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周報:周內“誕生”2只ETF新品,582只ETF累計漲幅為正、最高上漲13.10%
本周“誕生”2只ETF,分別為華夏、中金基金所管理;業績方面,582只ETF周內累計漲幅為正,最高上漲13.10%;規模方面,480只ETF實現周內規模增長,其中新增規模排名前十的ETF合計新增超160億元。
來源/資本邦
本周五(6月10日,下同),A股三大指數低開高走,滬指收漲1.42%、深成指收漲1.90%重新站上12000點、創業板指收漲2.25%。消息面上,同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5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內容顯示,CPI環比下降0.2%,同比漲幅2.1%與上月相同。此外,今年1-5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漲1.5%。市場預期,5月份金融數據環比上可能會有大改善。
拉長時間線,本周內(6月6日-6月10日,下同)三大指數累計上漲幅度均超2%。具體來看,上證指數周內累計上漲2.8%,深證成指周內累計上漲3.5%,創業板指周內累計上漲4%。此外,周內滬深兩市累計上漲個股有2218只,累計下跌的個股有2446只,數量接近;兩市日均成交額破萬億,達1.06萬億元。
ETF方面,本周“誕生”2只ETF,分別為華夏、中金基金所管理;業績方面,582只ETF周內累計漲幅為正,最高上漲13.10%;規模方面,480只ETF實現周內規模增長,其中新增規模排名前十的ETF合計新增超160億元。
發行篇:
周內“誕生”2只ETF新品,花落華夏、中金基金
數據統計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統計口徑,截至本周五,2022年以來全市場新成立56只ETF,其中,含52只股票類ETF。相比去年同期的109只股票類ETF,今年新成立ETF節奏放緩。
從單月情況來看,2022年1月成立18只股票類ETF,相比隨后的2月(5只)、3月(12只)、4月(9只)、5月(6只),成立數量明顯領先。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本周五,今年6月“誕生”2只ETF,分別為500價值ETF(159617)、中金科技先鋒ETF(560990),均是本周內成立新品。
資料顯示,華夏基金旗下的500價值ETF(159617)自2022年5月23日至2022年6月2日(含)進行發售,緊密跟蹤中證智選500價值穩健策略指數(簡稱:500價值穩健;代碼:931587)。據悉,500價值穩健指數以中證500指數為樣本空間,采用質量、價值、波動率等因子進行選樣和加權,旨在為投資者提供基于寬基指數的多因子策略投資工具。
中證指數公司數據顯示,截至本周五,500價值穩健指數前五大權重股分別是華潤雙鶴(600062)、建發股份(600153)、中國醫藥(600056)、招商南油(601975)、金螳螂(002081),權重占比為2.17%、2.12%、1.93%、1.70%、1.60%。指數成分股行業分布主要集中在工業、醫藥衛生、原材料、金融等。
另外,中金基金旗下的中金科技先鋒ETF(560990)由中金基金量化指數部負責人耿帥軍掌舵,致力于緊密跟蹤中證科技先鋒指數,努力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的最小化。據悉,中證科技先鋒指數主要從滬深市場科技上市公司中選取50只市值規模大、研發投入高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并根據成長、質量、動量和波動率等因子調整后的自由流通市值進行加權,為市場提供更多樣化的投資標的。
中證指數公司數據顯示,截至本周五,中證科技先鋒指數前五大權重股分別是隆基綠能(601012)、寧德時代(300750)、藥明康德(603259)、海康威視(002415)、京東方A(000725),權重占比為9.84%、8.81%、6.47%、5.42%、4.51%。指數成分股行業分布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工業、醫藥衛生、通信服務等。
本周內除了“誕生”2只ETF新品,此前已成立的ETF基金在周內正式上市,為天弘基金旗下的雙創龍頭ETF(159603)。相關公告顯示,雙創龍頭ETF成立于2022年5月26日,上市時間為2022年6月8日。數據顯示,上市首日收盤,雙創龍頭 ETF 報于1.011元,收漲0.4%,首日成交額為2.53億元,換手率達77.53%,交投活躍。
業績篇:
582只ETF周內累計漲幅為正,最牛上漲13.10%
數據顯示,截至本周五,合計630只股票類場內ETF基金中,582只ETF周內累計漲幅為正。從涉及主題情況來看,周內漲幅排名TOP10的ETF中,涉及互聯網、教育、稀有金屬、科技、煤炭等行業主題產品。
具體來看,周內漲幅榜TOP10中的股票類場內ETF,9只上漲幅度超11%。其中,嘉實基金、廣發基金旗下的中概互聯網ETF(159607)、中概互聯ETF(159605),周內上漲幅度為13.10%、13.05%,位居榜單第一、二名。
緊隨其后的還有教育ETF(513360)、港股通互聯網ETF(159792)、中概互聯網ETF(513050),周內上漲幅度分別為11.85%、11.77%、11.71%,位居第三至第五位。
除了前五名之外,本周漲幅榜前十中,還有稀有金屬ETF(562800)、香港科技ETF(159747)、稀有金屬ETF(159608)、香港科技50ETF(159750)、煤炭ETF(515220),周內上漲幅度分別為11.49%、11.48%、11.20%、11.07%、10.88%,位居第六至十位。可以看出,此次周內漲幅排名前十的股票類場內ETF,上漲幅度均超10%。
近期,以騰訊為代表的的中概互聯網股集體回暖,相關ETF實現明顯反彈。相關基金經理認為,目前中概互聯板塊上漲的原因除了市場看好疫情后復工復產,國內經濟修復外,還有對于互聯網未來業績出現拐點的預期。
年內漲幅方面,截至本周五,2022年初至今合計630只股票類場內ETF中,36只ETF漲幅為正。從上漲幅度來看,超30%的ETF合計3只、20%-30%的ETF合計1只、10%-20%的ETF合計3只、9%-10%的ETF合計5只。
具體來看,煤炭ETF(515220)、能源ETF(159930)、能源ETF基金(159945)位居年初至今漲幅榜前三,分別累計上漲39.79%、34.25%、30.39%。
此外,光伏ETF華安(159618)、恒生科技基金ETF(513380)、恒生新經濟ETF(513320)、綠色電力ETF(159625),年內累計漲幅均超10%,分別為28.56%、14.88%、14.08%、12.02%,位居第四、五、六、七位。
漲幅榜單前十中,還有科創信息技術ETF(588100)、資源ETF(510410)、港股消費50ETF(513070),年內累計漲幅分別為9.94%、9.81%、9.14%,位居第八、九、十位。
成交額方面,本周之內成交榜單前十的股票類場內ETF中,3只股票類場內ETF成交額超百億元,2只ETF成交額在80-90億元之間,1只ETF成交額在70-80億元之間,3只ETF成交額在60-70億元之間,1ETF成交額在50-60億元之間。
具體來看,恒生互聯網ETF(513330)、中概互聯網ETF(513050)、科創50ETF(588000),周內分別累計成交189.33億元、136.09億元、106.54億元,位居成交榜前三位。此外,滬深300ETF(510300)、證券ETF(512880)、上證50ETF(510050),周內分別累計成交91.06億元、90.98億元、76.46億元,位居第四、五、六位。
除了上述6只ETF,成交額榜單前十的ETF中,還有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中證500ETF(510500)、光伏ETF(515790)、中國A50ETF(563000),周內分別累計成交68.87億元、65.71億元、61.21億元、57.52億元。
規模篇:
480只ETF實現周內規模增長,最高新增32.66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周五收盤,全市場630只股票類場內ETF基金中,480只ETF實現周內規模增長,其中新增規模排名前十的ETF合計新增169.42億元。從涉及主題來看,周內互聯網、證券、新能源車、科技、醫療類ETF受到資金青睞,此外多只寬基ETF,例如中證500ETF、上證50ETF同樣在周內新增居前。
具體來看,中概互聯網ETF(513050)、恒生互聯網ETF(513330),周內規模增長均超20億元,分別新增32.66億元、27.75億元,位居第一、二名。
此外,中證500ETF(510500)、證券ETF(512880)、新能源車ETF(515030)、上證50ETF(510050)、新能車ETF(515700)、券商ETF(512000)、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恒生醫療ETF(513060)同樣位居周內規模新增前十,分別新增19.6億元、18.7億元、14.54億元、13.19億元、11.87億元、11.32億元、10.33億元、9.46億元。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看,上周內合計43家基金管理人旗下股票類場內ETF總規模出現增長,其中8家總規模增長超10億元,分別是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國泰基金、南方基金、華寶基金、平安基金、華泰柏瑞基金、鵬華基金,周內旗下股票類場內ETF總規模增長76.07億元、52.77億元、31.59億元、30.38億元、15.75億元、13.46億元、10.52億元、10億元。
拉長時間線來看,2022年初至今全市場合計166只股票類ETF規模實現增長。其中,11只規模增長超10億元,華夏基金旗下的恒生互聯網ETF(513330),年初至今規模增長96.11 億元,位居增長榜首。
緊隨其后的是,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所管的中概互聯網ETF(513050)、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年初至今規模增長78.88億元、63.65億元,位居第二、三位。
除了上述前三的ETF之外,基建50ETF(516970)、納指ETF(159941)、創業板ETF易方達(159915)、恒生ETF(159920)、H股ETF(510900)、房地產ETF(512200)、恒生醫療ETF(513060),年初至今規模增長同樣位居前列,分別新增57.01億元、44.54億元、42.09億元、37.31億元、34.51億元、32.17億元、31.14億元。
國金證券6月表示,堅定看好互聯網公司的社會價值及商業價值,當前估值水平安全邊際較高,港股互聯網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提升,港股市場或將成為長期配置互聯網的重要場景。
投資機會方面,有基金經理表示,細分行業方面,比較看好互聯網科技板塊與生物醫藥板塊,作為港股的優勢行業,兩個板塊對資金有較大的吸引力;此外,目前相關板塊估值仍然較低;板塊共同點還有盈利能力強,近期政策面出現好轉跡象。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