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長文解讀信也、樂信、360數科、小贏、嘉銀半年度經營業績(下)
在監管強化、疫情反復、利率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互聯網信貸、助貸等業務究竟表現如何?
來源/消金界
消金界選取了在美上市的信也、樂信(NASDAQ:LX)、360數科(NASDAQ:QFIN)、小贏(NYSE:XYF)、嘉銀(NASDAQ:JFIN)等五家企業自2021年以來單季度的經營數據,在區分業務、財務兩個大類別數據的前提下,分別從用戶規模、交易規模、資產質量、轉化效率、獲客投放、成長能力、盈利能力、杠桿率、Take rate(營運利潤率)等九個維度進行對比分析。
在對比與分析了用戶規模、交易規模、資產質量、轉化效率、獲客投放、成長能力等指標后(《萬字長文解讀信也、樂信、360數科、小贏、嘉銀半年度經營業績(上)》《萬字長文解讀信也、樂信、360數科、小贏、嘉銀半年度經營業績(中)》(超鏈接))本文將繼續從盈利能力、杠桿率、Take rate(營運利潤率)等三個維度來分析。
盈利能力
主要從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兩個指標來觀察期盈利能力的高低。
先看凈利率,受制于營收和凈利的下滑,除嘉銀外,其他各家凈利率均呈現出走低的趨勢。360數科從2021Q1的37%下滑至2022Q2的22%,樂信從同期的24%下滑至7%,信也從同期的28%下滑至22%,小贏從同期的21%下滑至16%。
可以看出,各家盈利能力均出現下滑。消金界分析,主要是疫情影響下的壞賬走高、營收增長乏力兩大因素。隨著存量市場競爭的加劇,各家凈利率有進一步走低的可能。
再看凈資產收益率,從給股東帶來的回報來看,除信也保持緩慢趨勢外,360數科、樂信、小贏均呈現快速走低,這一方面和作為分母的凈資產走高有關,另一方面主要還是作為分子的凈利潤出現了持續下滑。在經歷了前期為股東賺取高收益的紅利期后,這些平臺的股東們,不得不面對回歸正常盈利水平的相對低的回報率。
杠桿率
杠桿率主要借助在貸余額與凈資產的比值來觀察。
從下圖可以看出,同業內四家被劃分為兩大陣營,行業排名前兩位的360數科、樂信在降杠桿,信也、小贏則在加杠桿。即使是一降一加,360數科、樂信的杠桿率還是高于信也、小贏。
在監管趨嚴及防止金融領域出現系統性風險大的方針下,機構們無疑會對杠桿率多加考慮,在降杠桿的操作方式上,從業機構要么做大分母注入新增資本,要么就是做小分子縮減控制規模,前者考驗機構現金流及融資能力,后者考驗機構對市場風向轉化的敏感度。無論哪種方式,對于從業機構來講,都是一個不敢輕易做出的決定。
Take rate (營運利潤率)
考慮到機構在對客利率、資金獲取、借款期限、營銷投放、運營成本、風險敞口等方面的不同,為使同業的經營業績拉到同一個框架之下進行比較,筆者特選取Take rate (營運利潤率)這個指標進行比較。
Take rate (營運利潤率)=對客利率-資金成本率-風險壞賬率-運營成本率-營銷成本率
該指標與凈利潤的區別在于,將從相對值的角度來觀察單位訂單的盈虧情況,另外也剔除了與業務運營無關的成本,能更純粹地反映出經營業績。
另外,考慮到各家借款期限的不同,除了將對客利率折算為年化利率外(IRR),也將成本率統一折算成了年化標準(IRR),能真實反映出從業機構所承擔的各項成本數據。
首先來看最新2022Q2季度的Take rate 表現情況,具體數據如下:
從結果指標Take rate來看,樂信該指標值最低為3.8%,而360數科、信也分別為6.9%、7.2%。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樂信收入端對客定價的率較低,僅為20.9%,而360數科、信也分別為22.9%、26.3%;另一方面是因為樂信的風險壞賬率有所上升,為6.9%,同業的360數科、信也分別為4.6%、5.9%,兩種因素作用下,即使運營及營銷成本率較其他兩家有不小的優勢,反映到Take rate上依然是不如其他兩家盈利能力更強。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樂信對客利率定價較低反映出其產品極具合規性,而且對客利率走低符合監管要求的同時,也是行業必然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樂信后期風險壞賬率得到優化,借助較低的運營及營銷成本率,后期優勢將會顯現。從另一個角度看,樂信或許是先行一步。且從目前另一個數據指標盈虧平衡利率來看,17%就可以打平,這一指標目前低于360數科的16%,優于信也的19%。不過幾家差距并不大。
再拉長周期來看自2020年以來,上述三家的Take rate表現情況,如下圖:
先看對客利率方面,360數科從2020Q1的31.7%降至2022Q2的22.9%,期間下降8.8pct;樂信從同期的52%降至20.9%,期間下降31.1pct;信也從同期的51.8%降至26.3%,期間下降25.5pct。從下降的幅度來看,樂信無疑是最有魄力的一個,而這個產生的弊端就是在調降對客利率期間出現了明顯的虧損。但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從樂信后續的經營數據來看,顯然已走出了陣痛期,盈利能力逐步向好。
成本數據方面,同業各機構資金成本率、風險壞賬率總體呈現穩中下降的趨勢,資金成本目前已經下滑至6.7%左右的水平。風險壞賬率雖然各家表現不一,但拉長來看,同樣呈現下滑態勢。
運營及營銷成本各家表現差異較大,從數據來看,360數科的該項成本有所抬升,從2020Q1的3.7%升至2022Q2的4.9%,主要是期間營銷成本率上升較快引起的。這與獲客策略有關。樂信、信也則相對比較平穩,樂信保持在3.3%左右水平,信也保持在6.3%左右的水平。從絕對值對比來看的話,這塊成本控制的比較優秀的是樂信,反映出其較強的經營成本管控能力。
盈虧平衡利率方面,目前各家盈虧平衡利率依然在20%上下浮動。考慮到后期存量市場的競爭程度,如果開啟價格戰的話,信也與樂信與360數科相比,處于劣勢。
結語
站在現在這個位置往后看,金融科技平臺上的助貸、聯合貸等業務所面臨的挑戰比起之前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疫情反復帶來的規模縮減及風險增加、利率合規化所帶來的收入減少及現金流緊張等等,都成為一個個需要面對的挑戰。對于從業機構來講,這些都是不小的壓力。
但從另一個維度來看,風雨之后,消費復蘇將帶來融資需求提升、利率下調后資產質量向好、擁抱合規后經營可持續與穩定性增強等等,對于從業者而言均是利好,推動行業更有信心地去穿越“陣痛期”。
希望借助這篇文章,理清行業現狀及脈絡。關注微信公眾號“消金界”,共同探討行業熱點焦點。同時在這個轉型與提升的時間點,我們愿與從業者堅守信心,攜手共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