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瘦身”,字節“增肥”
解散了的字節戰投還在“狂奔”?
作者/張凱旌?編輯/蔡真?來源/野馬財經
8月16日下午,一條騰訊計劃出售美團大部分股權的傳言突然炸開,美團股價也一度出現跳水,市值沒了千億,甚至帶崩了港股。
目前傳言已被證偽,但能在市場中掀起如此大的波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騰訊的預期。近一年內,騰訊已對包括京東、新東方、華誼兄弟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完成減持動作,因此減持美團,也就成了符合慣性的傳聞。
騰訊的“瘦身”,也體現在內部。4月至今,騰訊已陸續關停了包括QQ堂、搜狗地圖、企鵝電競、掌上WeGame等在內的9個App,同時外包員工的早晚餐以及所有餐廳的打包盒和隨餐水果也都不再免費。
“瘦身”的意圖并不難理解。8月17日公布的半年報顯示,騰訊2022年上半年營收凈利雙降,其中凈利潤出現腰斬;為數不多的好消息來自日活和收入大漲的視頻號,但在游戲和廣告兩大收入引擎推力下降的情況下,視頻號能否肩負扛起公司的重任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這是市場風向變化的真實寫照,鮮少有互聯網大廠能逆勢而行,但現在的字節跳動,似乎就是“不信邪”的那個。
雖然在年初就解散了戰投部,但字節跳動的投資頻率卻并未受到太大影響。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字節今年已出手投資16次,數量上在過去7年同期,僅次于2021和2020年;而騰訊的投資數量是7年同期最少,阿里是7年里第二少,僅比最少的2020年多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字節的投資還包括豪擲百億收購高端婦產醫院美中宜和這樣的大手筆。而在幾日前,與字節關系深厚的錦秋基金備案后第一筆投資落地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組織,在當下的時間節點還能擺出近乎“沖鋒”的姿態?
誰是這個團隊的靈魂?
大廠的戰投團隊,向來會誕生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比如騰訊的劉熾平、阿里的蔡崇信,他們對團隊的投資計劃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甚至已經成為了各自公司戰投的“象征”。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對劉熾平有著高度的評價,其認為騰訊投資風格的轉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劉熾平。
劉熾平于2005年入職騰訊,此后的五六年,騰訊經歷了飛速的發展,但也與許多公司產生了摩擦,頂點是2011年的“3Q大戰”。自此之后,騰訊開始專注于自己做得最好的業務,并將其他托付給合作伙伴,逐步將“開放”的特點烙印在業界心中。
時至今日,劉熾平和蔡崇信仍然以總裁和集團執行副主席的身份,活躍在創投一線。
值得注意的是,劉熾平加盟騰訊前,已經有了麥肯錫管理咨詢和高盛亞洲投行部執董的光輝履歷;蔡崇信投奔馬云前,也曾歷任北歐地區最大工業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的副總裁兼高級投資經理、紐約一家并購公司的副總裁。
并不是所有的初創公司,都能得到與劉熾平、蔡崇信對等能人的青睞。相比之下,起步較晚的字節跳動戰投部的領軍人物,則一直在不斷更替。
從時間線上來看,字節跳動公示的第一筆投資是2014年對“圖蟲網”的并購,但2015-2019年,字節戰投部卻四易其主。
前新浪集團戰略副總裁褚達晨、前鳳凰網投資部負責人華巍、前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TMT聯席主管田曉安、前騰訊戰略合作部嚴授都曾短暫在位,其中華巍和嚴授更是早在2015年之前就加入了字節,但有業內人士透露,2017年字節斥資10億美金拿下年度最重磅的并購對象Musical.ly時,四人均未直接參與。
反而是張一鳴在Musical.ly搭售另外兩款出海失敗的產品News Republic及Live.me時,仍不惜一切代價將其拿下的故事,成為了互聯網圈的一段佳話。如今,由Musical.ly發展而成的TikTok,已躋身10億月活俱樂部,成為了足以載入中國企業出海史冊的現象級產品。
來源:新浪微博
對此的一種解讀是,在字節尚未進化成大廠,沒有充裕的資本預算和市場經驗時,公司投資仍更多取決于公司創始人個人意志下的戰略預判或所謂的直覺、本能。換言之,此時的張一鳴并未對投資部放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為字節戰投找一位中流砥柱級別的代表人物,不如直接承認張一鳴自身就是字節戰投的“靈魂”。
2018年,字節由投資部與戰略部發展而來的戰略投資部正式成立,而戰投負責人頻繁更換的慣性也就此延續了下來。
2020年2月初,嚴授正式轉崗,全面負責游戲業務;幾個月后,字節產品和戰略副總裁朱駿接過了戰投負責人的大旗;而隨著張一鳴在2021年卸任,朱駿的兩個下級——負責消費投資的趙鵬遠和負責財務投資的楊潔又改為向年內剛剛從小米跳到字節的新CFO周受資匯報。
巧合的是,2013年字節跳動進行B輪融資時,代表DST投資今日頭條的人,正是周受資。
不過,僅時隔半年后,字節戰投部就傳出了解散的消息,而公司的CFO則在今年4月換成了曾為包括美團、京東、拼多多等在內的100多家公司上市提供過法律服務的高準。
解散后,字節戰投并未就此銷聲匿跡。據多家媒體報道,戰投部進行重大調整后,趙鵬遠帶著5個人轉去了總裁辦,而楊潔則出現在了近日剛完成備案后首筆投資的字節系VC錦秋基金負責人的位置上。
坐落于北京海淀區的錦秋家園承載了張一鳴深厚的感情,這里是字節跳動第一個辦公室。知情人士透露,“既然叫了‘錦秋’,字節或張一鳴在資金上都會支持一些。”
如果該說法為真,那么張一鳴即使卸任,其投資意志也以另一種形式得到了延續。
擋不住的急速擴張
雖然負責人位置變換頻繁,但字節戰投縱橫市場多年,依然展現出了獨樹一幟的風格。
張一鳴的主導下,字節前期的數筆投資都轉化為了另一種形式的“BOSS直聘”。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于現抖音集團CEO張楠的故事。
2013年,今日頭條收購了張楠創建的圖片分享交流社區“圖吧”,而張楠也就此進入頭條負責內涵段子。后續抖音的飛速成長,以及輕顏、剪映等產品的誕生,都離不開張楠的帶隊。最終在2020年,張楠升任字節跳動中國CEO,走出了一個邊緣產品負責人到字節中國業務總負責人的勵志成長路徑。
另一位抖音冷啟動過程中的推動者、在2018年接替張一鳴成為今日頭條CEO的陳林,也是通過收購加入的字節跳動。其來自一個做漂流瓶和天氣應用的創始團隊,2020年成為了大力教育的CEO。
除此之外,上述曾短暫接手字節戰投部的朱駿、前字節教育硬件業務首任負責人陽陸育、Faceu臉萌的創始人郭列、朝夕日歷創始人程昊、幕布CEO王旭、現字節跳動公司大健康業務部門負責人吳海鋒等人,均是在公司被收購后成為了字節的一員。
“字節跳動收購公司的最大意義不是產品或流量,而是收購團隊和資源(如牌照)。”有業內人士曾如此評價。
而在“戰投式招聘”的同時,字節跳動也有著清晰的戰略意圖。IT桔子數據顯示,2014年至今,通過并購、戰略投資等方式,字節跳動共計進行了202次對外投資,借此完成了對185家公司的入股。其中并購的項目就有57起,接近全部入股公司的30%。
相比之下,與字節跳動同為互聯網“后浪”的美團、快手、滴滴自2014年來的對外投資事件分別只有74起、38起、49起;甚至連投出179起的百度,數量上也不及字節。
來源:IT桔子
投資節奏方面,字節跳動的投資數量和金額都呈現出逐年提升的趨勢。
從2021年的情況來看,字節跳動投資的企業達到64家,披露的投資金額也有349.08億元,區域遍布海內外,領域覆蓋企業服務、電商零售、游戲、文娛傳媒、醫療健康、智能硬件、物流等15個不同行業。
不過,字節跳動近期對投資的“狂熱”并不代表一直以來公司的普遍情況。
投資標的的變化規律顯示,創業之初,張一鳴較為看重投資公司與字節自身發展的業務協同,而當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便在“大力出奇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不同于其他大廠,字節起家的絕活是算法推薦引擎,但其在內容版權方面屢遭詬病。于是前期字節出手的公司多是華爾街見聞、新榜、財新世界說、每天讀點故事、極客公園、餐飲老板內參等文娛傳媒類內容資訊平臺和自媒體。同時,字節也通過收購東方IC、陽光寬頻等公司,補充了圖片版權及信息網絡傳播試聽節目許可資質。
與之邏輯相似的還有字節前期對廣告營銷服務提供商、企業服務提供商以及各垂直領域的MCN機構及娛樂文化公司的投資。其分別對準了廣告變現、企業內部工具軟件以及抖音、西瓜視頻等短視頻業務內容發展的缺口。
來源:罐頭圖庫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起,字節的投資開始覆蓋到核心業務外的領域。僅2018年一年,其就投了5家教育公司,同時字節還逐漸在金融、游戲、智能硬件、醫療健康、房產服務、元宇宙等行業有所布局,希望找到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也是這一年,字節系移動應用月活超過10億人,超過Uber成為了全球估值最高獨角獸公司。
不投則已,一投驚人。對于這些非核心業務領域的公司,字節可謂下了“血本”。
2021年,字節跳動以4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手機游戲開發商沐瞳科技,這成為了整個2021年上半年全球游戲投資金額第二的交易;下半年,字節還花90億元拿下Pico,成就了年內國內VR賽道最大一筆收購案。
有業內人士用“狼性”來形容字節戰投部近幾年的打法,即不擇時,不潛伏,看準賽道后立即下重注切入,而通常被字節選中的賽道,均是大熱的風口。但這種打法也為公司帶來了風險。
一個典型的案例便是大力教育的收縮。2020年10月,在線教育激戰正酣,字節啟用全新品牌大力教育,并通過內部孵化、投資并購搭建了一個覆蓋低幼、K12、成人、ToB及智能硬件全業務線的團隊。當年字節教育業務的預算近40億元,且公司已經做好了未來三年不盈利的準備。
然而“雙減”政策的落地,卻直接將大力教育打入谷底,原先20000人的團隊,驟然縮減至1000人,只能在夾縫中艱難求生。
同樣裁員的,還有字節的游戲業務。不久前,字節最早成立的游戲工作室之一上海101工作室被傳遭到整體裁撤;北京、廣州等城市游戲工作室的多個項目也均在裁撤或整合。
風向收緊,專注上市?
為何用錢砸,沒能砸出想要的效果?有分析認為,除了風口已逝,也與字節自身的基因有關。
算法、流量、組織能力、高效率商業化,是字節反復被印證過的優勢。但在圖文、短視頻以外的跨界領域,這套組合拳并不一定能完全奏效。在這一點上,強如阿里、騰訊,想要攻入對方腹地都無比艱難。
然而,增長的困境擺在眼前,曾被譽為“爆款工廠”的字節跳動,在抖音之后,已經多年未創造出新的爆款產品。在此背景下,2021年底有媒體曝出,此前半年抖音收入已停止增長,今日頭條甚至處于虧損邊緣。
來源:字節跳動校園招聘官網
雖然該消息并未得到字節方面確認,但僅從營收上來看,字節的增速確實在不斷下調。2016-2019年,字節營收增幅均在200%以上,至2020年,增速已下滑至111%,而到了2021年,增速進一步降至70%。
與之對應的是大環境的變化。如今,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正在不斷消散,無論是圖文還是短視頻領域,用戶的月活和滲透率都已見頂,遠不復此前的高增速。囊括國內主要互聯網巨頭的易方達中概互聯網ETF,自2021年2月18日以來跌幅已超60%。
有消息稱,2021年7月,字節跳動估值曾一度達到5000億美元,但一個月后便下降了1000億。而到了今年7月,這個數字可能已經跌破了3000億美元,一些投資者甚至認為字節只值2500億。
互聯網分析師于斌認為,增長焦慮下,字節需要通過大手筆收購來提升自己的估值。去年字節砍掉一些非核心項目來節流,或也是估值下降導致的。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其指出字節亟需將流量優勢在短時間內轉化為市場優勢,這讓字節的投資選擇看起來更為激進。
看似被動的投資,實則也反映了字節當下的態度。今年6月,字節CEO梁汝波將“始終創業”從字節范的第五位調整至第一位,“多元兼容”則從字節范最后一位提高至第二位。對于這家年僅十歲、仍未上市的大廠而言,繼續突破自己的邊界可能是唯一的選擇。
相比之下,已經年方二十四的騰訊無疑與字節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這也是兩家公司出現“瘦身”與“增肥”不同分化的關鍵所在。
字節的“沖鋒”,還體現在一些疑似推動上市的跡象方面。此前,4月高準空降CFO、5月字節跳動(香港)有限公司的更名為抖音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都被認為與上市前的籌備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上市,等待字節的可能不會是一個圓滿的結局。在于斌看來,字節如果真的在近期完成上市,市場行情并不會太好,甚至可能因為上市前的“透支”出現估值倒掛的現象。
但對于已經習慣了字節此前強調技術、算法、商業、不掩飾野心急速擴張的并購模式的股東們來說,他們還有等到市場回暖的耐心嗎?
你對字節跳動的投資模式有怎樣的印象?看好字節的未來嗎?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