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代理真別信!金融黑產偽造材料,逾期人變身“特殊人群”
資深律師代理協商?不成功不收費?套路太深,借款人要警惕
來源/柒財經
近日,中國互金協會發文稱,“專業反催收”“提前全額退?!钡刃畔⒌陌l布方誘導金融消費者(含投資者)委托其代理維權,通過各種違法違規手段恐嚇,要挾金融機構進行非法獲利。
文中指出,代理維權方從中收取高額代理費用,常伴騙取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詐騙消費者資金等其他違法犯罪行為。其中,貸款領域中,“反催收”為代表的逃廢債擾亂著市場秩序。
事實上,隨著各種消費信貸業務在近些年迅速擴張,龐大的市場給了黑產“反催收”可乘之機,形式逐漸由單一變得更為多元化,包括代理投訴、減免債務、征信修復等。
而今年8月,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投訴問題整治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嚴肅查處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異議投訴咨詢、代理”為名的行騙。
值得一提的是,在監管整頓的同時,金融機構等也在協助公安機關打擊維權代理等金融黑產。
停息、停催、延長還款?按欠款約5%收取費用
論及違法違規代理維權的特征,中國互金協會在前述文中提到,具體存在誤導性宣傳;虛構、隱瞞或不如實披露代理維權相關信息;虛構或夸張宣傳代理維權成功案例。
另外,還包括維權手段涉嫌違法違規;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違規高額收費。
例如,代理維權機構會冒充律師或法律工作者,不提供或提供虛假的身份、注冊地、住址等信息,無代理權限、未明確具體的代理權限或代理權限不清晰等。
對于此,柒財經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發現,聲稱從事逾期咨詢、債務重組的信息發布者營銷自己,如擁有專注債務逾期法律咨詢經驗等,并以免費提供處理債務方案吸引借款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機構所謂幫助債務人“上岸”的辦法大致相同,即延長還款期限(最高可60期),并減免利息;推遲還款日期;協商減免保險費、服務費等;停止催收。
雖然機構稱方案免費,可借款人一旦讓其代理處理債務,機構會按照欠款總額的約5%收費,且號稱不成功不收費。
另外,機構會要求債務人提供身份證復印件及名下電話卡。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會以債務人名義與銀行等溝通,按照法律條文進行協商。
而據《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在特殊情況下,確認信用卡欠款金額超過持卡人還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還款意愿的,發卡銀行可以與持卡人平等協商,達成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最長期限不超過五年。
針對該方面,金融行業資深觀察者畢研廣表示,銀行方面首先會判斷借款人的還款意愿,一般快到還款期限、短時間逾期內,借款人主動與信用卡中心聯系協商,可判定有較強的意愿。
其次,他提到,確定借款人還款能力。通常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的原因,包括疫情導致、身體原因、經營困難等等。借款人要提供相應證明材料,銀行則需交叉驗證材料的真偽。
需特別指出的是,黑產一旦介入協商過程,或為了修復征信、刪除逾期記錄等,還會偽造材料,甚至借此進行惡意投訴。
多方合力 “凈化”金融市場
柒財經了解到,2022年初,馬上消費金融某客戶劉某因產生逾期征信,找到重慶某公司,并將其實名電話卡交給該公司工作人員冷某。
而冷某伙同何某偽造劉某企業證明材料、印章,并于年初至4月上傳至馬上消費平臺,并多次致電且在互聯網平臺虛構事實惡意投訴,要求刪除逾期征信記錄。
馬上消費確認材料為假后,與警方合力協作,中介人員冷某、李某被處以行政拘留的處罰。
無獨有偶,據分期樂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5月,分期樂發現用戶提交的50余份因重癥、貧困需停催的申請有很多疑點。
具體包括證明材料模板一致,并非用戶本人提交,微信號備注均為同一家公司名稱,另外來電手機號碼歸屬地也均集中為湖北同一地級市,而用戶戶籍實際分布在全國多地。
了解這些情況后,分期樂立即向警方報送了相關線索,并配合警方快速將該團伙抓獲。而這些例子反映出,金融服務機構在預防、識別和對抗黑產方面下足功夫。
此外,在今年3月,由馬上消費金融牽頭成立了“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AIF聯盟)。目前,AIF聯盟聚集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營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公司等共近50家機構。
且除了前述《通知》外,央行也發布了《關于防范銀行業金融領域“非法代理投訴”風險的公告》《關于開展“征信修復”亂象專項治理“百日行動”工作的通知》等,細數了非法代理維權、征信修復的危害,告誡消費者從正規渠道合理維權。
對于此,中國互金協會表示,會將在有關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下,研究建立共同打擊違法違規代理維權的行業自律協作機制,發布實施金融領域代理維權互聯網信息發布的基本要求和違法違規代理維權活動特征指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