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8家上市公司,投資人品嘗“苦果”聯儲證券為此“埋單”?
資管路命運多舛。
作者/高遠山??來源/獨角金融
資管業務高速擴張,一年“踩雷”8家上市公司,聯儲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聯儲證券”)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經紀類券商,到屢屢見諸報端。
雷爆了,火最終燒到了投資者身上。面對投進去的錢可能打了水漂,一些投資人通過訴訟來推進兌付問題的解決。
近期,裁判文書網更新了多份聯儲證券違約資管產品相關的判決書,案件涉訴金額100萬-300萬不等,法院均判決聯儲證券承擔一定賠償責任。
這些案件源于聯儲證券資管業務的歷史遺留問題。聯儲證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一度增速迅猛,同時其風險管理壓力也與日俱增。
經歷了所謂大資管行業的黃金時代到資管新時代的大洗牌,聯儲證券是風控錯位,還是命途多舛?
管理人未盡職調查,聯儲證券為此“埋單”?
來源:裁判文書網
8月8日,裁判文書網更新了一則張女士與聯儲證券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
2017年1月18日,張女士與聯儲證券簽訂《資管合同》,并繳納300萬元用以購買聯儲證券發行的聚誠15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
該產品成立于2017年1月4日,投資標的是昆侖信托作為受托人設立的“昆侖信托·聯儲東方金鈺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該信托資金總規模為3億元,用于受讓東方金鈺(600086.SH,已退市)持有的子公司深圳市東方金鈺珠寶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益權。
此后,張女士分別于2017年的6月26日、12月25日收到聚誠15號分配的10.28萬元、12.78萬元的兩筆收益。
不過,自2018 年開始,在資本市場有著“翡翠第一股”之稱的東方金鈺融資出現困難,到期債務無法按期償還,部分銀行賬戶、資產被司法凍結。聚誠15號也于2018年7月20日提前終止。
訴訟中,張女士認為,聯儲證券沒有做到盡職調查,對于融資方東方金鈺的情況未履行適當性義務和風險告知說明義務,主要原因如下:
聯儲證券在項目發行期間,對融資人內部已經出現并且其已經掌握的重大違法事件未做披露(融資方東方金鈺實際控制人因徐翔股票操縱案被立案刑事判決、二股東亦涉案且所持股票被凍結);
風控措施中提出融資人核心子公司的100%股權收益權轉讓至委托人,但未辦理相關手續且事后繼續對該股權進行多次質押和凍結;
融資人已經出現債務危機、資產被查封后沒有及時告知委托人,未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2019年12月11日,深圳證監局因“部分資管計劃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時、銷售不規范、份額種類劃分不當、合同條款缺失、投資比例超標、資管業務內部控制不到位”六大問題,處以聯儲證券行政監管措施,要求其暫停私募資管業務6個月。
作為管理人,聯儲證券理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制度,為投資者有效防范和控制風險,而聯儲證券未做好應盡的謹慎勤勉的管理義務。最終,法院判決聯儲證券賠償張女士90萬元。
類似盡調報告與實際不符的情況,也發生在聚誠1號。這款產品成立于2016年,信托計劃是給韜蘊資本提供貸款,并用于其補充流動性。而投資者紛紛質疑資金被轉投挪用,該產品最終投向樂視網的關聯企業“易到用車”而產生虧損,導致資金鏈緊張,項目無法還本付息。
聯儲證券于2016年5月披露的盡職報告顯示,資金“最終用于韜蘊資本對外參加定向增發等投資項目”,擬投資項目包含首鋼股份(000959.SZ)定增、中孚實業(600595.SH)定增、上汽集團(600104.SH)定增等,并未提及資金或將投向樂視及易到用車。
踩雷8家上市公司,風控錯位or命運多舛?
2015年之前,聯儲證券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經紀類券商。2016年隨著正潤金控入主,這家券商業績迅速實現驚人增長。不過,資產管理業務較快的規模增速使得其風險管理壓力快速提升。
僅2018年,聯儲證券資管業務就因踩雷8家上市公司,導致兌付危機。分別有聚誠1號、聚誠5號、聚誠9號、聚誠15號、聚誠16號、聚誠20號、中弘1號、眾城13號產品,涉及到的中弘股份(000979.SZ,已退市)、凱迪生態(000939.SZ,已退市)、東方金鈺、盛運環保(300090.SZ,已退市)、宏圖高科(600122.SH),均為陷入債務危機或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
這些項目的特點以及違約的情形類似,均是聯儲證券于2016年底至2017年初前后發行,資金投向均為上市公司流動性貸款,期限一般為2年,規模多在2億元-5億元。風控措施上,以聚誠9號為例,主要是由融資人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提供無限連帶責任擔保,并沒有抵質押等風控措施。
投資人提供的聚誠9號推介材料
對于該業務部分產品發生違約,盈利情況有所下降的原因,聯儲證券在2019年年報中歸結為“隨著資管新規落地及受民企經營情況惡化的影響”。
聚誠9號的投資人吳先生稱,他和8位投資人一共投入3000多萬,聯儲證券爆雷產品涉及的投資者有千余人。
而聚誠9號的融資方凱迪生態,曾經是“生物質發電第一股”,2020年12月已退市。
另外,聚成7號的融資方億陽集團曾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自2017年以來,億陽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億陽通訊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億陽集團亦陷入債務危機,2018年第一季度開始連續虧損,2020年4月2日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眼下處于破產重組、司法拍賣的處境。
連環踩雷引發的違約潮,也連累了聯儲證券的分類評級。在2018-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中,聯儲證券連續兩年由此前的BBB級別,下調至BB級別,2020年則繼續下調為B級別,直到2021年才回到BBB級別。該評級正是反映公司在行業內風險管理能力及合規管理的相對水平。
多次違約后加速擴張,聯儲證券未來資管路能否暢通?
聯儲證券成立于2001年2月28日,前身為眾成證券,由山東、河南、湖南、沈陽、西安五家證券交易中心聯合改組設立。2015年引入新股東后,聯儲證券進入了快速擴張期,注冊資本猛增四倍至25.731億元人民幣。資本實力激增的同時,資管計劃數量也開始激增。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15年聯儲證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僅分別為2.49億元和0.12億元,在125家證券公司中,排名分別為第119位和第123位,處于行業下游水平。
2016年,聯儲證券實現營收翻番,達4.85億元,排名上升至第86位,凈利潤1.55億元,排名上升至第77位,同比增長率為1423.29%,凈利增長幅度居業內之首。
資管業務方面,聯儲證券2015年-2021年的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分別為88.5萬元、1.96億元、1.22億元、2959.90萬元、1929.91萬元、2899.73萬元、2120.58億元。
可以看出,2016、2017年的聯儲證券在資管業務方面保持高速前進,2018年多款產品違約之后便猛然剎車。
如今,聯儲證券已成為一家全牌照券商,業務范圍涵蓋證券經紀、證券資產管理、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式回購和基金代銷等。
值得注意的是,繼集體違約后,聯儲證券的資管業務似乎又有風生水起的架勢。
2020年度,聯儲證券的利潤總額、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61.48%、59.62%、58.41%和59.62%。不過,在上述主要經營指標均為下降趨勢的情況下,其資產管理業務營業收入卻較上年同期增長50%,公告稱主要因2020年持續優化產品和結構,主動管理產品規模繼續增長。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顯示,2015年聯儲證券共設立資管產品5只,2016年設立資管產品41只,2017年設立資管產品19只,2018年設立資管產品2只,2019年設立21只資管產品,共計88只。最新設立的這21只產品,投資期限基本均長達9年。
截至2021年末,聯儲證券存續資管產品還有43只,資管產品總規模80.52億。
你對聯儲證券踩雷怎么看呢?你買過券商資管產品嗎,收成怎么樣?歡迎評論區留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