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億小紅書,不上市了?
當前來看,在內容種草方面,暫時還沒有人能再造一個小紅書。但未來,就不一定了。
作者/吳瓊? 編輯/吾人
來源融中財經(ID:thecapital)
近一年內,市場上不乏關于小紅書上市的消息。
但如果小紅書上市中的重要人物CFO離職了,恐怕近期很難上市了。近日,小紅書CFO楊若離職,加入復星集團。對此,小紅書回應稱,楊若辭職是家庭原因。
實際上,楊若加入小紅書僅一年半。作為有豐富的二級市場運作和財務審查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楊若加入小紅書,被外界解讀為上市前的關鍵步驟。此后,市場頻繁傳出關于小紅書上市的消息。
但直至現在,尚未有進一步的動作。當互聯網行業已經顯示出疲態,一級市場又融資收緊,已經被資本推向200億估值的小紅書,下一步該怎么走?
CFO出走
小紅書上市再添變數
2021年3月,楊若正式加盟小紅書擔任CFO一職,負責財務戰略制定、財務管理和內部風控。彼時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小紅書在為上市作準備。
不得不提的是,楊若的履歷十分亮眼,畢業于加州伯克利大學,加盟小紅書之前,曾擔任花旗集團TMT投行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還在安永、普華永道工作過,在金融圈有著豐富的經驗。因此,熟悉二級市場運作和財務審查工作的楊若,對操盤小紅書上市是再合適不過的。
事實是,楊若加盟后,關于小紅書上市的傳言確實多了起來。
最早在楊若入職一個月之后,便有消息傳出小紅書計劃在年中赴美IPO,募集約5至10億美元。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小紅書已經秘密提交了美國上市申請。
但僅三個月后,小紅書將暫停在美上市的消息又傳遍網絡。同時,據彭博社消息,小紅書考慮將上市地點從美股轉回港股,計劃募集至少5億美元。不過,小紅書對此消息進行了否認。
之后,到了10月,仍有媒體不斷在關注小紅書上市計劃,分析小紅書可能最快在2021年提交在香港IPO申請。但這次小紅書公開回應,稱會階段性與資本市場保持溝通,但暫無IPO計劃。不過,即使如此,作為一家國內頭部的內容社區平臺,小紅書的一舉一動,仍少不了市場的關注,并與上市扯上聯系。
而在楊若入職小紅書的一年半時間里,小紅書正處在業績高速增長期。據Quest Mobile數據,從2020年至今,小紅書的DAU已經從2000完增長至6500萬,MAU已經達到約1.6億。
隨著用戶粘性的增加,小紅書營收也實現了翻倍增長,其中廣告業務做出了突出貢獻。據天風證券,2020年小紅書廣告業務營收實現了3倍增長;2021年,也有媒體報道,小紅書廣告業務收入有望再度實現翻倍增長。
如今,在小紅書正如日中天時,CFO離職,無疑會對上市進度造成影響。對此,小紅書進行回應:楊若先生因為家庭原因,已于近日辭去公司首席財務官職位。但是,接下來小紅書CFO一職該由誰來接替,還沒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紅書的上市時間又成了個謎。
不過,在過去一段時間中概股的退市潮中,阿里巴巴、網易、京東、B站、百度、愛奇藝等公司都進入了“預摘牌”名單。此后,不少公司都選擇回港上市,比如在內容平臺中,就有B站于2021年3月在港股上市、知乎在2022年4月在港股上市。這也是小紅書此前暫停在美上市的重要原因。
同時,自去年7月以來,國家網信辦發布了《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其中對部分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提出了要求,指出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安全網絡審查。
而有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3月底,小紅書平臺分享者數量已經超過5000萬,月活用戶數超過2億,筆記日均曝光達到245億次。由此看來,如此大基礎的用戶規模,應該很難在美股上市了。或許接下來的問題應該是,小紅書何時能在港上市?
200億估值
機構直言不敢投
“實在是太貴了”,這是外界對于小紅書心知肚明的事實。
實際上,小紅書能成為如今的頭部內容社區,也與資本的助力離不開關系。天眼查顯示,自2013年成立以來,小紅書共完成了6輪融資,背后站著一眾頂級投資機構。
2013年10月,僅成立兩個月,小紅書便獲得了真格基金青睞,獲得數百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此后的兩年里,小紅書的融資節奏還算正常,保持在一年一輪,交易金額在數百萬美元到數千萬美元,背后機構包括金沙江創投、真格基金、GGV紀源資本。
實際上,成立之初,小紅書的定位是社區海淘平臺,主要包括UGC(用戶原創內容)模式發海外購物分享社區以及跨境電商“福利社”。彼時,跨境電商市場正瘋狂擴張。正中風口的小紅書很快又獲得了騰訊投資、元生資本、天圖投資的一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10億美元,成為新晉獨角獸。
而真正讓小紅書估值變得“高不可攀”的,是發生在2021年11月的融資,由騰訊、淡馬錫等機構領投,阿里巴巴等機構跟投,融資金額為5億美元。此輪融資后,小紅書估值達200億美元。也正是這一輪融資,使得小紅書在同類社區平臺中估值遙遙領先,是微博市值的4倍,知乎市值的20倍,B站市值的2倍多。
其實據媒體報道,在這輪融資和D輪融資之間,還有一筆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并未對外披露的融資,當時,小紅書的估值在60億美元。這也意味著,在半年時間內,小紅書的估值翻了兩番。
在這背后,是互聯網內容社區平臺的大好形勢。當時,同樣以內容社區標榜的B站,在美股市值一度超過6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因此,對標到一級市場,機構們紛紛想找出下一個“B站”。而對標兩者之間,在當時看來,小紅書算得上是一個優質標的。在2021年,只有小紅書和B站是活躍用戶數量增速超過30%的頭部互聯網產品。數據顯示,2021年二季度,B站的MAU為2.37億,DAU為6270萬。同期,小紅書的MAU已經超過1.3億,DAU超過4500萬,同比增長均超過70%。對于單個用戶價值,小紅書約為153.8美元,B站約為121美元。
因此,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小紅書估值一路高漲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機構都能買帳。據媒體報道,在這場200億估值的融資中,小紅書還曾接觸過一家以大手筆著稱的頭部投資機構。但對方在接觸后,經過嚴謹判斷,還是覺得小紅書要價太高,最終退出了。
如今,在全球經濟趨勢等因素的影響下,B站的風光已經不再如前,相比于去年的股價高點已經跌去了三分之二還多。那么對標小紅書的整體價值,應該也已經大幅縮水。
在經濟增長態勢不佳,一級市場融資收緊的情況下,再加上過去估值太高的情況,小紅書再想尋求大額度融資難度已經很高了。這種時候,上市,估計已經是小紅書的最優解。
頭部小紅書
也有業務煩惱
小紅書的困境從何而來?
實際上,即便已經是頭部,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小紅書也難以避免營收困境。
從業務板塊來看,小紅書營收主要依靠廣告、電商和直播三部分。但對標目前市場上主流的互聯網企業,大多數都涉足了消費金融、會員、游戲等多種商業模式。而在這方面,小紅書的營收模式還比較單一。
其中,小紅書最拿得出手的便是廣告業務,幾乎占據了總營收的80%。最初,擁有一批女性用戶為主的粉絲基礎,成為廣告業務展開的基礎。2022年,小紅書內部還定下了240億元的廣告收入目標。
若對比競品企業,才能更清晰地看出小紅書的野心。數據顯示,2022年二季度,B站廣告營收11.58億元,同比增長10%;知乎的商業內容解決方案業務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15.9%;微博廣告收入為3.86億美元,同比下跌23%。這樣算來,單季度對比,小紅書定下的目標約在60億元左右,比B站、知乎和微博的同期營收總和還多,野心不容小覷。
但是,在2022年廣告行業整體下行的情況下,能否實現這個目標,還不得而知。
在電商和直播業務上,小紅書優勢并不明顯,尚處在探索階段。
從平臺屬性上來看,小紅書社區具備強烈的種草屬性氛圍,算得上是“國民種草機”,但“拔草”能力還很不足。某名小紅書資深用戶也坦言,“我每次都是在小紅書上看到好東西后,立馬跳轉到淘寶或者京東下單”“玩小紅書五年,從來沒在上面買過一次東西”。據記者了解,實際上,身邊這種情況并不在少數。2022年1月,小紅書電商板塊負責人劉煥通離任,在商品品類不全、供應鏈不成熟的情況下,還臨陣換帥,其電商業務在短期內估計很難成長。
而直播業務,同樣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直播帶貨的風已經吹了很久,甚至如今已經到了行業大整頓的階段。但直到2020年,小紅書才姍姍來遲。這一年,小紅書GMV不到70億元。而抖音、快手,都已經達到了幾千億GMV。從用戶活躍度和主播數量來看,小紅書的內容生態并不完善,在上面直播的主播并不多,內容以直播帶貨和直播學習為主,用戶參與度并不高。在抖音、快手、淘寶等已經十分成熟的平臺相比,小紅書直播想跑出來,十分困難。
而對比外部環境,互聯網大廠們互相攻占城池早已經是常態。對于小紅書內容種草的優勢來說,其他企業想要對其發起攻擊并不難,流量和財力的一貫打法,對這種并沒有很強的技術壁壘的優勢來說,應該并不難打通。而且,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已經有人開始發起攻擊,7月11日,字節跳動上線了“可頌”完全對標小紅書,一旦走通,對小紅書的打擊不堪設想。
當前來看,在內容種草方面,暫時還沒有人能再造一個小紅書。但未來,就不一定了。對小紅書來說,一方面,該如何講出更動人的故事;另一方面,打破盈利魔咒,找到新錢,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