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夫婦閃人記
2007年SOHO上市時,潘石屹夫婦的身家達到500億元,今年3月的2022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這一數字已降為210億元。
作 者丨華商韜略? 來源|華商韜略
2007年SOHO上市時,潘石屹夫婦的身家達到500億元,今年3月的2022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這一數字已降為210億元。
15年邊打邊撤,財富縮水一半多,但相比很多雄心壯志又只爭朝夕的同行,他們目前為止的結局還是強太多了。
“老說我跑了跑了,都是謠言。”
這些年一直在賣資產、否認自己要“跑路”的潘石屹,終于,資產賣不掉,也要人先“閃”了。
今日(9月7日)午間,SOHO中國在港交所公告,潘石屹已辭去董事會主席、提名委員會主席和ESG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他的妻子潘張欣也已辭去公司行政總裁(CEO)職務。
這意味著,潘石屹和張欣將一起揮別SOHO,“夫妻雙雙把家還。”
從公告也可以很明顯地看出,SOHO中國在刻意淡化著兩位創始人離開的影響,其公告名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個字:
管理層和董事會變動。
但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離開。
自2019年以來,市場已多次傳出潘石屹夫婦“金盤洗手”的消息。
2019年10月,有消息稱,SOHO中國正考慮出售其在中國8個辦公大樓的權益,總價值約為500億-600億元。但很快,消息沒了消息。
2020年3月,疫情最嚴峻時期,SOHO中國主動公告,黑石擬將SOHO中國私有化,交易總對價約40億美元,但此后疫情延續,交易泡了湯。
即便如此,潘石屹也依然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賣公司。”
2021年6月16日,SOHO中國再發公告,高盛代表黑石發出全面收購要約,以5港元/股的價格,完成其私有化。折算下來,這一價格比前一年少了10億美元。
潘石屹和妻子手握SOHO中國63.93%股權,算下來也是過去一年每天少掉了近千萬。不過,潘石屹還是要賣,但還是沒賣成。
不到兩個月后,市場監管總局簽發通知,對要約方根據《中國反壟斷法》提交申報正式立案審查。
圈內人稱“笑面虎”的潘石屹,一副人畜無害的憨憨背后,不但算盤打得溜圓,而且城府頗深。這些年的地產大環境,以及他個人的小環境都越來越不友好,讓他廬山真面目再也藏不住,所以及時收手,即便買賣越談越虧,也要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在整體出售之前,潘石屹、張欣夫婦就已鴨子劃水一般,一點一點售空了大量非核心物業。經統計,僅2014年~2019年,SOHO中國就累計賣樓套現約293億元。
賣樓所得最終轉化為豐厚的分紅。2006年至2020年,SOHO中國共計分紅12次,總金額達207.78億元,按潘張夫婦所占股比計算,夫妻二人累計取得分紅現金約133億元。
如果把SOHO中國比作一頭奶牛,經過潘張夫婦不停的擠奶,SOHO中國不僅日漸消瘦,且留下的核心資產,在短期內的增值空間,也都差不多到頭了。
2012~2019年,SOHO中國營收由153.05億元縮水至18.47億元,零頭都不剩。
▲SOHO中國歷年財務指標
與之對應是,SOHO中國已經不再開發新項目,只是坐樓收租。
到2019年決定整體打包給黑石時,SOHO中國雖然依然坐擁北京的望京SOHO、光華路SOHO、麗澤SOHO、前門大街項目,以及上海的外灘SOHO、天山廣場、復興廣場和古北SOHO八大地標項目……全是寸土寸金的地理位置和頂配的周邊條件。
但正如很多人的共同感受,SOHO中國的樓往往都中看卻不中用,其租金價格一直配不上地段的優越。2019年,其總資產近700億元,凈利潤僅13.31億,資產回報率不到2%。
如此低的回報,潘石屹是不滿意的,而且他也基本上沒辦法在短期內去經營改善。
另一邊,至2019年底,SOHO中國還有326.12億元的總負債,其中一年內到期債務16.32億元,同期現金及等價物僅12億元,無法覆蓋短債。
不怎么賺錢,還常常為錢操心,最關鍵的是,自己早已不缺錢,所以鐵了心的要賣了賣了,帶資一身輕。可最后連有關部門都不放行,甚至還接連被算新賬與舊賬。
2021年12月2日,SOHO中國旗下的7家物業公司因存在電力價格違法行為,被上海多地市場監管部門罰款合計約8664萬元。
2021年12月7日,SOHO中國公告稱,其附屬公司北京建華置地有限公司(下稱“建華置地”)收到北京市稅務局稽查局對其做出的《稅務處理決定書》和《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最終需要補交稅款、滯納金及罰款共計人民幣7.09億元。
2022年3月,SOHO中國旗下北京搜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朝陽門第二分公司、海淀黃莊分公司、前門分公司、三里屯分公司、望京分公司等15家分公司,又因亂收費被北京市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警告并罰款,累計被罰1.15億余元。
同月,SOHO中國的年度業績報告顯示,當年股東應占虧損1.31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就包括支出了一次性稅費開支約4.39億元。
再過半年,公司沒賣,樓還在,但也要人先跑了。
想當初剛到香港上市,身披成功企業家的榮耀與光環,潘石屹夫婦也曾意氣風發,雄心勃勃,要過千億,超萬科。
真是路遙知馬力,日久才見他只是隨便說說的。
創立于1995年的SOHO,以低價拿地后建成高價值寫字樓項目聞名。
潘石屹的土地投資眼光,加上張欣華爾街精英的設計審美和整合能力,曾接連創造出北京SOHO現代城、三里屯SOHO、中關村SOHO等地標建筑。
全盛時,SOHO曾占據北京CBD地區近一半銷售額,造型之獨特、售價之高昂,名冠京城。
為了賣樓,潘石屹曾馬不停蹄地拍電影、做主持、著書立說,把自己打造成地產娛樂明星,然后帶著成功企業家光環跑到山西和內蒙古,向煤老板們兜售SOHO旺鋪。
“北京最具投資價值的寫字樓”、“只要買我的房子,我就好好地為他提供服務”、“把拿錢買房子的人真正當作上帝……”
那些年,潘石屹漸漸成了大眾偶像,并且將其轉為變現影響力:據爆料,當時購買超過5000萬元的客戶可以和他吃個飯,猶如“中國版巴菲特的午餐”。
甚至因為人氣火爆,飯票門檻很快漲到了1億。
2005年,北京商品住宅房均價6725元/㎡,潘石屹以2萬/㎡的單價,從山西人手里拿走7億。足足3倍于市場的超高定價,也讓SOHO成為下蛋金雞。
2007年,港股上市的SOHO中國創下當年亞洲最大商業地產IPO紀錄,也就是那個時候,潘石屹夫婦曾立志,五年之內要過千億、超萬科。
而且,他們也的確是努力過。
三年后,年營收184.23億元的SOHO中國,體量一度超越恒大,幾乎是融創的3倍。
但現在回頭看,努力的姿勢不太對。
全速擴張的SOHO,在流光溢彩之下接連爆出物業質量與管理混亂。
2010年,北京SOHO尚都和朝外SOHO發生數百名業主維權事件。商戶們反映,SOHO對物業缺乏統一規劃,業態混亂,火鍋店旁是足療,外語教學、美甲店和健身房同在一層做鄰居。
花了大價錢的山西老板們也發現了巨大落差,所謂黃金旺鋪,有的兩三年租不出去,一位SOHO尚都業主算了一下,按當時的租金回報,他收回購樓款的成本至少要28年。
人氣偶像碎成一地雞毛。凜冬時節,幾十名外地業主身穿大寫的“慘”字T恤,在SOHO辦公樓前齊聲高喊“潘石屹,大騙子!”
重重壓力下,潘石屹決定轉型。
2012年,SOHO中國開始從散售模式變成自持物業模式,也就是只租不賣。潘石屹的算盤是,自持不但可以享受房子的增值,而且還能有很劃算的收益。他當時判斷,寫字樓的出租回報率:
至少能到10%以上。
然而,SOHO早期的高價炒作和“退租門”透支了市場信任,過度營銷的反噬+實用硬傷+中國寫字樓經濟不成熟,共同造成SOHO出租回報率長期連3%都不到。
眼看這條路不通,潘石屹又迅速調轉船頭,從只租不賣變成了邊租邊大批發。
2014年~2019年,潘石屹幾乎每年都在大批發式的大手筆出售資產:
上海SOHO海倫廣場、靜安廣場賣給金融街;上海凌空SOHO半數物業賣給攜程,上海外灘8-1地塊50%股權賣給復星,上海SOHO世紀廣場賣給國華人壽,上海虹口SOHO賣給德國安聯保險和新加坡吉寶,北京和上海13個項目、共計2583個車位全部打包出售……
2019年,日益清減的SOHO中國在房企榜單中降至第259位。
有人唏噓一代商業地王不再,潘石屹卻認為:“低買高賣是做生意遵循的永恒不變的規律。”張欣女士更為直白:是否買賣,唯一標準就是能否賺錢。
喬布斯曾說:“我討厭一種人,他們把自己稱為‘企業家’,實際上真正想做的卻是創建一家企業然后把它賣掉或上市,他們就可以變現一走了之。”
“他們不愿意去做那些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所需要做的工作,也是商業領域里最難的工作……要創造傳世的公司而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不知是早就看到了中國房地產今天的結局,還是走著走著就對房地產厭倦了,真的只是“變現一走了之”了。潘石屹夫婦這些年,基本上是欠缺締造一家真正的公司的熱情。
SOHO的房子普遍使用價值和功能不佳,幾乎是業內公認。包括其建筑的標新立異,以及項目本身,也是屢遭詬病。
在北京,彰顯“超現代理念”的建外SOHO,被稱作“華而不實的鳥籠”。
宋丹丹曾在微博叫板潘石屹:“長安街南邊那么好的位置,你蓋了那么一大片難看極了的廉價樓(建外SOHO),把北京的景色毀得夠嗆,別再蓋樓了,求你了。”
在上海,外灘SOHO也因追求高容積率而被質疑破壞了城市建筑風格,“毀了外灘一線景觀。”
但有時候,個人的努力,還真是要結合歷史的進程。最近多年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下來,從目前為止的事實看,潘石屹夫婦的結局即使不滿意,也算可接受。
當很多努力的同行紛紛陷入巨大債務危機之時,早就偃旗息鼓的他們卻得以保存了財力和實力。
15年邊打邊撤,財富縮水一半多,但相比很多雄心壯志又只爭朝夕的同行,他們目前為止的結局還是強太多了。
比如,在2022新財富500富人榜上,許家印的最新身價就已經只有131億。
但都不一定保得住,也更走不了人。
早已刻意低調的潘石屹,至今還是擁有1800多萬粉絲的微博大V。
當紅的那些年,他不但是成功企業家,也是大網紅。
他拍電影、做主持、做木工、搞攝影、學編程、著書立說、關注霧霾,甚至發潘幣。
2012年,擁有3億多用戶的微博,發布了一個中國微博意見領袖排行榜,排在第一名的就是潘石屹,比馬云還要高,比李開復、郎咸平、方舟子等眾名人都高。
在微博上,潘石屹不只人氣高,段位也高。什么話題能發言,什么話題要裝著沒看見,哪些事必須太極八卦地和稀泥,他比很多老革命都拎得清。
長期憨態可掬,人畜無害的姿態下,很多網友還送他一個愛稱:
小潘潘。
這股超脫的仙氣背后,是潘石屹以成功的人設形象和娛樂營銷,以一己之力為SOHO中國節省下大筆的宣傳費用:其他樓盤的推廣成本要3~5%,SOHO只要不到千分之七。
2018年,“別讓潘石屹跑了”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大,潘石屹老家的祖墳被扒了。
輿情洶洶,老潘在一次發布會上突然真摯地表示:我們賺的錢已經夠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這些錢花出去,要花到社會最需要的點上面去。
但潘張夫婦最為人知的公益項目,卻是很受爭議的捐款1億美元設立助學金,把錢投入哈佛、耶魯等海外名校搞合作,資助中國學生去海外留學。
捐款之后,潘石屹的兩個兒子先后入讀耶魯和哈佛。
曹德旺曾意味深長地評價這筆慈善:
“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潘石屹跟他的太太,都是鬼精鬼精的。”
不光是捐款“走出去”,最近10多年,潘石屹夫婦也一直在投資“走出去”。
在內地不斷出清的同時,他們就在國外做了一系列的買買買。
2011年,斥資7億美元,買下紐約曼哈頓廣場旁的港務局長途巴士站辦公大樓;2012年,花6億美元,收購曼哈頓公園大道廣場49%的股權;
2013年,張欣聯手巴西Safra家族,以14億美元收購美國通用汽車大廈40%的股權,該交易成為單個中國投資者在美國最大的不動產投資之一。
此外,潘石屹長子、人稱“新京城四少”之一的潘瑞,也在英國成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在當地拿下多個地產項目,包括首個由華人主導的英國學生公寓品牌UNINN。
一邊是國內清倉,一邊是海外加倉,被質疑要跑路的潘石屹和張欣都曾解釋,海外投資的資金來源于家族信托,與SOHO中國無關。
但正是這個家族信托掌握著潘石屹和張欣在SOHO中國的33.24億股,股比63.93%的股份。
很多年前,還是“小潘潘”的潘石屹曾在談及夢想時說,他心里特別向往的事,是回到西北老家,住窯洞里、放羊,“面前是清清的河水,網上也沒有人罵我了……”
SOHO中國要出售的消息公開后,曾有人跑到潘石屹微博下問他是不是“真要跑了”,還有人喊他“老賊”,但潘董見慣了大陣仗,一如既往地聽歌、品茶,概不回應。
如今“閃人”成真,他倒是丟下了一句話:“以專注于支持藝術和慈善事業。”
頗為戲劇的是,公告創始人離開之后的SOHO中國卻股價直線飆升,漲幅最高達17.65%,收盤漲幅依然高達11%。
不知這是不是利空出盡就是利好?
[1]《潘石屹成煤老板偶像 據稱買房過億可與他吃飯》第一財經日報 2013-02
[2]《SOHO尚都開業兩年租金現白菜價 業主28年才回本》商報記者 王營 賴大臣 2009-12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