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O母公司被申請破產重整!年輕人不愿為愛買鉆石了?
如今,還有起死回生的余地嗎?
來源/閨蜜財經
近期媒體報道,陳小春夫婦代言的婚戒品牌I DO母公司恒信璽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信璽利”)被申請破產重整!
這家曾經的“網紅”鉆戒品牌,是業內有名的營銷高手,與眾多明星相關。早年靠“國內首部以珠寶品牌命名”的院線電影《我愿意I Do》大火。也曾深受資本青睞,先后經歷了9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等數十家機構。
如今,還有起死回生的余地嗎?
01
可能不少80后對I DO的印象更深,其創始人李厚霖是知名主持人李湘的前夫,曾先后與陳奕迅、莫文蔚合作品牌同名歌曲《I Do》,以及植入過多部影視劇。
先來看其母公司恒信璽利的現狀:法院預重整,公司及法人代表被限制高消費。
1月6日,恒信璽利收到西藏自治區曲水縣人民法院出具的《西藏自治區曲水縣人民法院預重整決定書》,決定啟動預重整。原因是債權人擔心它還不起錢了。
去年底,北京艾貝利特服裝服飾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請對恒信璽利進行破產預重整,理由是:恒信璽利無力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
而危機在去年11月就已經顯現。
圖片來源|天眼查(特此感謝!)
2022年10月—11月,恒信璽利因裝飾裝修合同糾紛等8起訴訟被法院強制執行,這些案件的執行標的少則10萬左右,多則240多萬,合計被強制執行的標的約619萬。
2022年12月,恒信璽利陸續收到不同法院發布的限制消費令,法院對恒信璽利及其法定代表人李厚霖采取限制消費措施。
02
概括來看,上述訴訟對恒信璽利影響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可能會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第二,可能導致公司存在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的風險;
第三,在新三板掛牌的恒信璽利,可能出現因相關風險事項觸發強制終止掛牌情形。
恒信璽利的危機,可能與不少閨蜜對I DO的印象不同。因為它在不少城市的門店依然在營業,2022年依然在找各路明星、網紅做廣告。比如,這兩年挺火的劉畊宏夫婦在去年520還為其宣傳。
前不久,蜜姐在某商場依然看到I DO門店在滾動播放代言人陳小春應采兒夫婦的廣告。而近期某社交平臺上,還有I DO 門店出來“辟謠”,不知道他們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公司陷入了危機。
但作為消費者和投資者還是有必要及時了解這些信息。
03
I DO從一眾珠寶品牌中殺出重圍到如今面臨破產重整不過16年。
關于李厚霖及I DO的故事及營銷案例,可能蜜友都或多或少的看過、聽過,畢竟曾經是非常出圈的網紅品牌。蜜姐就不細說了,概括來看下I DO為何會陷入危機。
首先是消費觀念的改變。
年輕的消費群體對于營銷起勢的產品,通常也難以保持熱度,需要持續曝光和更新換代產品。但鉆石婚戒不是快消品,無論是I DO 還是DR 都面臨如何讓消費者更加認同自己品牌價值的困境。尤其是近年來,人造鉆石消費盛行,消費者為品牌溢價買單的意愿受到了更大沖擊。
其次,從結婚率來看,婚戒品牌注定會越來越卷。公開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結婚率在逐年降低,2021年,全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764.3萬對,比2020年下降6.1%,結婚率為5.4‰。
最后是其母公司恒信璽利的經營并不理想,加之數次沖擊IPO失敗。
以毛利率為例,恒信璽利的主要收入來源于鉆石鑲嵌類飾品,其毛利率在44%-47%左右,對比同行中DR所屬公司的迪阿股份同期毛利率在70%左右。
恒信璽利的毛利率較低,或與其較高的銷售費用有關。2021年報顯示,其營收21.36億元,銷售費用高達6.55億元,占營收的31%。最近兩年其凈利潤也明顯下滑。
圖片來源|天眼車(特此感謝!)
而從創立開始到2020年,恒信璽利經歷了9輪融資,投資包括紅杉中國、中信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臣創投等機構。但掛牌新三板之后,恒信璽利數次謀求沖刺IPO均折戟而歸。
東方財富統計的歷年財報來看,恒信璽利的危機大概在2020就已初現端倪,截至2020年末,恒信璽利的經營活動、籌資活動及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值。
2020—2021年,恒信璽利的流動負債分別為13.87億元、14.99億元,同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分別為-6.45億元和2.41億元。
近期,一些社交平臺還傳出了恒信璽利拖欠部分員工工資的消息,深陷各種負面傳聞。
不過,也有一些加盟商在逆勢“抄底”。
據北京商報報道,恒信璽利的加盟商鼎吉(大連)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收購了北京地區不少I Do門店。
從如今的情況來看,恒信璽利這場翻身仗很難打,能盡量做到不拖欠員工工資,以及給債權還錢就相當不錯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