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核酸公司上市!一年干了8.37億
它未來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從一家傳統的代理公司,變成真正的生物科技公司。
作者丨鉛筆道編輯部
近期,多家核酸試劑公司密集上市,其中一家叫“達科為”的公司火了:被爆出最大股東生于1995年(27歲),目前大學未畢業;最小股東生于2005年(17歲),尚未成年。
火爆背后的原因,在于這些事實令人匪夷所思:
一,該公司去年營收8.37億元,一位大學尚未畢業的創業者能成就這番業績,難以想象。
二,該公司的上市與各地大規模核酸檢測有多大關系,是否有“發橫財”之嫌?
事實到底是怎樣?該公司的創業歷程對創業者又有哪些啟發?
1985年6月,一位叫吳慶軍的小伙子從山東大學植物學專業畢業,他南下杭州,攻讀浙江大學的生物物理專業。
正是這個專業,成為了他日后職業+創業的主旋律。碩士畢業的頭4年,他選擇去深圳打拼,在一家名為“新元實業”生化試劑廠擔任廠長助理。
四年后的1992年,他升職調任至生物醫藥發展部,擔任部門經理。擔任部門經理的三年里,他遇到了他創業中的兩個貴人。
第一位叫吳映潔——吳慶軍的女兒,也就是媒體報道中的“95后大股東”。1995年2月,吳映潔出生。
起初,吳映潔不持有“達科為”任何股份,直到2015年10月,“達科為”第三次增資,吳映潔首次進入股東名單,成為與吳慶軍齊名的大股東(股份比例一致)。
吳映潔成為單一大股東發生在2018年9月。彼時,吳慶軍以1元價格將部分股份轉讓至其前妻,股份被削弱。但實際上,公司實控人依然是吳慶軍。據招股書陳述,吳映潔不在公司任職,并且與吳慶軍有一致行動人協議。
吳慶軍遇到的第二位貴人叫何俊峰,何是吳的骨灰級前同事,也是吳的聯合創始人。
據招股書陳述,兩人從1994年8月起便開始共事:那會吳慶軍是部門經理,何俊峰是公司的會計。
后來吳慶軍跳槽至“白雅克泰生物”,擔任總經理職位。1年后的1996年7月,何俊峰也跟著跳槽至該公司,擔任公司財務主管。
1999年11月,倆人又一起創業,吳慶軍持有60%股份,何俊峰持有40%股份。2005年,何俊峰生下一子“何政龍”,也就是媒體熱議的“05后股東”。
綜上所述,鉛筆道認為:“達科為”的創始團隊并無蹊蹺之處,二人均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高材生,創業前的履歷也與“達科為”較為匹配。
那么第二個問題:“達科為”的上市與各地大規模核酸檢測有多大關系?
它的業務分為三塊:
第一塊是代理業務,代理形式為獨家或一級代理,品類為科研試劑與儀器,上游是100多家國際試劑與儀器品牌——營收占比達80.59%(2021年)。
第二塊是病理診斷設備及試劑的研發、生產、銷售。
病理診斷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為癌癥檢測,用于確定癌癥病理類型。比如肺癌,它又分為非小細胞癌與小細胞癌,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法差異很大。
不過,這只是“達科為”的極小業務,營收占比僅為10.65%。
第三塊是“其他業務”,其中也包含與核酸有關的“病毒保存試劑”。2020年,營收占比為8.71%(5260萬元);2021年占比為5.78%(4827萬元);今年上半年營收占比為8.84%(4190萬元)。
綜上,鉛筆道認為:過去兩年,核酸檢測業務對“達科為”的收入影響很小。未來,該業務的增長潛力不大。
近2年,核酸試劑的價格越來越低,導致“達科為”的毛利下滑。據財報數據,2020年一管試劑的價格為4.13元,2021年為3.01元,今年則降至1.95元——毛利率由63.93%降低至16.3%。因此,核酸檢測變化對“達科為”的業績影響很小。
而鉛筆道認為,“達科為”未來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從一家傳統的代理公司,變成真正的生物科技公司。
從收入構成看,“達科為”實質就是一家傳統代理公司:代理業務占比高達80.95%。更關鍵的是:在代理業務上,“達科為”還高度依賴單一客戶——Biolegend(安諾倫)。最近3年,它從Biolegend的采購金額占總金額達51.43%。
如果未來出現偶發因素,Biolegend一旦不與“達科為”合作,后者將付出較大代價。
從研發投入看,“達科為”本質是一家銷售導向的公司。該公司目前員工人數為791人,銷售人員為409人,占比高達51.7%;研發人員為117人,占比為14.79%。
當然,近幾年“達科為”也在努力拓展“自研業務”,降低代理業務比重。先幫別人賣,然后一邊賣一邊學,最終完成自學——這可能是它的未來升級路徑。
鉛筆道編輯部成員不持有所述企業股份,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