛尖集團等知名茶企都有過A股IPO受挫的經歷。未必沒有像瀾滄古茶一樣,繞道港股尋求上市的打算。
而之所以在行業寬度超過3000億市場規模的茶葉市場中,至今都沒能走出一家上市企業,或許還是基于以下兩個層面的因素,導致茶企很難擺脫行業大環境的限制。
1.國內茶葉市場,飽受“小、亂、散”的困擾。
所謂的小、亂、散,大概可以理解為規模小、秩序亂、品牌散。
作為全球范圍內唯一一個可以同時生產六大茶類的產地,我國有著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和消費市場。但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品類、產地、配方等歷史差異,國內茶企廣闊分散于全國各地,并且以中小企業和私企為主,很難進行大范圍的資源統一整合。
這也導致了茶葉生產鏈規模很難進行擴展。同時,由于沒有統一的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鏈條,各地區的生茶收購都較為混亂。
直到如今,部分茶葉生產地,還保留著等待茶販子到茶田、村鎮等區域收茶,再出售給茶廠的供應關系。如此一來也就很難保證價格穩定,監管部門對收購價的漲跌也很難起到積極作用。
而眾多小茶廠的零散部分,也造就了大量的同類型茶葉品牌。不僅在銷售過程中很難維持品控質量,消費者面對大體量的同類型零散品牌,也很難形成有效的黏性。
2.傳統茶葉產品很難收獲年輕消費群體。
現如今,基于健康、養生的訴求,年輕消費群體對茶飲消費的興趣正在與日俱增。但是年輕人喝茶,更多會選擇奶茶、果茶、冷泡茶等新式茶飲產品,對于傳統的茶葉飲用方式缺乏足夠的興趣。
從根本上而言,年輕消費群體,尤其是Z世代年輕人,對茶文化和茶生活的看法已經有了不小的改變,進而推動著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新式茶飲品牌持續涌現。各大茶企雖然也有參與到新式茶飲的供應鏈之中,但大都缺少針對年輕群體的茶飲產品。
盡管從文化傳承角度,傳統飲茶方式是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為了尋求上市,想要獲得投資者的信任,如何把握正在成為主流消費群體的年輕人,將會是各大茶企所無法忽視的環節所在。
綜合來看,瀾滄古茶以及眾多同類型茶企,想要打破茶企難上市的魔咒,需要做的或許還有很多吧。
參考資料:
《瀾滄古茶擬港股IPO 品牌茶企借資本運作加快全國擴張》——證券日報
《瀾滄古茶轉謀港股IPO!中國茶品牌僵局能否打破?》——易昇證券
《年輕人花式喝茶,將如何影響茶行業?》——NBS新品略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