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商業迷霧中的燈塔
我們身處的商業環境正從“水大魚大”的時代進入“風大雨大”的時代,風風雨雨將會是未來常態,但很多企業在心態上,并沒有做好風雨兼程,風雨同舟的準備。
作者 | 李北辰
來源 | 鯨落商業評論
該如何描述過去的三年?
我聽過最悲觀的論調是,這不僅是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更是自1492年大航海時代開啟的500年全球化遭遇的莫大挑戰——疫情肆虐,能源短缺,地緣沖突,通貨膨脹,經濟脫鉤,社會分裂,意見分歧,合作乏力……不同的國家與文明之間似乎有了難以跨越的深壑。
當這道深壑折射在商業世界,讓不少企業哀鴻遍野。
不久前,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7%,比去年6月的預測下調了近一半,為近30年來第三低水平(僅次于2020年疫情暴發期間以及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全球衰退)。報告顯示,在各種不利因素下,全球經濟增長正急劇放緩到“危險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世行行長馬爾帕斯更是直言:全球經濟發展面臨的危機正在加劇,全球繁榮面臨的挫折可能會持續。
一切似乎指向一點:我們身處的商業環境正從“水大魚大”的時代進入“風大雨大”的時代,風風雨雨將會是未來常態,但很多企業在心態上,并沒有做好風雨兼程,風雨同舟的準備。
那么問題來了,當“哪有什么勝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成為不同企業的共同信念,我們是否該對未來悲觀?
對此我沒有答案,我只知道: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
悲觀者只會從絕望中放大絕望,樂觀者則能從絕望中洞悉一抹曙光。舉例來說,過去三年,在各種不確定性面前,那些進行了有效數字化變革的企業往往具有更強的韌性,甚至找到了新的增長路徑,而疫情也進一步加速了整個社會的數字化轉型。
沒錯,商業世界縱然有千般不確定性,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數字化改革的浪潮將會繼續洶涌澎湃,企業若想在不確定性中擁有更強的抵御風險能力,數字化轉型就是一道必答題。
而這,也需要“答題者”——那些企業中勾勒數字化轉型藍圖的人,從幕后走向臺前,被籠罩在媒體的聚光燈下。
數字技術與業務之間的橋梁
一個最近的案例是,不久之前,在由《哈佛商業評論》主辦的“2022新增長大會”中,聯想高級副總裁,全球CIO及方案服務業務集團CTO胡貫中(Art Hu),成功入選2022中國新增長·先鋒人物榜。
業內皆知,為了實現聯想從一家PC公司向智能化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的轉型,打造新的業務增長引擎,2021年,聯想組建了全新的業務集團——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olutions & Services Group,SSG),與此同時,聯想全球IT部門整體并入SSG,成為集團戰略轉型中的價值中樞。
用胡貫中的話說:“我現在有兩個角色。一個角色是聯想集團的CIO,要確保集團龐大復雜的業務體系24×7×365的穩定運營,并推動聯想自身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提升整體運營效率與客戶體驗。同時,我現在也是SSG的CTO,帶領SSG研發團隊整合聯想技術能力和最佳實踐,助力SSG業務的創新和增長?!?/span>
胡貫中的這番自我定位,與《哈佛商業評論》給出的上榜理由不謀而合:“自2022年4月起,胡貫中開始承擔雙重職責,在作為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信息官的同時,以首席技術官的身份開始領導聯想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的研發團隊。他將自己帶領的IT團隊定義為數字技術與業務之間的堅實橋梁,支持聯想以服務為導向的戰略轉型,引領新IT時代。”
那么,我們該如何詮釋“數字技術與業務之間的橋梁”,又該如何理解“新IT”?
不妨舉幾個案例。
2021年,聯想正式推出了一切皆服務品牌TruScale,核心目標是將傳統的硬件,軟件,服務分散采購的模式,整合成可訂閱的一站全包的服務模式,涵蓋DaaS,SaaS,IaaS,到PaaS層。為了讓這一頗具創新性的業務模式在全球落地,胡貫中與業務團隊合作,共同啟動了一切皆服務(Everything as a Service-EaaS)數字化轉型項目,他們整合內部的流程和工具,為聯想打造端到端的完整業務能力,去賦能聯想以服務為導向的全新業務模式。有了EaaS的加持,聯想的業務團隊就可以向客戶提供支持訂閱模式的IT服務,客戶也可以更靈活地按照資源實際使用量來付費,這讓企業可以更加科學合理地規劃和使用IT資源。
另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聯想全球供應鏈的智能化轉型。作為個人電腦業務的全球霸主,聯想面對的供應鏈管理復雜而細碎,要知道,聯想已進入全球180個市場,擁有超過30家自有及合作工廠,2000余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280萬家分銷商和渠道商,每年要完成超過500萬個客戶訂單的交付,其供應鏈的繁雜程度可想而知。不僅如此,當疫情肆虐,戰爭沖突,氣候異常等不利因素出現時,他們仍要保證供應鏈的穩定,譬如在疫情等異常情況導致工廠停產停工時,聯想IT團隊可以通過自研的供應鏈智能控制塔及智聯計劃方案,利用數據建模,數據計算,數據分析形成知識積累,通過人工智能等手段,模擬決策分析場景,輔助管理者決策,實現了聯想整體供應鏈決策優化和服務智能化,幫助決策層快速分析轉產機會,轉產決策時間從原來的數天降低到2個小時以內,轉產成功率提升80%。
還有一個例子與元宇宙相關。Gartner預測,到2027年,全球超過40%的大型企業機構將在基于元宇宙的項目中使用Web3,增強現實(AR)云和數字孿生的組合來增加收入,而聯想全球IT團隊早已頗具遠見地在元宇宙賽道上完成布局,推出自研的EnVision元宇宙,目前EnVision已在電商和會展等多個領域落地應用,團隊為聯想來酷科技打造的來酷星球電音節,2小時內吸引了超過15萬獨立用戶訪問,平臺新增用戶3萬人,當晚電商業務GMV金額突破1億人民幣,幫助來酷構建了基于元宇宙技術的數字化營銷能力,開辟了新的增長路徑。
當然,聯想的業務增長不僅要著眼未來,更要緊盯腳下,在線下零售端持續發力。為此,聯想IT團隊打造了全自研智慧零售解決方案,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手段為業務提供了基于全客戶旅程,打通線上線下全觸點,全網融合的零售業務解決方案。該方案自2019年上線后,幫助聯想所有門店提高了運營效率,節約了運營成本,并打造了精準營銷的能力。從而實現了單店費用節省60%,坪效增加30%,精準營銷讓營銷的ROI增加20%的業績目標。智慧零售解決方案目前已累計支持了聯想中國區超過1萬家國內門店和海外超500家門店。另外,2022年通過該方案助力聯想消費門店銷售,服務一體化能力建設,可支持處理維修單的消費門店已超過1700家。在滿足客戶一站式購買和維修需求的同時,門店盈利也有了大幅提升,在聯想2022/23上半財年中,銷售、服務一體化門店客戶五星好評率超過97%。
漂亮的樣本
通過上述幾個案例不難發現,聯想IT部門早已從單純的內部支持角色,蛻變為帶來真正業務價值的核心角色,其數字化能力貫穿了聯想研發,生產,供應,銷售和服務等全價值鏈的各個環節。
更重要的是,在我看來,這些聯想親身驗證過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打造出一個個漂亮的樣本,這些經驗完全可以幫助到那些和聯想有著相似痛點的行業客戶,抹平他們數字化轉型之路上的傷疤,讓其未來的數字化之旅扶搖直上。
同樣不難發現的是,當商業世界被不確定性的陰霾籠罩,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像胡貫中和聯想IT這樣昔日低調的幕后團隊,開始走到舞臺中央,我們眼見他們使盡渾身解數,夯實了聯想全價值鏈體系的數字化基礎,讓聯想在如此混沌的商業環境中仍然能夠耐心深耕,并保持著難能可貴的優雅,敏捷與從容。
最后,我們能從今天的故事中學到什么?至少三件事:
第一,外部環境的持續動蕩,確實為企業帶來了諸多挑戰,但仍有像聯想這樣的巨頭企業,能如大象起舞,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進化出新的能力,從而抵御外部風險,保持競爭優勢,實現業務模式的增長與變革。
第二,在當前環境下,規模和利潤不再是判斷企業優劣的唯一標準,當潮水的方向隨時改變,企業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強硬”,而在于“堅韌”,決定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在于現在有多么強大,而在于面對風云變幻的世界,企業能否化解各種風險,到最后還能高質量地發展下去。
第三,在變化無常的商業世界,縱然有令人困惑的不確定性部分,但也存在一些可被視作抓手的確定性邏輯,正是對這些確定性邏輯的篤信與實踐,才成就了我們今日這般絢爛的新商業文明——比如數字化,未來幾年,灰犀牛也許仍將陰魂不散,黑天鵝也許仍將如影隨形,但今天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不確定性的時代,數字化是最大的確定性。
嗯,未來幾年,商業世界這艘巨輪也許仍將在迷霧中航行,但數字化永遠是眼前的燈塔。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