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月報:6月“誕生”10只ETF新品,8只電池類ETF漲幅居前、最高上漲27.57%
6月,ETF基金方面,月內ETF新品“誕生”10只,募集規模合計82.19億元;業績方面,614只股票類ETF周內累計漲幅為正,最高上漲27.57%;規模方面,504只ETF實現周內規模增長,最高增長44.38億元。
來源/資本邦
6月,ETF基金方面,月內ETF新品“誕生”10只,募集規模合計82.19億元;業績方面,614只股票類ETF周內累計漲幅為正,最高上漲27.57%;規模方面,504只ETF實現周內規模增長,最高增長44.38億元。
截至今年6月末,本月內(2022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下同)A股三大指數均實現累計上漲。其中,上證指數月內累計上漲6.66%,月末報3398.62點;深證成指月內累計上漲11.87%,月末報12896.2點;創業板指月內累計上漲16.86%,月末報2810.6點。此外,6月兩市日均成交額為7703.84億元,兩市累計上漲個股3651只,累計下跌個股1027只。
6月,ETF基金方面,月內ETF新品“誕生”10只,募集規模合計82.19億元;業績方面,614只股票類ETF周內累計漲幅為正,最高上漲27.57%;規模方面,504只ETF實現周內規模增長,最高增長44.38億元。
發行篇:
6月“誕生”10只股票類ETF,合計發行規模超80億元
Choice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統計口徑,截至6月末(2022年6月30日,下同),年內市場之上合計新成立64只ETF,其中,含60只股票類ETF。
從不同月份來看,1月、2月、3月、4月、5月、6月成立股票類ETF數量分別為18只、5只、12只、9只、6只、10只;發行規模分別為54.11億元、17.86億元、35.8億元、44.32億元、30.03億元、82.19億元。可以看出,相比今年5月,6月股票類ETF的發行數量和規模均有顯著提升。
具體來看,6月新成立的10只股票類ETF分別為:電力指數ETF(562350)、鋰電池ETF(561160)、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國證2000ETF(159628)、基建100ETF(159635)、生物科技ETF港股(159615)、光伏龍頭ETF(159609)、核心50ETF(560650)、中金科技先鋒ETF(560990)、500價值ETF(159617)。
其中,富國基金推出的鋰電池ETF發行規模為14.47億元,為當月募集規模最高ETF新品。資料顯示,該基金緊密跟蹤中證電池主題指數,精選滬深市場中業務涉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子電池以及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50只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電池主題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展望鋰電池產業后市發展,業內人士認為,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至今,隨著鋰資源的需求快速提升,上游鋰鹽價格從5萬大幅上漲到50萬,擠壓最嚴重時刻已經過去,目前碳酸鋰、正極材料價格均高位回落,短期或利好電池企業盈利邊際改善。隨著上游材料供給緊張格局逐步緩解,產業鏈紅利向中游轉移。
除了上述6月最大募集規模的ETF新品,從基金管理人的角度來看,當月華夏基金旗下2只ETF新品“誕生”,一只500價值ETF成立于2022年6月9日、另一只基建100ETF成立于2022年6月28日。
隨著基建板塊配置價值受到眾多機構的一致看好,華夏基金適時推出相關ETF新品。據悉,基建100ETF緊密追蹤中證基建指數。該指數選取歸屬于基礎建設、專業工程、工程機械以及運輸設備行業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樣本,以反映基建類上市公司整體表現。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分布于建筑裝飾、機械設備等行業,具備基建主題全覆蓋的特征。
華夏基金作為境內首只ETF管理人,公司經過多年發展深耕ETF領域,旗下ETF產品持續創新,優勢顯著。據數據統計,作為業內在管ETF產品數量最多的華夏基金,旗下ETF產品達67只,其中不僅涵蓋寬基類ETF,還有行業類、主題類ETF,管理規模超3000億元。
業績篇:
6月內614只股票類ETF累計上漲,8只電池類ETF漲幅居前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合計634只股票類場內ETF基金中,614只ETF月內累計漲幅為正。從涉及主題情況來看,月內漲幅排名TOP10的ETF,主要為電池、新能源車類產品。
具體來看,招商基金旗下的電池ETF(561910),月內累計上漲27.57%,位居全市場股票類ETF榜首。
緊隨其后的還有電池ETF基金(562880)、電池50ETF(159796)、鋰電池ETF(159840)、電池龍頭ETF(159767)、電池30ETF(159757)、電池ETF(159755)、新能源車電池ETF(159775),月內分別累計上漲26.97%、26.72%、25.03%、25.03%、25.00%、24.83%、24.33%,位居排行榜第二至八位。
此外,還有華夏基金、博時基金旗下的新能源車ETF(515030)、新能車ETF(159824),月內分別上漲24.25%、24.08%,同樣位居漲幅榜TOP10中。
山西證券研報指出,目前,疫情對生產端影響已逐漸趨于緩解,根據下游銷量與上游產能利用率,可以看出目前鋰電池仍處于供不應求狀態,企業紛紛擴大產能。原材料方面,國內新能源車對成本更為敏感,磷酸鐵鋰的需求相對于三元前驅體更為旺盛,價格高位維持。目前電池電芯價格有所上升,電池生產企業毛利率有所好轉。考慮到鋰電池板塊估值處于近年來底部,儲能需求的不斷增加,部分地區開始補貼汽車消費,看好后期鋰電池產業鏈相關公司量價齊升。
年內漲幅方面,截至6月末,2022年初至今合計634只股票類場內ETF中,72只ETF漲幅為正。其中,6只ETF累計漲幅超20%,涉及的主題有光伏、煤炭、能源、消費、家電等。
具體來看,光伏ETF華安(159618)、煤炭ETF(515220)年內累計漲幅分別為41.12%、31.50%,位居漲幅榜第一、二名。緊隨其后的還有能源ETF(159930)、港股通消費ETF(513960)、能源ETF基金(159945)、家電ETF基金(560880),年內累計漲幅均超20%,分別為25.30%、25.00%、22.64%、20.18%。
此外,還有恒生科技基金ETF(513380)、恒生新經濟ETF(513320)、消費50ETF(159798)、醫藥ETF滬港深(517990),年內累計漲幅分別為16.95%、15.69%、14.83%、14.82%,位居漲幅榜后四位。
成交額方面,6月內合計30只股票類場內ETF成交額超百億。其中,月內成交額TOP10中,1只ETF成交額超700億元,1只ETF成交額在500-600億元之間,2只ETF成交額在400-500億元之間,3只ETF成交額在300-400億元之間,3只ETF成交額在200-300億元之間。
具體來看,華夏基金所管的恒生互聯網ETF(513330),月內累計成交741.72億元,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中概互聯網ETF(513050)、滬深300ETF(510300)、證券ETF(512880),月內分別累計成交570.26億元、458.19億元、406.87億元,位居第二、三、四位。
此外,上證50ETF(510050)、科創50ETF(588000)、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中證500ETF(510500)、恒生醫療ETF(513060)、A50ETF(159601),月內分別累計成交354.89億元、348.97億元、303.1億元、278.82億元、260億元、239.02億元。
規模篇:
6月內504只股票類ETF實現規模增長,最高達44.38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634只股票類場內ETF基金中,504只ETF月內實現規模增長,其中新增規模排名前十的ETF合計新增305.57億元。從涉及主題來看,新能源車、芯片、互聯網、證券、房地產等主題ETF受到資金青睞此外,還有寬基ETF新增規模位居榜首,例如上證50ETF。
具體來看,華夏基金旗下所管的上證50ETF(510050)、新能源車ETF(515030)、芯片ETF(159995),月內規模分別增長44.38億元、36.52億元、33.91億元,位居規模增長排名榜單前三名。
緊隨其后的中概互聯網ETF(513050)、中證500ETF(510500),月內規模分別增長31.41、30.08億元,位居規模增長排名榜單第四、五位。
此外,月內規模新增前十的ETF中,還有恒生醫療ETF(513060)、納指ETF(159941)、證券ETF(512880)、新能車ETF(515700)、房地產ETF(512200),月內規模新增均超20億元,分別達29.37億元、27.15億元、25.23億元、24.25億元、23.27億元。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看,6月內18家基金管理人旗下股票類ETF總規模增長超10億元,其中,華夏基金旗下股票類場內ETF總規模增長最多,達到169.59億元;國泰基金旗下股票類場內ETF規模增長緊隨其后達97.14億元,位居第二名。此外,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華寶基金、博時基金、鵬華基金旗下股票類場內ETF月內規模新增均超30億元,分別為90.92億元、78.49億元、57.26億元、42.2億元、31.02億元、30.21億元。
截至今年6月末,2022年初以來全市場合計206只股票類ETF規模實現增長,其中,30只ETF規模增長超10億元。
具體來看,華夏基金所管的恒生互聯網ETF(513330),年初以來規模增長89.35億元,位居增長榜首。緊隨其后的是易方達基金所管的中概互聯網ETF(513050),年初以來規模增長70.87億元,位居增長第二位;其次,廣發基金旗下的納指ETF(159941),年初以來規模增長67.94億元,位居第三位。
除了規模增長前三位,另外,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房地產ETF(512200)、恒生醫療ETF(513060)、基建50ETF(516970)、創業板ETF易方達(159915)、恒生科技ETF(513130)、恒生ETF(159920),2022年初以來規模增長情況同樣居前,分別達66.41億元、51.56億元、51.46億元、51.19億元、43.07億元、37.23億元、33.5億元。
6月28日,萬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在股東大會上表示,短期房地產市場已觸底,市場恢復是一個緩慢溫和的過程,恢復仍需要時間。
信達證券指出,當前行業基本面的底部或已過去,目前正處于邊際修復的狀態,下半年仍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來穩定市場經濟,下半年供給壓力將成為民企的核心問題,能夠持續在土地市場補貨的國企央企,有望在市場復蘇的階段,加速去化,占據市場份額,提高市場占有率。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