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妻掀起金融業新一輪降薪潮?
金融圈集體悲哀的一天?
來源/花朵財經??
昨晚,中金公司一員工被老婆在某書“高薪炫富”的截圖,今天已經傳遍了。
圖片中顯示的是中金公司為員工開具的收入證明,月均收入為人民幣82500元,即年薪接近百萬。而且發帖者還強調了,此人是自己的“93年老公”。
這收入水平別說蕓蕓大眾了,就是公認高薪的金融業從業者,也得有95%以上的人羨慕。
于是,網友們將此事視之“坑老公”的代表性事件之一,并在網上大肆傳播。
昨晚上筆者看到了這條信息,但我承認我天真了,我的想法竟然是,中金這個93年員工也許不會有事,但是恰逢券商建立穩健薪酬制度的指引剛剛發布不久,中金只怕是有點尷尬。
結果呢,今天看到兩條消息,第一條非官方,不知真假,說上述被曬薪酬的中金男性員工已經提了離職。
第二條是中金的官方說法,稱目前該員工正在被停職調查。
那么一系列邏輯問題要來了咯——
1.中金的員工工資,是誰發的?
2.如果員工的工資發高了,是該怪員工本人?還是該怪公司職能部門(約等于公司)?
答案顯而易見對不對?
中金的員工工資,自然是中金發的了,不管屬于中金哪個部門,歸根結底這薪水理應出自于中金。
既然薪水是中金發的,那么假設員工的工資開高了,該員工應該為此負責嗎?
答案更加顯而易見,只要該員工未在謀取這份工作的過程中違法違規,比如行賄啊之類,那么就算他能拿到100億的月薪,這鍋也不該他自己背啊,應該是決定發這個薪水的人來背,歸根結底是公司來背。
這個道理是如此樸素,樸素到我都不敢相信中金的高層不明白這個道理。
那么,中金憑啥只調查這位員工呢?哪怕是“先調查”這名員工,再調查職能部門,或者其它相關負責人/部門,也說不過去。
正確的做法,是自上而下查起,先查查誰面試的,再查查薪水誰來定的,然后查查該員工到底配不配得上這份薪水,這樣才是一個正確的流程,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可以服眾的做法。
根據金融圈網友們的消息,該被曬薪資員工姓楊,據稱就職于中金公司資產管理部,隸屬于債券交易組,證券業協會顯示其2019年6月在中金公司備案登記。
畢業3年就達到了年薪百萬,當然是惹人羨慕,但誰說畢業三年一定不能年薪百萬呢?沒準人家的學歷閱歷和能力就值這個錢對不對?
所以,希望中金不要僅僅拿這位員工來開刀,這事兒如果要瞞,就瞞個徹底,別讓廣大老百姓糟心。如果要掰扯,那就一定得講清楚,人是誰招的,薪水是誰定的。
如果最終僅僅是該員工離職了(不管主動還是被動離職),那么筆者認為,這事兒就不算講清楚了。
目前網上有人說,稱該員工的親屬是資深業內人士,并稱其2020年加入興業證券工作,隨后于2021年離職并加入華創證券,亦從事債券銷售工作。
還有人說,其實參考該員工的資歷與崗位,其薪水應該是3-4萬元,82500的收入證明,應該是公司HR應員工請求開的非正式收入證明。
這事兒好尷尬,如果是“非正式收入證明”,其實也就是假證明唄,中金作為金融機構,竟然開出了欺騙其它金融機構的假證明,這事兒真是經不起咂摸……
近一年多來,由于強力監管等因素,金融業董監高薪水呈現整體下滑的趨勢,其原因不外乎民眾質疑一些高收入人士的收入是否和貢獻相匹配。
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老百姓這是仇富,更不能簡單地認為金融業就應該“跟從市場走、跟國際接軌”,事實上我國的金融機構絕大多數是國企,既然是國企,當然就理應接受人民群眾的質疑和審視。
但也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金融業自有其特殊性,說白了,一幫寒窗十幾年苦逼至極,平均智商和學歷又高于其它行業的金融精英們,真是搞大鍋飯讓人家都拿藍領工資,那也不現實,不公平。
所以,多次鬧出輿論風波的金融業薪酬問題,關鍵就在于公平二字,一個人配不配高收入,金融機構將情況公布了,至少是將有爭議的情況公布清楚了,自有公論。
▲金融圈集體悲哀的一天?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