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的兩把“雙刃劍”|拆解半年報
依靠險資股東與“合作開發”,金地集團曾一路高歌猛進。如今,市場下行,其中的負面因素也開始逐漸發酵。
作者/盧泳志?編輯/高巖?來源/野馬財經
在經歷了2021年的“增收不增利”后,2022年上半年金地集團(600383.SH)出現了罕見的倒掛現象——“增利不增收”。
8月26日,金地集團公布2022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收281.12億元,同比下降17.98%;在營收下降的情況下,歸母凈利潤卻同比增長7.68%,達到19.65億元。
在8月29日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韋傳軍表示,報告期內房地產業務結算毛利率為21.18%,較去年同期上升6.93個百分點——毛利率回升使得凈利潤同比增長。
不過,仍然有多名投資者提出質疑:金地集團上半年是否裁員或降薪,導致成本大幅降低?
據財報披露,2022年上半年,金地集團管理費用減少25.94%,主要是因為人工薪酬的減少——上半年應付職工薪酬28.34億元,期初應付職工薪酬為44.21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5.89%。
對此,高級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徐家俊表示,應付薪酬減少35.89%,非同比數據,而是半年度余額數據與全年度余額相比較的數據。如對比公司2021年6月30日應付職工薪酬余額,則變動幅度不大。
據統計,2018年-2021年,金地集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期末余額分別為12.99億元、19.94億元、25.39億元、32.79億元。今年上半年,應付職工薪酬同比減少13.57%,這是四年來首次出現下滑。
一位房企內部人士表示,市場擴張時,企業拓展區域擴張、人員擴張、財務擴張;市場受限時,企業收縮項目拓展、人員規模、債務負擔。
“合作開發”的AB面
2017年初,金地集團喊出“用3年時間沖擊年銷售額2000億元目標”的口號,得益于“合作開發”,于2019年正式跨入“兩千億房企俱樂部”。
直至2021年,金地集團依然壓線完成2800億元的銷售目標,全年累計實現簽約金額2867.1億元,同比上升18.15%。
然而,隨著地產行業持續寒冬,金地集團的銷售規模開始出現大幅下滑。
今年上半年,金地集團累計實現簽約面積419.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4.33%;累計實現簽約金額1006.1億元,同比下降38.21%。
來源:克而瑞
據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金地集團的全口徑銷售額為1006億元,權益銷售額為623.3億元,權益占比為61.96%。
住的注意的是,過去幾年金地集團的銷售權益占比大多在70%以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與其土儲權益在持續走低不無關系。
2018年-2021年,金地集團拿地金額為1000億元、1200億元、1350億元、1309億元,權益投資額為404億元、558億元、697億元、523億元,權益占比為40.4%、46.5%、51.6%、39.95%,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一般來講,土儲權益降低是由于企業加大項目合作開發力度,而選擇合作開發既可以分擔拿地成本,還可以與合作方一起分攤風險。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合作開發雖然是大環境下房企擴大規模的利器,也為其埋下了隱患。金地與其他房企在合作過程中,較低的權益占比影響了其歸母利潤水平。
來源:Wind
2018年-2020年,金地集團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0.98億元、100.8億元、104億元和94.1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8.35%、21.41%、3.2%和-9.5%,下降明顯。
今年上半年,金地集團新增約156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其中權益儲備約56萬平方米;總投資額約179億元,權益投資額約71億元。
截至6月底,公司總土地儲備約6193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2840萬平方米。由此來看,合作開發依然會成為懸在金地集團頭上的一把“雙刃劍”。
對此,凌克表示,金地集團土地儲備較充足,下半年后續將密切關注市場情況變化,尋找優質投資機會,合理確定合作項目比例。
而關于今年的銷售目標,董事兼總裁黃俊燦表示,金地將結合市場情況靈活安排推盤節奏,通過多項管理手段提高項目去化表現,以期在2022年實現較高的銷售業績完成度。
險資股東的進退抉擇
今年8月份,金地集團曾遭遇“股債雙殺”。在一周的時間內,股價下跌11.25%,多只債券下跌幅度均超過20%。
在業績說明會上,凌克回應表示,這與金地的基本面無關,與部分民企出現風險事件導致債市悲觀情緒迅速蔓延有關。在市場恐慌情緒的推動下,決定債券價格的往往不是企業資質、償債能力等因素,而是取決于投資人的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
對于二級市場中的風波,當時有市場傳言稱,或是因為金地集團的管理層和險資股東之間發生矛盾,爭執點在于金地集團旗下大量民企合作項目需要紓困。
金地集團管理層曾回應表示,媒體曝出規模較小的經營風險敞口不可能上升到股東層面,目前股東和管理層配合度較高,股東方大多數時候會支持公司新的發展戰略。
另外,金地集團還表示,公司從去年就開始梳理合作項目開發情況,對于小部分出險合作方已經進行股權收購。
截至目前,涉及實質出險合作方的項目共有26,總未售貨值369億元,其中金地集團權益貨值135億元,權益占比37%左右。在26個風險項目中,5個處于尾盤或已實際交付;處于正常經營期,且已經度過了項目資金峰值,不需要股東繼續投入的項目有16個;公司折價收購合作方股權的項目有4個;僅有1個墊資敞口,約5億元左右。
金地集團則表示,公司一直堅持選擇穩健的同行作為合作方,努力發揮協同優勢。公司高度關注合作方出險所帶來的公司項目層級經營風險。經過排查,公司涉及風險合作方的經營風險處于低位,總體可控,風險敞口小。
作為A股市場險資持股比例最高的一家上市房企,金地集團嘗盡了甜頭。但其股權分布較為松散,且變動較大也被外界所詬病。
來源:Wind
截至2022年上半年,金地集團前三大股東分別為富德生命人壽、福田區投資控股和大家人壽,持股比例分別為29.83%、7.79%和5.43%。
值得一提的是,從2021年9月初開始,大家人壽曾先后多次減持金地集團,共計約6.77億股,占總股本的15%;權益變動后,其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下降至5.43%。
在被減持之前,大家人壽持有金地集團股票9.22億股,占總股本的20.43%,是其第二大股東。
在住房金融高級分析師陳斌看來,股東的減持動作無非是出于對控制風險的考量。房企頻繁暴雷,金融機構對房地產企業的風險重新評估,可能是為了防止后期的市場波動。
得益于今年的表現,三位大股東持股比例均未發生改變,而其他股東則是“有進有退”。
上半年,“全國社保基金118組合”減持1032.16萬股,目前持股比例為1.03%;“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增持564.7萬股股,目前持股比例為3.08%。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壽在今年上半年新進金地集團,持股4870.1萬股,占總股本比例1.08%,成為第八大股東。
一年內到期債務180億,扛得住嗎?
盡管遭遇各種質疑和風波,但上半年金地集團一系列的償債動作還是給了市場一些信心。
截至2022年7月,金地集團順利償還98億元境內外債券,其中包括3月份12.8億元公司債、6月份 2.5億美元境外債券、7月5日15億元中期票據、7月13日40億元公司債券、7月25日2.0億美元境外債券。
金地集團公告稱,公司融資渠道保持暢通,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均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目前公司的總銀行授信規模超2600億元,剩余可用銀行授信規模超過1700億元,2022年銀行新增授信規模超150億元。
來源:企業預警通
不過,據企業預警通顯示,金地集團境內債券存量為33只,共計436.99億元,其中12只將于一年內到期,金額為179.19億元,集中兌付壓力較大。
同時,金地集團目前存續1美元債券,存續規模4.8美元,將于2024年8月到期,票面利率為4.95%。
從負債來看,截至6月30日,金地集團總負債為3536.84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6.0%,剔除并不構成實際償債壓力的預收款項后,實際資產負債率為66.9%;凈負債率為57.8%。
來源:Wind
不過,金地集團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為2564.89億元,占總負債比為72.52%;非流動負債為971.95億元。
截至2022年6月末,金地集團有息負債合計1293.21億元,其中,銀行借款占比為55.5%,公開市場融資占比為41.64%,其他融資占比為2.86%。債務融資加權平均成本為4.54%。公司長期負債占全部有息負債比重的68.43%。
截至6月30日,金地集團持有貨幣資金647.98億元,其中預售監管資金72.2億元, 剔除受限資金后對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的覆蓋倍數為1.38倍。
對于未來,凌克表示,公司秉持“平衡發展觀”,努力追求規模和利潤的持續均衡增長,在行業收益率顯著承壓受限的大背景下,公司將不斷提高投資質量和經營效率來實現均衡發展的目標。
面對行業持續下行,您覺得金地集團能保持“不敗金身”嗎?歡迎留言評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