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房也爛尾,這屆業主很無奈,超30個樓盤被喊話“強制停貸”
集體停貸成為業主們的無奈之舉。
來源/時代財經APP? 作者/童潔??編輯/張常旺
當每個月背負著或幾千或上萬的房貸,滿心期盼的新房子卻可能成為“爛尾樓”的時候,業主們不干了。
7月11日,長沙新力鉑園的2300多戶業主公布一份“強制停貸告知書”,他們在告知書里向政府、銀行及開發商喊話,若7月底之前項目仍未實現全面復工,業主們將強制停止償還房貸。
按照原本的交付計劃,該項目有5幢樓應該分別在去年12月和今年6月完成交付。然而,去年7月,該項目的施工便陷入停擺狀態,無盡的等待耗盡了業主們的耐心和信心。在寫下告知書之前,長沙新力鉑園的業主們已經經歷過不低于十次訴求表達,至今未有結果。
面對遙遙無期的等待,集體停貸成為業主們的無奈之舉。
超30個樓盤喊話“強制停貸”
2018年,26歲的陳澤與女友領證結婚,兩人在雙方父母的支持下開始物色婚房。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陳澤都會路過新力鉑園售樓處,盡管并沒有聽說過新力這家開發商,但陳澤在百度搜索后就對新力留下了“地產黑馬”的印象,打心里認為這是一家實力與品質兼備的大牌房企。
“查到是家比較大的開發商我就放心了,馬上拉著老婆去看了樣板房。因為這個樓盤離我們的工作單位不遠,看過樣板房覺得戶型也很合適,第一次開盤我們就直接買了一套120平的三房,精裝單價大概1.4萬出頭,總價170多萬,我們雙方父母各拿了20萬養老錢出來,還搭上了我們夫妻的全部存款。”
簽下購房合同后,陳澤倒數著收房的日子,甚至去年年初,陳澤夫妻二人就開始為軟裝做功課,瀏覽和收藏了大量家具、家電鏈接。誰知道,6月中旬,陳澤收到其他業主發來的消息,看到“我們的房子可能要成爛尾樓了”這句話,陳澤瞬間感覺大腦一片空白。
不久后新力鉑園正式停工,陳澤和其他業主一起前往售樓處要說法,起初還有工作人員站出來安撫大家的情緒,到后來,工作人員直接避而不見。在此之后的每個周末,陳澤都和業主們聚在一起商量對策,在有關部門介入下,業主們和新力多次對話,但始終沒有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一年來,陳澤為了房子的事整日奔波,每個月還背負著7000多元的房貸,深感心力交瘁。約莫半個月前,有業主提出“集體停貸”的方案,陳澤在第一時間投出了贊成票?!巴YJ是個下下簽,不是走投無路誰也不愿意走這一步。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重視業主們的訴求,希望項目可以復工?!标悵烧f到。
事實上,在全國各地,像陳澤一樣被停工樓盤“套住”的業主還有很多,一樣決定“集體停貸”的業主們也很多。
7月12日,武漢美好香域花境二期業主發布聯名“強制停貸告知書”,表示該項目距離開發商承諾的交房時間過去7個月之久,但去年7月停工至今,業主們與開發商美好置業及相關部門會談十余次,到現在仍存在預售資金去向不明、工程完成量不足70%的問題,4億資金缺口無法填補,項目停工爛尾幾乎成為定局。
業主們認為,項目的開發過程中存在種種違規行為,包括銀行違規放貸、開發商私自挪用監管資金等,基于此,業主們決定停止還貸,直至樓盤完工、驗收合格交付。
而這一輪的“集體停貸”由今年6月河南許昌融創觀河宸院業主拉開序幕。三個月前,許昌融創觀河宸院傳出項目停工、項目房源的消息,隨后項目停滯不前,業主們嘗試自救未有結果,選擇停止償還貸款。
此外,根據地產研究機構的統計,這一個月來,已有38個樓盤發生“集體停貸”事件。其中,河南、湖南、湖北案例較多。
圖片來源:網絡
房企債務壓力猶存
樓盤停工、延遲交付的背后,是房企持續一年多的流動性危機。
去年以來,多家房企出現實質性債務違約,宣告“爆雷”。上海票據交易所公布的上半年首次商票持續逾期名單中,房地產和建筑企業達到198家,占比51%。
隨著房企流動性危機而來的是旗下項目的陸續停工,尤其是在市場下行較明顯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項目停工停產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
此前,監管層嘗試為房企解決融資難題。先是央行召集6家國有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及5家AMC機構召開會議,商討為問題房企進行紓困;后深圳人民銀行、深圳外匯局制定出臺政策,要求金融機構加大對優質項目的支持力度,保持房地產開發貸款平穩有序投放,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央行、銀保監會及證監會三部門還同時發聲,強調要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并購的金融服務,積極支持房地產企業債券融資。
不過,房企的融資面卻難以見到改善??硕鹧芯繑祿@示,2022年上半年企業發債金額2068億元,同比下降49%,不足2021年全年的35%,其中境外發債大幅下降77%至437億元。
與此同時,房企的又一輪償債高峰又將到來。據DM研究不完全統計,7月內,共有123家房企的相關債券面臨到期、回售及付息,涉及恒大、金地、融信、寶龍、世茂、龍光、佳兆業、融創、越秀、遠洋、禹洲、時代中國等多家房企。
房企的處境不容樂觀。7月10日,融信發布公告稱兩筆美元票據合計2786.55萬利息到期未付,正式“爆雷”。融信在公告中提到,雖然其已盡最大努力減少各種不利因素對公司經營的影響,但由于該狀態持續時間過長,集團的經營及資金狀況已受到明顯影響、未來償債能力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上半年,融信總合約銷售額約為387.3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53.3%。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