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億債務壓頂,“復星系”大象轉身難?
步子邁得極大的復星系,如何處理好后續債務壓頂以及流動性緊張的問題,或許充滿挑戰。
?
來源/花朵財經原創??
老賈欲造一個樂視生態圈,結果成了老賴;老郭欲造一個對家庭需求全覆蓋的大生態,如今旗下的“復星系”也難以安枕。
日前,隨著國際著名評級機構穆迪將復星國際Ba3的公司家族評級列入下調觀察名單,引起了資本市場不少的動蕩。
就在上周,復星國際美元債創下了3月份以來最大降幅。與此同時,穆迪還將 Fortune Star (BVI) Limited所發行債券的Ba3有支持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列入了下調觀察名單。
上述債券得到復星無條件及不可撤銷的擔保,此舉引發了市場對復星國際資金緊張不少的猜測。
流動性承壓
復星在控股公司層面的流動性非常弱。
穆迪高級副總裁蔡慧表示,列入下調觀察名單反映我們擔心公開債券市場投資者避險情緒的升溫將令復星本已緊張的流動性承壓,且未來6-12個月公司境內外債務到期規模較大。
此外,國內房地產行業低迷亦將加大信用蔓延風險,并增加復星核心房地產子公司的流動性壓力。
截至2022年3月底,復星在控股公司層面的現金不足以償付未來12個月內到期的短期債務,而其經常性收入 (主要包括相關投資分紅)不足以支持利息和運營支出。
穆迪預計,由于境內外投資者對房地產行業敞口較大的高收益民企避險情緒上升,復星的公開債券市場融資渠道將面臨挑戰,這將顯著提高復星的再融資風險。
截至2022年3月底,復星控股公司層面有45%左右的債務將于一年內到期。而復星即將到期的短期債務中約有一半為境內外公開債券。
但復星在境內外市場新發行長期債券的難度較高。例如,今年新發行的國內無增信債券為票面利率較高的短期債。復星更多地使用有抵押債務也將削弱其財務靈活性。
穆迪預計,復星將增加資產退出并縮小投資規模,以維持流動性用于償債,但具體執行時間和通過相關渠道融資的實際募集金額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穆迪擔心持續資產退出將削弱復星即將到來的分紅收入以及投資組合的規模和質量,從而可能無法支持公司Ba3的評級狀況。
穆迪同時預計,在中國房地產業低迷的環境下,復星在房地產業的投資對象,如復地 (集團) 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蔓延風險將上升。
6000億債務壓頂
談起郭廣昌和復星系,資本市場向來無不知曉。2022年4月,郭廣昌曾以52億美元位居《2022福布斯排行榜》第584位,中國第78位。
復星系更是目前擁有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民營企業,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民營控股企業集團之一,直接和間接控股的公司超過100家,投資范圍涉及生物制藥、房地產、信息產業、商貿流通、金融、鋼鐵、證券、銀行、汽車等領域。
控股上市公司有復星醫藥、南鋼股份、豫園商城等。而在2007年7月,復星母公司復星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如今看來,業務版圖龐大的復星系,無異于猶如航空母艦。
但業務龐大而繁復的復星系,負債規模也很是驚人。
近年來,復星國際財務杠桿水平一直維持在74%以上的高位徘徊,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末,復星國際總資產為8063.72億元,總負債為6031.58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4.8%。
正如穆迪所述,復星流動性較為承壓。
分析債務結構發現,復星國際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占總債務的56%。截至2021年底,復星國際流動負債為3377.74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為1052.27億元。
梳理發現,2018年到2021年,復星國際期末短期借款總額由677.41億元增至1052.27億元。然而相較于短債壓力,復星國際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尚不足以覆蓋短期債務,截至2021年末,復星國際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862.58億元。
同期,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時隔多年突然轉為負值。2018年到2021年,復星國際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由133.02億元減少至-32.86億元。
流動性緊張之下,復星國際在融資渠道方面也彰顯了不好的兆頭。
2019年及2021年,復星國際融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均呈凈流出狀態,分別大幅流出47.54億和36.58億元,從中不難看出復星融資的不暢。
多項業務經營表現不佳
曾高舉高打的復星系,近來經營也不樂觀。
其中作為承載復星系地產業務的主要上市平臺,豫園股份存在資金鏈吃緊、短期債務偏高、債券集中兌付等流動性問題。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3.42億元,而流動負債高達593.9億元,距離覆蓋短債尚有較大缺口。
與此同時,公司亦面臨債券集中兌付壓力。截至6月10日,豫園股份存續債券余額為129.75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債券規模為86億元,占比超過6成。
豫園股份近3年來的物業開發與銷售業務收入也在連年下滑。2019至2021年,該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92.19億元、171.75億元、166.34億元。
作為受疫情影響重災區的文旅領域,復星也栽了跟頭。2020年及2021年,復星文旅分別虧損約28億元。
另外,剛在2021年首次扭虧為盈的復星聯合健康,2022年一季度再陷虧損。根據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復星聯合健康的盈利狀況和償付能力均出現下滑。
一季度,復星聯合健康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1.06億元,同比增長22.75%;凈利潤-0.79億元,同比下降488.6%。
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3.6%,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61.83%,相比于上季度末分別下降了32.76%、81.51%,償付能力幾乎跌破監管紅線。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2021年保險業償付能力狀況表,2021年末人身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2.5%,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1.7%。
至此,復星國際祭出了“拋售”大旗。
此前復星集團旗下位于佛山的一宗住宅項目,因推盤中促銷價直降近萬元,相比2萬元/平以上的網簽備案價降幅過大,因此被要求封盤整改。
2022年5月31日,復星國際再發公告,擬清倉青島啤酒H股,套現約41.4億港元,出售事項完成后,將不再持有青島啤酒H股。這代表復星從2017年開始投資青島啤酒,與之多年情分正式謝幕。
緊隨其后的是6月15日,中山公用披露公告稱,公司股東復星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6%。按照當天收盤價格,復星減持股份對應市值達7.1億元。
在復星系商業版圖不斷擴大過程中,復星以一種多元化投資的理念南征北戰,其星羅棋布的產業化布局使復星系已然成為了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民營企業之一。
但自此之后,步子邁得極大的復星系,如何處理好后續債務壓頂以及流動性緊張的問題,或許充滿挑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