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一哥”,小鵬還配嗎?
造車新勢力“一哥”,小鵬還配嗎?
來源/靈貓財經
關于小鵬汽車的由來可以追溯到2014年,那時候何小鵬的UC瀏覽器早已風生水起,尤其是在UC被阿里以43.5億的高價買走后,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至此一躍成為億萬富翁。
在不溫不火的狀態游蕩了三年后,小鵬汽車開始加速前進,哪怕期間經歷了小鵬G3的維權事件、2019年賈躍亭“PPT造車跑路”事件也并沒有阻止小鵬汽車的發展,隨著小鵬汽車成功拿下了福迪汽車,小鵬汽車的重磅車型——小鵬P7也開始登場,小鵬汽車也開始迎來了自己最高光的時刻。
小鵬汽車于2020年八月登陸美國股市,并于2021年在香港上市;而其主打產品小鵬P7,只用了695天的時間,就完成了10萬臺的批量生產,而小鵬汽車,則憑借著這款充滿了“科技感”的汽車,一躍成為了“造車新勢力”的一哥。
所謂物極必反,目前來看小鵬汽車的輝煌歷史或也只能是曇花一現了。
連虧遇“失寵”
在新能源產業日趨成熟、競爭也更白熱化的今天,是否能夠拉開虧損差距或是實現扭虧為盈,都已成為衡量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一個重要指標。
從盈利能力的角度來說,小鵬汽車已然日漸勢弱,甚至一度業績未“達標”。但作為一家從2014年便已經成立的新能源車企,小鵬汽車按理早就已經度過了那段“燒錢換發展”的階段,不過從最新的一季報來看,目前小鵬汽車顯然還沒有找到能夠盈利的方法,甚至還越虧越多。
具體數據方面,2022年一季度,小鵬汽車實現營收74.55億,同比大幅增長152.63%,但實現歸屬凈利潤卻為-17.01億,同比大幅下降116.23%,銷售毛利率更是僅有12.22%,增收增收卻降利的情形非常明顯。
事實上,小鵬汽車也并不是偶發性的虧損。
根據歷年的財報數據顯示,自2018年成立以來,小鵬汽車便深陷于虧損的泥潭之中,2018至2021年,小鵬汽車分別虧損了13.99億、36.92億、27.32億和48.63億,虧損有逐年擴大的趨勢,若再加上2022年一季度的虧損,成立不足5年時間,小鵬汽車便已經虧損了143.87億。
接踵而來的是資本市場的“拋棄”,據港交所股權披露資料顯示,小鵬汽車遭摩根大通于6月22日在場內以每股平均價120.7484港元的價格,減持了302.08萬股,合計約3.65億港元。
擅長“變臉”的投資機構用實際行動表明不再像以往一樣看好小鵬汽車,小鵬汽車這“造車新勢力”一哥已然開始“失寵”,可謂是雪上加霜。
掉隊新勢力
從車企優勢的角度來說,小鵬汽車也在逐漸變得“弱勢”,不再處于造車勢力領先地位。
原本相比于其他的新能源車企而言,小鵬汽車的優勢一直都體現在了更加先進的技術上。在招股書中,小鵬汽車也公開表示其最關鍵的核心競爭力是“智能”,即所有軟件和核心硬件都進行自主研發。
但是,隨著各個汽車廠商的“智能化”進程的推進,“智能化”已經成了造車主流,小鵬汽車一直以來的技術優勢,正在逐漸的被邊緣化。
例如小鵬汽車曾重點研發的無人駕駛技術,如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除了特斯拉、小鵬汽車、理想、蔚來之外,廣汽埃安、極狐、智己等多家汽車廠商,都已經配備了無人駕駛技術,也就是說,小鵬汽車在“智能化”上的領先優勢,正在逐漸縮小。
支撐業績可持續良性發展的技術面失去地位,那么必然將影響到盈利水平,那么也就不難解釋小鵬汽車目前增收反降利的尷尬處境了。
出海已受阻
據“晚點 Auto”兩月前消息,小鵬汽車負責出海業務的副總裁何利揚已于近期離職,而距離何利揚2021年初加入小鵬汽車任職不到一年半。
小鵬在2020年啟動出海戰略,目前已在歐洲五國設立六個辦公室,并成立IDUS部門負責出海業務,同時引進原華為汽車業務副總裁、西歐企業業務部部長何利揚負責統籌規劃。去年11月,小鵬汽車總裁顧宏地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小鵬未來會平衡國內外交付量,50%銷往國外,50%是國內。
在外界看來,今年2月小鵬汽車也還在加大海外市場的投入,先后在瑞典、荷蘭、丹麥開設了直營店。
但實際上,小鵬汽車在海外銷售冷清。據數據網站Cleantechnica,小鵬汽車在其出海的首站挪威兩年才賣出1006臺車。
種種跡象顯示,小鵬汽車的出海經營受到阻礙,其出海步伐放緩。
多面遭圍攻
而除了競爭力下降、出海業務受阻之外,目前各大傳統車企不斷發力新能源汽車,也對小鵬汽車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根據今年3月份的汽車銷量數據顯示,目前各大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遠遠超過了“造車新勢力”,如傳統車企中的“老大哥”比亞迪3月新能源汽車單月銷量達到10.32萬輛,同比大增334%;上汽通用五菱取得4.68萬輛的月銷量,同比增長40.7%。
2021年,上汽汽車、廣汽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銷售分別為73.3萬輛、1429萬輛、13.7萬輛、8.28萬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鵬汽車在2021年的銷售只有9.82萬輛,與傳統車企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隨著“車聯網”、“5G”等的發展,小鵬汽車在未來的道路上,必然會遇到更多的競爭對手,小鵬汽車在現金流和品牌效應方面,都無法和傳統的汽車廠商抗衡,疊加小鵬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也在不斷的下降,“失寵”的小鵬汽車想要扭轉乾坤重回造車勢力第一梯隊,也不可能這么容易就能站穩腳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