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銀行卷入人事變動風波,昔日“債市一姐”案仍有謎團未解
人事變動為何會卷入輿論漩渦?
作者 | 付影?來源 | 獨角金融
截至2021年末,城商行資產規模排名第五位的南京銀行(601009.SH),無論是在城商行以及銀行業都稱得上是行業翹楚。
而行長林靜然的突然辭任、股價連跌兩日、更換印章、追究惡意造謠者、券商首席聊天記錄傳播后當即被開除……多個與南京銀行有關的消息同時碰撞后,用“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概括這家銀行的處境,或許最合適不過了。
行長辭職
一則頗感意外的人事變動,讓南京銀行股價連續兩日下跌,其中6月30日開盤逼近跌停,截至收盤下跌6.46%,因此還上了熱搜。7月1日,該行股價再度走弱,當日收盤下跌1.25%,報價10.29元/股。
消息面上,6月29日收盤后,南京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董事、行長林靜然因工作需要、另有任用,于2022年6月29日向董事會提交辭職報告,辭去公司董事、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發展戰略委員會委員、行長、財務負責人以及公司授權代表職務。
公告稱,林靜然的辭任自2022年6月29日起生效。南京銀行行長職責暫由董事長胡升榮代為履行。
截圖來源:南京銀行公告
從林靜然兩年來的工作成績,再到他過往的工作履歷,這些信息也被眾所周知。
2020年3月末,該行董事會聘任林靜然為行長,一個月后,林靜然南京銀行任職資格獲江蘇銀保監局核準。
現年49歲的林靜然1974年出生,工商管理碩士,曾在民生銀行、中國銀行等銀行工作。曾歷任中國銀行南京市花園路分理處副主任、中南分理處主任、玄武支行行長、新港支行副行長(主持工作);民生銀行南京分行黨委委員,昆明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主持工作),蘇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針對行長辭任,南京銀行在回應媒體時表示,公司現股東實力雄厚,股權結構優異,公司治理規范高效,發展戰略堅定清晰。胡升榮董事長作為公司近十年戰略發展和經營管理的主要決策領導者,擁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代行行長職責,繼續引領公司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很快,林靜然也以新職務“現身”。
南京東南國資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南集團”)官網消息顯示,林靜然為該集團副董事長、黨委委員(保留市管企業正職待遇)。
截圖來源:東南集團公告
公開資料顯示,東南集團成立于2014年,是南京為加快河西新城、南部新城、仙林大學城、麒麟科創園等江南功能區發展設立的市屬國有獨資公司,由南京市國資委100%持股。集團注冊資本50億元,2015年獲得主體信用3A的最高評級。
從資產規模看,截至2021年末,東南集團資產規模約1900億元;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南京銀行資產總額達1.88萬億元。
南京銀行成立于1996年2月8日,是一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實行一級法人體制。南京銀行歷經兩次更名,先后于2001年、2005年引入國際金融公司和法國巴黎銀行入股,是城商行中率先啟動上市的銀行。
從業務基本面看,截至2021年末,南京銀行資產負債規模保持兩位數增長,存款余額站穩萬億元大關,信貸資產占比持續提升并創近年來新高,其中住房抵押貸款余額835.4億元,較年初增長增長14.76%,不良貸款率多年保持在1%以內。此外,該行2021年信用減值損失達91.27億元,同比增長7.4%。
截圖來源:南京銀行2021年報
人事變動激起千層浪
有人認為林靜然是正常調任,也有人從其他角度臆測這一變動。
6月30日晚間,西部證券(002673.SZ)研發中心試用期員工傅鳴非在微信群聊中發表了南京銀行股價下跌的原因,相關聊天內容被迅速發酵。
群聊記錄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傅鳴非臆測南京銀行人事變動,另一則是對東方資產總裁鄧智毅掛職南京副市長,同時協助負責處置金融風險及分管南京銀行。針對傅鳴非對南京銀行的不當言論,西部證券當即解除了雙方的勞動合同。
與此同時,7月1日深夜,南京銀行官網發布了一則關于網傳不實信息的澄清公告,稱相關信息為惡意造謠,該行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將依法追究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公告中還稱,該行經營管理一切正常,經營發展良好。
來源:南京銀行公告
券商分析師作為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被社會和媒體廣泛關注,傅鳴非相關言論尺度和范圍震驚金融圈,讓不少網友替他捏了一把汗。事后傅鳴非在朋友圈緊急聲明并致歉,但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在聲譽風險管理方面,中證協曾強調,個別證券分析師的不當言行,可能引發所在機構甚至整個行業的信譽危機。
除了報警,南京銀行7月1日還發生了一件事。因舊章使用年限較長、磨損嚴重,南京銀行公告稱即日起將啟用新章,不過該公告已經無法在官網中查看,疑似被撤下。
根據銀行業人士和律師說法,企業更換印章,一般與舊章出現問題或內控管理有關,但并不能以此作為判斷企業現狀的依據。
債市老將曾卷入風波
多年來,南京銀行以債券業務為特色而在城商行中獨樹一幟,因深耕債券投資業務,該行還被業內譽為“債券特色銀行”。2007年至2013年,該行債券資產從29.58億元一路高速增長,2013年底則達到603.89億元。
圖源:罐頭圖庫
南京銀行通過十幾年的債券市場代理業務,搭建了強大的債券業務平臺,在債券市場中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地位。2017年10月,南京銀行成為城商行同業中率先成立資金業務的獨立專營機構——資金營運中心機構,也正式將金融市場業務作為一個利潤中心。
南京銀行的債券業務還向市場輸送了大量的債市專業人才,多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和交易員也都是從南京銀行走出去的。例如,2022年1月中旬履新諾安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的張樂賽,曾就職于南京銀行,從事債券交易工作;此前中歐基金固定收益總監、中銀基金債券型基金經理王研均最早在南京銀行擔任債券分析師;博時基金債券基金經理也曾先后就職于南京銀行北清支行和南京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等。
2012年,債券市場進入一場反腐風暴。
據《財經》雜志曾在《反腐引發債市變局》中報道,當時債市反腐,多名大佬級人物被查入獄,如銀河證券原固收總監代旭因結構化產品劣后內部銷售、中信證券原固收部董事總經理楊輝因丙類戶違規交易等遭查。
此外,原工行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王華、恒豐銀行資管部相關負責人等、上銀基金子公司負責人等多位債市高管也被帶走調查。
在此期間,南京銀行屹立不倒,也未有內部人員涉案。
轉折點發生在2019年2月,“財新”曾報道,南京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總經理戴娟、資金運營中心副總經理董文昭、南京銀行旗下鑫元基金副總經理李雁,三人于當年2月15日被南京市紀委帶走協助調查。
2019年2月20日,南京銀行公告了上述三人因個人原因而不能正常履職的消息。
“涉及的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與南京銀行本行業務并無瓜葛,對銀行的業務、事務、人也不會造成影響。”該行內部人士曾這樣對《財經》雜志表示。
但據“叩叩財訊”曾報道,“戴娟案”的涉事原由實則是涉及到結構化產品的利益輸送。即相關人士把結構化產品的次級賣給相關利益人士,造成了利益輸送,從而形成貪腐。
戴娟是債券行業元老級人物,曾長期在南京銀行資金、債券等金融市場部門工作,無論是資歷還是知名度,都位居市場前列,業內將其譽為“債市一姐”,也是曾主管金融市場部的束行農帶出的第一干將。
戴娟在多個場合表示,各類資管機構平等準入是“去通道”的根本解決方法。她還表示,資管行業“剩者為王”,無論是從資產管理規模、還是投資能力來看,最終要拼機構的風險管理和投研能力。
李雁早年則任職于南京信聯證券計劃財務部,1997年加入南京城市合作銀行(南京銀行前身),從事資金交易及結算工作;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擔任南京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金融同業部副總經理。她于2016年4月加入鑫元基金,并擔任公司副總經理。
戴娟與李雁,都是債券行業第一批從業者,自上個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參與債市交易。
董文昭此前擔任南京銀行金融市場部理財中心總經理,2018年該行資金運營中心獨立持牌開業,董文昭擔任該中心副總經理。
束行農負責南京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長達十余年,之后分管投資銀行和金融市場部等核心業務近十年,2019年5月24日,56歲的束行農突然辭任南京銀行行長,根據履歷來看,束行農任職行長僅兩年時間。
從戴娟、董文昭、李雁被調查到束行農的突然離職,南京銀行原債券條線遭遇不小的考驗,如今距離涉事人員被調查已超過三年的時間,然而,戴娟案”仍未水落石出,目前尚無公開信息表明三人協助調查結果又是如何。
截至2021年末,南京銀行債券投資利息收入125.34億元,同比增長19.44%,占營收比例為15.97%,排在發放貸款及資金業務利息收入之后。
束行農辭職后,該行陷入長達十個月之久的“無主”狀態。2020年3月,由林靜然擔任該行行長。
3年后,行長再一次突然辭任,南京銀行這艘巨輪未來駛向何方,以往的發展模式還能繼續下去嗎?新任行長又會是誰?諸多疑問,給關注南京銀行的我們留下懸念。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