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逾期,利潤轉虧,金科股份背后的現金流危機
如果說金科股份在2021年報中將利潤下滑原因歸結為地產調控和短期承壓,那么從其今一季度業績和現存的償債壓力下,利潤下滑或許在短期難以有所改善。
來源/財聞網
有業內人士分析,這些具有理財屬性的產品,不管是通過關聯公司還是第三方公司發行,資金最終都流向了房地產企業,用于企業內部開支及項目的開發與建設。向員工、親友及部分社會人員發行理財產品雖代價不菲,但相較于正常途徑的發債融資而言,是成本較為低廉的手段。
此次“小金牙”被爆出逾期兌付問題不免讓人對金科股份的現金流情況產生憂慮。事實上,自2022年以來,金科已多次爆出拖欠供應商工程款、商票逾期拒付等問題。
在2022年2月15日金科股份發布一份債券募集說明書中顯示截止2021年 12 月末,金科股份商票余額為 86.36 億元。
上海票據交易所日前公布的一份截至2022年3月31日持續逾期名單中,金科股份及其旗下公司上榜。票據承兌信用信息披露,2022年3月,金科股份3月累計逾期8130.65萬元,月末逾期余額5735.2萬元。
另一份資料顯示的數據,目前涉及金科股份拒付票據約有1241筆,涉及金額7.4億元。未結清票據23765筆,涉及金額126.6億元。
縮緊的現金流情況也同樣反映到了金科股份的資產負債表上。
根據4月30日金科股份發布的2021年度報告計算,截至2021年末2021年末,金科股份凈負債率69.51%,同比下降5.56個百分點;扣除合同負債后的資產負債率為69.17%,同比下降了0.68個百分點;現金短債比0.91倍,2020年末為1.34倍。
按照“三道紅線”的指標中“現金短債比小于1”的指標量級,其現金短債比沒有滿足“三道紅線”要求,金科已跌出“綠檔”。
而從一季度報告來看,金科的債務情況甚至由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2022年3月末,金科賬面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合計為208.16億,公司短期借款43.28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有237.02億元,短期有息負債合計為280.30億,現金短債比降至0.74倍。
顯而易見的是,金科股份手上的現金根本無法覆蓋短債,公司短期現金流十分緊張。想要解決現金流問題,無非是通過銷售回款或再融資這兩種途徑。
銷售端下滑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金科要從銷售回款來解決現金流問題并非易事,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金科股份的業績表現均不理想。
根據金科股份2021年度報告顯示,金科全年錄得收入1123.10億,同比增長28.05%;毛利率17.22%,同比下降5.94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為36.01億,同比下降48.78%。
銷售端口同樣出現雙線下滑,2021年金科銷售額1840億,同比下降17.56%,銷售面積1966萬平米,同比下降12.23%。
對于業績全面下滑的情況,金科在年報將的主要原因歸為三點:
一是主要受拿地成本上升影響,導致毛利率下降;
二是受房地產調控及現金流影響,公司對存在預期減值的存貨等資產計提減值準備,計提金額21.62億元,對利潤產生直接沖擊;
三是受聯營、合營企業所開發房地產項目收益減少影響,投資收益較上年減少5.09億元,同比下降39.06%。
可以看出,金科將去年業績下滑的主要誘因歸結為地產調控及現金流影響產生的資產減值,不過有地產分析人士向我網指出,本次金科資產減值主要體現在其存量樓盤的貨值方面。
一般來說,出現樓盤貨值大幅減值意味著開發商在全年經營過程中采用回款策略致使項目大幅降價,這也一定程度反映開發商可能存在現金流吃緊需要通過降價銷售來進行快速回款。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一季度,地產銷售、投資、開工均同比大幅下降,在市場不景氣的環境下,金科一季度銷售數據顯得更加“惱火”。
2022年一季度,金科股份銷售額為211億,同比下降57%。金科營業收入126.72億,同比僅微增2.21%;毛利率10.69%,同比下降9.34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則出現2.94億元的大額虧損,同比下降164%。
如果說金科股份在2021年報中將利潤下滑原因歸結為地產調控和短期承壓,那么從其今一季度業績和現存的償債壓力下,利潤下滑或許在短期難以有所改善。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