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過關了!平臺經濟的春天回來了?
滴滴回歸、螞蟻松綁,平臺經濟股價會起飛嗎?
作者/張凱旌?編輯/高巖?來源/野馬財經
歷經563天的整改,滴滴出行宣告回歸。
1月16日下午,滴滴在微博發文稱:“一年多來,我公司認真配合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嚴肅對待審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進行了全面整改。經報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復‘滴滴出行’的新用戶注冊。后續,公司將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平臺設施安全和大數據安全,維護國家網絡安全。”
2021年7月2日,網信中國公告稱,將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緊接著,7月4日滴滴出行App就因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被從應用商店下架。
來源:微博截圖
目前,滴滴出行App尚未在蘋果、華為、小米等應用商店重新上架。
值得注意的是,二級市場上一眾平臺型企業股價已有觸底反彈跡象。2022年11月至今,阿里巴巴股價漲超84%、騰訊控股漲超90%、京東集團漲近70%、百度漲近80%、拼多多漲超70%、美團漲超30%……
時隔563天回歸,期間曾被罰80億
2021年6月30日,滴滴低調登陸紐交所,成為國內網約車在美上市第一股,募資總額一度達40.3億美元。
僅僅兩天后,就傳來了滴滴遭遇安全審查的消息。突然出現的利空,對公司股價造成重創,遭審查當天滴滴股價盤前跌幅一度超10%,此后也是一路走低。
2022年6月10日,滴滴退市,結束了不到一年的資本市場之旅。當天公司股價報收2.29美元/股,較上市首日發行價跌超80%。
而監管的罰單也接踵而至,7月21日,網信中國公告稱,經查實,滴滴違反《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違法違規行為事實清楚,對滴滴處以80.26億元罰款,對滴滴董事長兼CEO程維、總裁柳青各處人民幣100萬元罰款。
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滴滴存在16項違法事實,包括違法收集用戶手機相冊中的截圖信息;過度收集用戶剪切板信息、應用列表信息;過度收集乘客人臉識別、年齡段、職業、親情關系、“家”和“公司”打車地址信息;過度收集乘客評價代駕服務時、App后臺運行時、手機連接桔視記錄儀設備時的精準位置(經緯度)信息等8個方面。相關違法行為最早開始于2015年6月,持續時間長達7年。
值得一提的是,網絡安全審查還發現:“滴滴公司存在嚴重影響國家安全的數據處理活動,以及陽奉陰違、惡意逃避監管等其他違法違規問題。”因涉及國家安全,依法不公開。
連續的壞消息,也影響到了滴滴的核心業務。由于用戶無法下載App,滴滴的拉新和訂單增長幾乎處于停滯狀態。
來源:罐頭圖庫
2021年二季度,滴滴中國出行業務總單量規模為25.7億單,三季度便環比減少8%至23.56億單,四季度更是進一步降至23.07億單。
另據“晚點財經”,2022年1月滴滴日訂單量約為2000萬單,相比上市時的2500萬單萎縮20%,網約車市場份額從接近九成跌至七成。
與此同時,網約車市場硝煙再起。
一方面,以曹操出行、T3出行、如祺出行為代表的傳統車企背景出行公司頻繁融資。
2021年8月,上汽集團旗下享道出行發行首個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享道1號”,融資規模5億元;9月,吉利集團旗下曹操出行B輪融資38億元,引入了蘇州國資背景的產業基金;而背靠三大央企整車廠的T3出行,也完成了77億元的A輪融資,刷新近兩年行業最大融資數額。
另一方面,其他互聯網巨頭也在虎視眈眈。美團和高德率先發力,抖音已經開放了交通出行類小程序申請,華為也上線“Petal出行”,已在北上廣深等多城市落地。
內憂外患之下,滴滴的狀況不容樂觀。2021年,滴滴運營虧損484億元,同比擴大251%;歸屬普通股東的凈虧損500億元,同比擴大369%。
為度過難關,滴滴2022年進行了一系列節流措施,包括裁員、裁撤橙心優選業務等。
不過,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教授認為,滴滴行業老大的地位目前還難以動搖,用戶體驗和優質服務、運維數據等都是滴滴的先發優勢。另外,目前中國網約車市場已趨于飽和,未來網約車公司保持高速增長很難,更多是平穩增長。
監管松綁,平臺會回暖嗎?
事實上,出現轉機的公司不只有滴滴。
1月13日,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負責人馬賤陽表示,針對過去金融業務存在的監管套利、無序擴張等問題,螞蟻集團等14家大型平臺企業已基本完成整改。
以螞蟻集團為例,整改期間,馬云已卸下了螞蟻集團的實控人之位,阿里也已經與螞蟻進行了實質性的切割。雙方于去年7月終止了《數據共享協議》,螞蟻消金成為了螞蟻整改后的消費金融平臺。花唄、借唄也進行了品牌隔離,由其運營,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獨立提供的信貸產品則成為信用購、信用貸。
更早之前的2022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從高壓到放松,監管層態度的轉變正為市場注入新的活水,而平臺型企業也正迎來新的機會。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滴滴回歸代表國家對于互聯網平臺的規范逐漸已經告一段落,整個市場開始進入全面合規發展的大階段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互聯網行業已經逐步走上正軌,向著更加健康、更加持續以恒的發展方向轉變。
來源:罐頭圖庫
“其實不僅是阿里、螞蟻和滴滴,騰訊也好,百度也好,在新的一年,他們的信心都比以前更加堅定,要做更多的事情。”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稱,不少業內人士認為,2023年互聯網有機會實現正向增長。
“現在還沒有過年,很多企業已經開始盤整預算,重新加大各方面投放,這都是復蘇的一些積極信號。”丁道師表示。
《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胡錫進亦表示:“滴滴重新上架,印證了國家的治理善意,并無‘收拾’‘搞垮’互聯網平臺企業的任何意思。希望滴滴的最新情況能幫助各企業增加信心。”“相信政府方面今后會增加對企業家的指導,使政商不僅保持親清的關系,而且共同營造有利民營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和諧互動。”
在此背景下,江瀚認為,滴滴有望在不遠的將來重新登陸資本市場。
2021年12月,滴滴宣布董事會支持公司從美股退市的同時,董事會已授權公司啟動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準備工作。
有別于私有化退市的方式,滴滴退市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現金收購,保持現有股權不變,直接從紐交所場內市場摘牌,轉到場外市場掛牌,以等待下一步轉換成其他交易所的上市股票。據“路透社”報道,滴滴尋求在香港的IPO與常規IPO不同,引入方式不會籌集資金,也不會發行新股。
畢竟滴滴作為獨角獸,背后股東涉及軟銀、金沙江創投、淡馬錫等數十個知名投資機構和個人。完全私有化對投資人損失太大,換板上市則可以為開展新業務,以及保持現有運力規模提供穩定的融資渠道。
“只要監管允許,而且滴滴自己也有意愿的話,重新實現資本市場的上市是滴滴發展的大勢所趨。畢竟中國網約車市場是一個有切實需求存在的市場,只要能夠重新進入合規發展的快車道,對于滴滴來說,整體的市場發展空間依然很廣闊。”江瀚表示。
市場方面,滴滴股價去年10月一度跌至1.25美元;但隨著回歸跡象愈發明顯,股價一路回升,如今漲幅較最低時期已實現翻倍,截至1月13日報收4.6美元/股。
滴滴關閉新用戶注冊的這段時間里,你在用什么打車App?現在滴滴回歸后,會用回滴滴嗎?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