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價2000%,環球美食控股(8496.HK)出售控股權
在2022年結束之際,港股上市公司環球友飲智能(8496.HK)控股權易主,買方在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內,快速完成對上市公司的收購,控股權變更、董事會更換以及上市公司更名同時完成。
來源/跨境J姐
在2022年結束之際,港股上市公司環球友飲智能(8496.HK)控股權易主,買方在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內,快速完成對上市公司的收購,控股權變更、董事會更換以及上市公司更名同時完成。
從“買殼”交易的常規周期來看,這個速度和效率確實引人注意,買方在全面要約過程中就提出更名上市公司,以買方的核心資產同名,為后續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埋下了“預期”。在這個交易中,我們比較關注以下兩個核心點:
IPO“沒戲”,轉“借殼”?買方的核心資產是咖啡自動售賣機業務,歷史融資中有過機構投資者; 業務運作多年,不管從發展體量還是融資進度來看,都離IPO相差甚遠;此次收購一個餐飲背景的上市公司,是否為了后續咖啡售賣機業務的裝入做準備?
近年來,港股市場買殼交易熱度減退,然而小市值、尤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買賣殼”交易仍然頻繁不斷,主要原因是市值不到一億的上市公司,不僅收購成本低,同時滿足小資產運作規模。截至1月3日,港股市值小于2億的上市公司接近700家,在港股市場中占比達26% ,其流動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盤面全看大股東怎么運作。這里面蘊藏著復雜的買方、賣方交易需求,需要我們擦亮眼睛分辨清楚交易的邏輯、資產質量情況。
買方在收購過程中,同時提出更名上市公司,并且使用自己創辦及控股的資產業務同名,如此“心急”同步進行的方式確實不常見;雖然在沒有裝入關聯資產、出售上市公司原有業務之前,還不能直接確定為是“借殼”行為,但是我們可以從交易信息中去分析新股東收購的背后邏輯。
上市公司前身:
餐飲行業、創業板、市值不足1億港幣?? ?
被收購的上市公司,前身名為 環球美食控股(8496.HK),于2020年5月在港交所創業板上市,是一間在新加坡運營品牌餐飲連鎖業務的公司,IPO時上市公司的原名為新加坡美食控股,后于2021年更名為環球美食控股。
上市初期市值約5億港幣,原控股股東是AA Food holdings,由創始人夫妻二人共同持股。疫情時期上市的餐飲企業,普遍面臨巨大的不確定因素,上市公司市值曾有過一個階段大幅上漲至最高點達15億港幣,之后則一落不起,截至2022年11月3日,公告出售控股權時市值僅為7300萬港幣左右。
在上市兩年多的時間內,公司并無進行任何業務收購及資本運作。
收購成本:
較凈資產溢價超2000%
從我們上面的市值走勢圖可以看出,買方此次收購上市公司是在其市值歷史最低點,那么是否意味著“殼”成本極低?
對于收購上市公司、控股權轉讓的交易,大家最關注的問題就是“殼”價多少?關注J姐時間久的朋友,應該對殼價問題不再陌生,我們在過去文章中多次分析過借殼案例時都有對殼價問題做過分析。殼價并不是簡單的以收購代價為計算方式,也不是一個具體數值。因為,在收購上市公司控股權時,支出的成本是包括了上市公司現有業務資產,在收購時點,你買的可不僅僅是“殼”,還包括了上市公司資產。所以,純粹“殼”的價值,是需要具體看資產的構成。
在此篇案例中,買方收購控股權包括兩部分成本:收購老股和全面要約,具體數據如下:
收購老股:原股東所持上市公司之63.75%股份,代價為4781萬港幣
觸發全面要約,涉及收購11.58%股份,代價為868萬港幣
買方最終獲得上市公司之75%股權,總代價約5600萬港幣。上市公司收購的總估值為7500萬港幣。
看似是在市值最低點收購上市公司,但實際隱藏的“買殼”成本是多少?我們結合上市公司年報資產數據來看:
餐飲品牌運營管理公司,業務屬于輕資產,根據2022年6月30日數據,上市公司凈資產僅300多萬港幣,總資產約6000萬港幣,其中5700萬為負債。按照買方收購的成本價計算,相較于凈資產溢價達2000%。
我們在“2022上半年,港股“買殼”數據干貨”的文章中有過統計,小市值民企借殼案例中,收購價較凈資產溢價的比例平均值在90%左右。這也是J姐提到過的,很難從一個具體數值判斷“殼”價,在此篇案例中,買方收購價較凈資產溢價2000%,收購成本是相當之高。
相當于花5000多萬港幣現金,收購了一個凈資產只有300多萬的資產,這個高昂代價不是為了買“殼”,難道真是看中了上市公司連虧三年的新加坡餐飲業務么?
買方背景
根據公開披露數據,買方的背景信息如下:
買方張先生控股的北京說一不二科技,核心業務為咖啡自動售賣機業務,品牌名稱為“友飲咖啡”,張陽先生為該品牌的創始人。根據有限的公開數據介紹,友飲咖啡提供的是自助售賣咖啡業務,在北京有首家僅10平米的無人咖啡店,其業務更強調的是無人咖啡機自身的技術迭代。
在11月3日,上市公司公告出售控股權及觸發全面要約的公告中,就已提出更改公司名稱,并于12月23日,上市公司正式更名為“環球友飲智能控股”。更名的完成,更進一步預示了新股東對公司未來業務重組的定位方向。
從企查查的數據上看,友飲咖啡的運營主體北京說一不二科技,成立于2014年,運營至今已有近9年的時間,公司背后的股東中有機構投資方,其中包括天九共享(此處不再細說)
信息來源:企查查
從交易整體來看,買方選擇的上市公司行業屬性為餐飲,和自己控股的核心資產屬于相符行業屬性,是為后續做資產重組留下了可操作空間。選擇和未來裝入資產相符的“殼”公司,是買殼方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為了規避未來裝資產時被監管定義為是“借殼上市”行為,至少主營業務沒有發生實質變化。
那么,如果未來裝入資產,上市公司給新買方留下了多少空間呢?我們結合上市公司年報數據:
根據港交所對于反向收購(借殼定義)的五項指標測算,收入在6000萬港幣左右,虧損,凈資產300多萬港幣,在這樣的資產規模限制下,如果未來裝資產,會是什么質量的資產業務呢?
去年12月,港股有一家也是做自動售貨機為基礎的無人零售經營商 (和我們此篇案例中買方的資產業務相近),二次申請港股IPO。其無人售賣機點位及網絡滲透率為國內行業領先,然而受疫情影響,自2020年至今連年虧損,累計虧損超15億港幣,商業模式飽受爭議。
買方的友飲咖啡,和友寶在線,都是無人零售業務,無人售賣機的點位及網絡滲透率是業務持續進行的核心點。相比之下,友飲咖啡從經營規模、滲透率、品牌知名度、融資歷史及股東背景來看,和正在申請IPO的友寶在線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沒有進一步公開披露的關于買方資產信息,目前很難判斷其商業模式和財務數據是否會有別于友寶在線?我們會持續關注上市公司下一步的動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