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要賣愛奇藝了?剛剛盈利,正好賣個好價錢
百度很難再對愛奇藝視如己出。
來源/易簡財經
6月15日,有消息人士稱:百度正在與潛在收購者談判,打算出售所持的53%的愛奇藝股份。受此影響,愛奇藝美股盤前跳水跌近5.8%,此前一度漲超6%。
消息一出,眾人比較感興趣的是,誰會來接盤?
多位業(yè)內人士表示:在反壟斷大旗下,優(yōu)酷和騰訊大概率不會接盤。但目前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視頻,倒是對此次交易很有興趣。
對此,愛奇藝對媒體回應:此消息不實,純屬謠言。
百度虧得遭不住?
消息人士稱,百度擁有愛奇藝53%的股份,并持有其90%以上的股東投票權,其計劃出售其在愛奇藝的所有持股。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愛奇藝,目前市值為40億美元。百度在撤資中,對整個公司的目標估值為70億美元,這意味著每股價格約為8.13美元,而愛奇藝最新收盤價為4.67美元。
今年一季度,愛奇藝實現(xiàn)上市以來首次季度盈利。如果百度實現(xiàn)其估值目標,這將意味著百度對愛奇藝的估值溢價100%。
這并不是百度首次傳出要出售愛奇藝。
早在2020年,百度曾與阿里和騰訊商談出售愛奇藝,最終各方因為價格爭議沒有談攏。今年年初,又傳出中國移動要收購愛奇藝,并將其并入咪咕視頻的消息。
雖然愛奇藝此前幾次被傳收購的消息沒有下文,但可以明顯看到的是,百度已經很難再將愛奇藝“視如己出”。
目前,百度的核心業(yè)務主要分為三部分,移動生態(tài)、智能云、智能駕駛與其他增長計劃。2018年開始,從營收占比變化看,智能云在百度的位置越來越高。
已經在智能AI、自動駕駛等砸下巨資的百度,未來會將更多的資金和資源轉向這些新興業(yè)務,這就意味著愛奇藝能得到的“側重”可能越來越少。
所以未來愛奇藝能做的,只能是靠自己,但這條路并不容易。
連虧11年的愛奇藝
5月底的時候,連虧11年的愛奇藝發(fā)布2022年一季度報,突然宣布實現(xiàn)季度盈利了:一季度營收73億元,凈利潤1.7億元,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凈虧損6.7億元。
要知道愛奇藝去年四季度還虧了18億,而在過去7年,愛奇藝凈虧損更是超過了420億。
愛奇藝能盈利的主要原因是,其一季度營收成本為60億元,同比下降了16%。而一季度的銷售及管理費用,同比下降了38%。?這兩項成本的降低可能受益于兩件事:一是平臺對影視項目的普遍降本,二是平臺層面的大幅裁員。
來源:愛奇藝2022年一季報
據(jù)媒體的報道,在去年年底的裁員中,愛奇藝研究院、愛奇藝游戲中心等部門幾乎全員被裁,短視頻產品隨刻會和其他產品合并,僅保留40%的人。內容部門的裁員比例也在30%左右,很多工作室直接裁撤。
但其實愛奇藝和所有中概股公司一樣,在今年一季度并沒能實現(xiàn)營收的新突破,反而同比下滑了8.7%。
內容分銷和廣告收入更慘烈,前者下滑了20%,后者下滑了30%。疫情的影響最終還是反饋到了線上的內容消費。
至于會員收入,一季度愛奇藝會員訂閱收入45億,同比增長3.7%。而會員總數(shù),則從一年前的1.05億降至1.01億。可以說其會員收入完全來自于更高的訂閱價格。
去年底,愛奇藝將黃金VIP普通包月會員由25元提至30元,連續(xù)包月由19元提至22元,普通季卡會員由68元提至78元,連續(xù)包季58元提至63元,普通和連續(xù)年卡會員價格保持不變。
艱難的愛奇藝
內容行業(yè)其實并不是門好生意。
美國的奈飛,很多人都知道。去年一季度推出火爆全球的《魷魚游戲》,為它在全球新增了400萬用戶,更是帶來了同比141%增長的凈利潤。
但在今年,奈飛也遭遇了“史詩級翻車”。今年一季度,奈飛付費訂閱用戶凈減少20萬,這是自2011年以來奈飛首次訂閱用戶負增長。財報預計奈飛二季度的全球用戶還將減少200萬。
不僅如此,奈飛從去年3000億美元市值開始跌,至今已跌超75%,降至744億美元左右,腰斬了兩次。
好在五月底,奈飛等到了新一季的《愛,死亡和機器人》與《怪奇物語》,質疑之聲有所減弱。
但背靠全球市場的奈飛,憑借自身體量和行業(yè)地位,還有相對充足的試錯空間。可愛奇藝呢?一年一個平臺能出一部爆火劇就已經謝天謝地了。愛奇藝今年一季度能盈利,其實也離不開今年開年《人世間》《心居》《風起隴西》《親愛的小孩》等現(xiàn)實題材劇集的上映。
但愛奇藝主要的營收來源,除了會員還依靠廣告,這就必須在讓劇情對廣告進行妥協(xié),這對于優(yōu)質內容的呈現(xiàn),以及觀眾觀看體驗的影響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愛奇藝曾經對標Youtube,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不太像,于是把“中國版奈飛”的標簽貼在了自己身上。但內容創(chuàng)作更受拘束的愛奇藝,要想憑借內容出圈突圍,而不是繼續(xù)燒錢陷在付費訂閱模式的怪圈,前路依舊充滿更多風險。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fā)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shù)據(jù)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fā)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lián)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