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上熱搜的廣發銀行,又踩雷了
曾收銀行史上最大罰單
來源/財通社??作者/王鑫
“不要告訴別人,你的肚子是被我們搞大的!”
6月15日,上海高院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以“小案大道理”的敘述方式,再次把當年廣發銀行發布貶損女性廣告,被罰60萬的案件帶了出來。
截至2021年末,廣發銀行累計發放1.01 億張信用卡,正式邁入“億級俱樂部”,相當于全國每14個人中,就有一位廣發的信用卡客戶。
一家堂堂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廣告文案卻如此惡俗,令人震驚。6月17日,“廣發銀行發布貶損女性廣告被罰款60萬”的話題也因此沖上了熱搜。
低俗廣告或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廣發銀行近年來亂象叢生,“飛單”案、巨額罰款、高管落馬,踩雷“恒大”,營收下滑.....已然陷入系列困局。
低俗廣告“翻車”
2019年6月,廣發銀行上海分行在其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名為《不要告訴別人,你的肚子是被我們搞大的!》的廣告推文,引發輿論關注。
“辣眼”的文章標題讓人想入非非,實際上內文卻實屬平常——在宣傳該行信用卡持卡人可參加某購物中心部分餐飲商戶的優惠活動。
這則廣告由某廣告公司設計并制作,經銀行審核后發布。
原本這篇文章淹沒這眾多微信文中,直至被查刪除時也只有198次閱讀量。但沒想到的是,它被央行上海分行金融消保部關注到了,隨后給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了一份線索函。
同年12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定該廣告貶損女性,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對廣發銀行上海分行與上海厚美廣告有限公司作出行政處罰,分別罰款60萬元、30萬元。
廣告公司不服,訴至法院,要求撤銷上述行政處罰。最終,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二審中駁回其上訴請求。
法院認為,從本案查明來看,案涉廣告內容系通過餐飲商戶美食優惠推銷信用卡,廣告標題“不要告訴別人,你的肚子是被我們搞大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受眾的關注,但從其字面意思來看,存在嘩眾取寵、低級庸俗以吸引眼球之嫌,有違公序良俗,易產生負面效應。
鮮為人知的是,作為我國最早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廣發銀行發行了全國首張標準意義信用卡,至今信用卡業務都是其傳統優勢,也是零售轉型的先鋒。
截至2021年末,廣發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1.01億張,信用消費貸余額凈增超100億元,全年零售銀行及信用卡業務實現收入371億元,支撐起近一半的營收。
信用卡業務輝煌的背后,廣發銀行屢屢在危險的邊緣試探。1月9日,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因員工行為管理失職,被處以罰款80萬元;3月3日,該信用卡中心因代理保險的銷售外呼業務中,存在夸大保險責任等銷售誤導行為,被處以罰款10萬元。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涉及“廣發銀行信用卡”的投訴量達到5788條。投訴內容涉及到:虛假宣傳、亂分期變相貸款、私自扣款等。
驚現“飛單”案
無獨有偶,4月25日,裁判文書網披露的一份判決書顯示,2012年10月,廣發銀行北京太陽宮支行理財經理郭某向客戶焦女士推介了不屬于銀行代銷的(大觀言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理財產品,焦女士先后投資了320萬元后,只拿回2190元的執行款。
大觀言基金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鐘某某,早在2015年5月18日便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訴至一審法院。公司資金兌付陷入了困境,導致焦女士投資理財產品的本金及收益無法兌付,320萬就這樣打了“水漂”。隨后,焦女士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歷經多年,該案迎來終審判決:廣發銀行原理財經理郭某違規私自向焦某等客戶銷售理財產品,構成職務行為,相應法律后果由廣發銀行承擔,因此該行被判承擔焦某投資損失50%的責任。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銀行、農業銀行、農商銀行、華夏銀行也卷入此案。
近年來,銀行“飛單”案例屢見不鮮。所謂理財飛單,是指銀行工作人員借助銀行平臺,私下向客戶兜售非所屬銀行發行的或非銀行授權和未與銀行達成委托銷售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傭金提成,甚至利用職務之便,行詐騙之事。
此次“飛單”案,暴露出廣發銀行存在著嚴重的內控疏漏,廣發銀行也一度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曾收銀行史上最大罰單
事實上,盡管經歷多次嚴厲的整治,廣發銀行近年來依然罰單不斷,高管接連“落馬”。
因“僑興債”事件,2017年12月,廣發銀行收到自銀監會成立以來的“史上最大罰單”:7.22億元!其中,沒收違法所得17553.79萬元,并處以3倍罰款52661.37萬元。一時業內震動。
2020年9月,廣發銀行因涉21項違法違規行為被銀保監會沒收違法所得511.53萬元,罰款8771.53萬元,合計9283.06萬元。
2021年2月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開的多起銀行外匯違規案例顯示,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廣發銀行溫州分行因未盡審核責任,違規辦理內保外貸業務,處罰款1764萬元。
2021年4月初,廣發銀行泉州分行因違規辦理商業承兌匯票業務、違規辦理同業理財業務等行為,被福建泉州銀保監分局開出3張罰單,罰款累計達1550萬元,并對3人處以終身禁入銀行業的處罰。
今年以來,除了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被罰外,還有多起罰單,最高的一起被監管罰款420萬元。
罰單之外,是多位高管被查。去年3月,中紀委發布消息,廣發銀行天津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趙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去年9月被開除黨籍。
經查,趙勇的違法違紀行為觸目驚心,比如利用職務影響低價購房,收受下屬單位錢款;不正確履行職責,致使銀行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等。
4月13日,廣州天河區監察委員會連發兩則公告。公告顯示,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原黨委委員及總經理助理呂勝男、廣發銀行黨委巡視辦主任喬玉良兩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IPO已長跑12年
廣發銀行成立于1988年,總部位于廣州,2016年起,廣發銀行成為中國人壽集團成員單位,是一家國有控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工商資料顯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廣發銀行43.69%股份,是單一最大股東。
然而,中國人壽在年初也遭遇人事巨震,1月8日,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濱被查,成為2022年落馬的金融“首虎”,也是中國人壽史上被查的最高級別高管。
近日,中國人壽國金所提現風波持續發酵。據了解,這名儲戶先是在中國人壽趙經理和蘇經理的極力推薦下,購買了中國人壽保險,后又購買了中國人壽保險匹配對應的國金所存款額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報中,廣發銀行表示,公司在中國人壽集團帶領下,將進一步深化協同。五年來,我們與保險、投資板塊協同服務個人客戶超過400萬,綜合金融服務規模超4100億元。2021年,向壽險、財險公司轉介個人客戶超900萬人次。
或受一系列亂象影響,廣發銀行上市一再推遲。廣發銀行早從2009年就開始籌備上市,最新的信息是,2021年5月28日,廣州證監局披露的擬上市輔導表中顯示,廣發銀行最新輔導狀態為“輔導備案終止”。此后,廣發銀行提出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公開上市。
目前,全國12家股份行,只有廣發銀行和恒豐銀行還未上市。
剛踩雷廣田集團
從廣發銀行披露的2021年業績報告來看,報告期內,廣發銀行實現營業收入749.05億元,較2020年減少56.21億元、同比下滑6.98%,相較2019年營收減少14.08億元;實現凈利潤174.76億元,較上年增加36.64億元,同比增長26.53%;不良貸款率1.41%,較上年末下降0.1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6.27%,較上年末提升7.9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廣發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近兩年全線下滑。截至2021年末,廣發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7.93%;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84%,資本充足率為12.37%。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逼近監管紅線(7.5%)。?
去年以來,在地產爆雷潮的蔓延下,以零售銀行和信用卡業務為主的廣發銀行無法置身事外。
去年7月,廣發銀行要求凍結恒大旗下項目公司1.32億元銀行存款,揭開了恒大債務危機的序幕。如今,廣發銀行又踩雷被恒大拖累的廣田集團5億元債務。
近日,建筑裝飾龍頭廣田集團財務狀況雪上加霜,廣田集團公告披露,截至6月15日,公司再次新增銀行逾期本金9筆共計金額7.12億元,其中廣發銀行6筆,合計4.97億元,成為踩雷的最大戶。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廣發銀行的逾期本金均宣布提前到期,其中原定到期日最長到2025年,如今提前了兩年要多收回。
財通社注意到,廣發銀行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要突出零售,向“大零售”整體綜合優勢跨越,重點發展信用卡、消費信貸和財富管理等業務。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