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基金業績低于平均,還有26只迷你基!新發基金能否解憂
中信建投基金的成長“煩惱”
作者/李海霞?編輯/付影?來源/獨角金融
進入2023年,新基金發行情況“冷熱不均”。
有基金在寒冷的冬天依舊火熱,如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方正富邦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7天持有認購2天即募得60億元,提前關閉申請渠道;也有基金到募集期結束仍未達到最低額度,最終發行失敗。
在新基金發行數量逐年增長背景下,為何新基金發行出現兩極分化情況?又有哪些因素影響基金發行成敗呢?
今年首只基金發行失敗
來源:中信建投基金公告
1月14日,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基金”)公告稱,中信建投均衡成長發行失敗。該只基金是2023年來,公募基金市場首只發行失敗的基金。
中信建投均衡成長募集期為2022年10月13日至2023年1月12日,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80億元。截至2023年1月12日募集期滿,該基金未募集到2億元,基金合同無法生效,最終發行失敗。
華南一位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對《中國基金報》表示,發行失敗應該是常態,沒有發行失敗才不合適,說明市場不健康,要不供不應求,要么硬保發行。只要市場有競爭,一定有失敗的產品出現,不同的發行失敗基金的根本原因不同,但客觀的原因都一樣,就是沒有找到足夠的合適投資者和投資資金。
從發行時間來看,該只基金募集期恰逢疫情暴發期間,又臨近春節,投資者情緒不高,也有“落袋為安”的心態。
從基金管理者來看,該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為張青。張青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從業年限6.42年,在中信建投基金僅次于從業6.39年的欒江偉。
早期,張青曾在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員,后在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投資經理。2021年1月,加入中信建投基金。
目前,張青管理的唯一產品為中信建投聚利混合。不過,該基金業績不佳,近一年、近6個月同類排名均處于尾部。截至2022年末,中信建投聚利混合A、C類份額總規模僅2600萬元,已低于清盤線。
急于發行新基為哪般?
來源:Wind
梳理近年來中信建投基金發行新基金情況,2022年是該公司發行產品數量和規模最多的一年。
據Wind顯示,2022年中信建投基金共發行了15只基金,總發行規模218.45億元,占該公司所有公募基金總規模的38%,行業排名第15名。新發15只基金中有7只為權益基金,且包含了4只6個月以上定期開放或持有期的產品,均超過公募市場平均發行水平。
中信建投基金總經理金強表示,此前,該公司采取的是被動等待策略,對產品發行比較“佛系”,一度錯過了2020年行情,如今,中信建投基金積極布局行業主題產品,發行效率大幅提升。
從2022年發行的新產品來看,成立以來,除中信建投景信、中信建投景安兩只債券型基金收益為負外,其他均實現了正向增長。尤其中信建投品質優選一年持有成立以來收益率達到21.55%,年化回報率達到26.9%。據4季報顯示,該基金布局了能源、采礦、醫藥、消費等行業。
從整體公募基金業績來看,中信建投基金近一年增長1.49%,低于同類平均的2.73%,在141家公司中排名第94。
從基金規模來看,目前,中信建投基金權益類產品中最大規模的一只為中信建投醫改,A類份額規模11.28億元,C類份額規模11.4億元,其余權益類產品均低于10億元。
此外,中信建投基金還有26只(多種份額單獨計算,下同)規模低于5000萬的“迷你基”,占所有基金(89只)的29%。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基金公司發行多只基金一方面希望以新的基金業績來平衡總體業績之外,此外也不排除為提升規模與管理費收入。
據Wind顯示,2020年、2021年、2022上半年,中信建投基金管理費收入分別實現1億元、1.7億元、1億元。
總體來看,新發基金能起到什么作用?柏文喜表示,新發基金對基金公司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平衡現有基金的不足和業績頹勢,起到修復基金管理公司市場形象與行業影響力的作用。尤其從短期來看可以提升管理規模和行業影響力,但是從長期來看還要取決于基金實際業績到底如何了。
中信建投基金的成長“煩惱”
中信建投基金成立于2013年,控股股東為中信建投證券(601066.SH)。
作為一家較“年輕”的基金公司,中信建投基金近年來規模不斷增長,從2020年末的267.1億元,增長至2022年末的564.7億元,排名從84上升至74。
不過,中信建投基金也有其成長的“煩惱”。
除了上述講到的基金業績低于同類,單只基金規模不大,存在迷你基金外,中信建投基金的基金經理偏“年輕”化。
來源:Wind
據Wind顯示,中信建投基金總共有16名基金經理,其中,基金經理從業最長年限為6.93年,平均年限3.47年,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中信建投基金主要采取自主培養基金經理的模式,基金經理從業年限和公司成立年限相匹配。
作為一家中小基金公司,中信建投基金不斷招兵買馬,引入人才,并且建立了長效考核機制。
此外,在渠道方面,依托母公司中信建投證券的優勢,中信建投基金充分整合市場資源,不斷拓展銷售渠道。
在產品布局方面,總經理金強曾對《中國證券報》表示:首先,將公募REITs打造成公司“王牌”業務;其次,權益產品方面,中信建投基金將持續完善產品線,甄選可能會出現爆發性行情的方向布局產品。固收業務方面,將繼續擴容以“固收+”和純債基金為主的固收產品。
你看好中信建投基金的后續發展嗎?是否買過中信建投基金的產品?歡迎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