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前首富7年浮盈13億元,雷達領域細分龍頭迎巨額解禁
起家于商超零售,出手過超10家上市公司的閩商大佬陳發樹,有望再迎豐收。
作者/繆凌云??來源/野馬財經資本研究組
入股雷達領域細分龍頭,7年浮盈13億元
2022年8月24日,登陸創業板剛剛一年的雷電微力(301050.SZ),迎來巨額解禁,解禁股份數量占公司總股本達56.9712%,若以目前156億元左右市值計算,對應金額約88億元。
雷電微力位于雷達產業鏈中游,是國內少數能夠提供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微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相關產品主要應用于軍機、軍艦等高端雷達裝備,同時亦能夠在5G通信基站、車載無人駕駛雷達等民用領域應用,市場前景廣闊,公司整體毛利率常年保持在50%左右。
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1年,雷電微力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97億元、3.42億元、7.35億元,三年時間增長超一倍;扣非凈利潤則從0.81億元增至1.82億元。
2022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4.42億元,同比增長13.94%;實現扣非凈利潤1.74億元,同比增長60.23%。
不過,過去一年,雷電微力股價基本處于震蕩下行態勢,從2021年9月2日170.73元/股的高位,回落至90.02元/股(2022年8月26日收盤價),市值縮水一半。但得益于上市首日366.38%的驚人漲幅,該價格仍高于60.64元/股的發行價,彼時成功進入的機構,依舊有著不錯的浮盈,且更早布局的投資者,更是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這其中就包括新華都(002264.SZ)實際控制人,前福建首富陳發樹。
根據《招股書明書》及一系列《問詢函回復》,2015年6月,陳發樹以6740萬元增資雷電微力,取得440萬元(注冊資本),一個月后,其又以約1650萬元從雷電微力實控人鄧潔茹手中受讓了160萬元(注冊資本)。次年,雷電微力增資之時,陳發樹再度出手,以約1350萬元,取得270萬元(注冊資本)。2019年11月,陳發樹的女婿韓陳誠還擔任了雷電微力董事。
兩年時間三次出手,陳發樹以近1億元成本,取得雷電微力對應約14%股份(注冊資本),后經一系列股改、增資、轉讓,解禁前夕,陳發樹持股比例為8.99%,位列公司第二大股東,對應市值約14億元。
這些錢最終有多少能夠落袋為安還不能確定,但7年12倍的浮盈,已經足以令人咂舌。
值得一提的是,鄧潔茹并非雷電微力創始人,2011年,在核心產品“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微系統”第一臺原理樣機研制完成后,身為中國慶安國際貿易集團部門經理的鄧潔茹適時出手,以股權代持等方式,將公司控制權逐步拿下。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
福建前首富,鐘情資本運作
雷電微力讓陳發樹再次浮盈超10億元,而這只是其眾多投資之中,相對“平平無奇”的一個。
最經典的,自然要數紫金礦業(601899.SH)。
陳發樹的故鄉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因家境貧寒,他很早便出門打工。1987年陳發樹在廈門盤下一家雜貨店,取名“華都百貨”,做起了零售生意,這也是新華都上市平臺的前身。
隨著規模越做越大,新華都廈門、福州等地開設了多家購物廣場。1997年,也就是十年之后,陳發樹將自己當初的雜貨店,做成了閩南最大的民營百貨企業。也正是這一年,陳發樹與同鄉、恒興集團董事長柯希平合作成立新華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接一些土石方開采工程。
彼時,同為福建企業的紫金礦業(前身),本就存在較大的土石方開采需求,很快,陳發樹與陳景河在業務層面達成合作。
與時下礦業巨頭的地位不同,三十多年前,尚且處在發展初期的紫金礦業現金流并不十分寬裕。根據《時代周報》文章,當時紫金礦業主要業務為開采當地的紫金礦山,由于該礦山是貧礦,開采難度較大,再加上陳景河重視技術,在技術攻關過程中需要不斷試錯,欠下了陳樹發很多工程款,因此在2000年改制之時,就將這部分欠款折為了股份。
再加上追加投資,陳發樹通過個人及旗下公司,以3359萬元,合計拿下紫金礦業20.19%股份。2008年,隨著紫金礦業在A股上市,僅以7.13元/股的發行價計算,陳發樹手中股份便已價值155億元,若以當日收盤價計算,對應市值則突破300億元。江湖中其8年賺了460倍(900倍)的數字,也是因此而來。2009年,陳發樹還以218.5億元的身家,登頂福建首富。
或許是在資金礦業上嘗到了大甜頭,陳發樹一直對資本運作保持著高度熱情。
坐上福建首富同年,百威集團將所持7.01%青島啤酒(600600.SH)股份,以16億元人民幣(2.35億美元)轉讓給陳發樹;紅塔集團欲轉讓所持12.32%云南白藥(000538.SZ)股份,但最終未獲批文。不過,2015年至2016年間,陳發樹還是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及混改等方式,拿下了云南白藥25.07%股份,僅次于云南國資的25.14%。
除了上市前布局、股權轉讓、增資擴股外,在風口到來前夕,二級市場大幅增持同樣是陳發樹的手法之一。
例如中國國免(1880.HK)。財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陳發樹以0.74%的持股比例(約1446.81萬股),首次躋身中國中免十大股東行列。
圖源:東方財富網
從上圖可以看到,陳發樹增持時間段內,公司股價約在70元/股,此后,隨著2020年中《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等免稅政策發布,中國中免等相關公司股價出現大幅上漲,一度攀突破400元/股,即便此后震蕩回落,價格仍在200元/股左右。
且2021年前三季度,陳發樹對手中股份進行了部分減持,又在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再度增持,成功“做T”。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其持股比例為0.67%。
野馬財經不完全統計,通過直接或間接的形式,陳發樹另外還投資布局了必創科技(300667.SZ)、久日新材(688199.SH)、恒合股份(832145.BJ)、祥源文化(600576.SH)、森特股份(603098.SH)、隆基綠能(601012.SH)等多家上市公司,大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陳發樹也因此被冠以“超級牛散”的稱號。
需要注意的是,陳發樹的眼光及手法固然高超,卻難以為常人所復制,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常年積累而來的人脈關系。
將青島啤酒股份收入囊中時,青島啤酒時任董事長金志國是陳發樹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班的同學;云南白藥原董事長王明輝,是陳發樹在長江商學院所結識;“阿里系”公司杭州瀚云新領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下稱“杭州瀚云”)、阿里巴巴(成都)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阿里成都”)并列新華都第五大股東,2017年前后,“阿里系”一度被傳“借殼”祥源文化(時為“萬家文化”);隆基綠能成為森特股份第二大股東同年,陳發樹買入森特股份......
定增縮水,新華都轉型求重生
在投資領域,陳發樹勝多敗少,且收益斐然,但作為起家之業的新華都,近年發展卻不是很順利。
前文提及,新華都主要從事商超零售業務,在日益發達的互聯網購物沖擊下,線下百貨發展空間本就變得狹窄,近兩年疫情的反復,又進一步加強了這一現象。
圖源:東方財富網
2013年至今,新華都營業收入不增反降,從73.8億元一路下滑至2021年的50.32億元,盈利狀況同樣不容樂觀,扣非凈利潤常年呈現虧損狀態,2019年更是巨虧6.36億元。
如此情形下,新華都也在嘗試轉型自救。
早在2014年,公司便與阿里巴巴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準備打造O2O商業模式;2016年,連續收購久愛致和、久愛天津和瀘州致和三家公司,增加數字營銷及電商運營相關業務;2018年,杭州瀚云及阿里成都成為公司重要股東。
進入2022年,新華都開始進一步“騰籠換鳥”。
一方面,快速剝離零售業務,專注于互聯網營銷。
上半年內,新華都完成了零售業務板塊11家子公司股份的出售。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8億元至2.5億元,同比增幅144.7%至239.86%;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0.73億元至0.85億元,同比增幅1.68%至18.4%。
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雖然不多,但實際上,新華都一季度時該數據同比下降了35.84%,這意味著二季度同比增幅相對較高。
另據2021年年報,剔除零售業務拖累后,新華都實現歸屬凈利潤1.42億元,同年互聯網營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8.74億元,轉型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2年7月17日,新華都董事會還自愿披露了《關于電商板塊未來三年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深耕酒類行業,深度挖潛線上滲透率高、市場規模大的日化和母嬰等優質行業,加大數字技術投入,深耕以精準消費者洞察驅動的營銷一體化數據服務平臺建設”等思路。
另一方面,募集資金,進一步加碼新業務。
2021年9月,新華都拋出的定增方案獲得證監會批復核準,2022年8月15日,該定增成功發行并完成上市。從結果來看,該定增最終募得資金1.7億元,用以品牌營銷服務一體化建設項目、倉儲物流建設項目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建設。
只是,該定增原本預計募集5.6億元資金,最終縮水至三成。
你現在是習慣于線上還是線下購物?如果你所關注的公司超一半總股份面臨解禁,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歡迎在文末留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