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率買房的大冤種,還有救嗎?
最近,首套房利率下調的事兒,一石驚起千層浪。
最近,首套房利率下調的事兒,一石驚起千層浪。
在我們上條推文的下面,就有這樣的高贊留言——
嗯,其實也挺理解的。
疫情這三年里出手買房的朋友們,房價不漲,還要背高額利息,看著增量房貸利率暴跌,自己的房貸卻怎么都降不下來……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降低還款成本呢?
“撿筍”的同時,又會有什么坑等著你?
我們找銀行和貸款中介聊了一下。
地產知識橘
就是「地產知識局」,還是「局姐本尊」坐鎮,我們還在!
406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前幾天,我找到了幾家廣州的貸款機構。
對于我提出的“降利率”訴求,中介們紛紛表示,可以做!
具體是怎么操作的?
最常見的方法,是把房貸提前還清,再用房產辦理抵押經營貸。
但這樣的操作,首先需要一個“公司殼”。
沒有公司怎么辦?中介說了,會幫忙在資料和門面這塊做好包裝。
然后,還房貸也需要錢啊!
這個中介也說了,可以提供金融服務,先借錢給你還清房貸。
總之,整個流程辦理下來,基本在1-2個月左右,所需費用主要涉及辦理費+贖樓墊資費+平時“養公司”的成本。
融資服務費按照貸款金額的1%收取,贖樓過橋費一個月的利息是1.6%-1.8%,而養公司的成本,一年下來2000塊左右。
哦,還沒算提前還貸的銀行罰息,這個就看不同銀行了,我看了下我的貸款銀行,大概要罰一個月的利息吧。
好了,花了這么多錢,真正實現轉貸后,究竟能省下多少錢呢?
我仔細算了一下。
就拿價值500萬的房產,首付4成,貸了300萬分30年還清的等額本息方式來舉個栗子吧。
如果按照兩年前主流的5.5%首套房利率(LPR4.65%+85bp)估算,月供17000多,要還的利息總額是310多萬。
后來,LPR下調了兩次,存量房貸的利率也下調到了5.15%。
看起來比之前少了,但算了一下,每個月依舊要還16300多元。
和兩年前相比,每個月只“減負”了600多元。
這樣的壓力,不可謂不大。
但一旦換成經營貸之后,就瞬間輕松了。
中介提供了10年期、利率為3.65%、先息后本的產品,我們試算了一下,是這個樣子的——
每個月只要還9000元出頭,降低了接近一半,看上去就真的很香啊!
別的不說,光是近兩個點的利息差,每年利息就可以減少300萬*2%=6萬塊,10年下來,就是60萬了。
就算扣減了贖樓墊資時間1個月,大約10萬塊的總辦理成本后,還是要比普通房貸劃算不少。
當然,理論上,還有另外一種轉貸方式——
以買賣方式把房子過戶給直系親屬,重新申請房貸。
由此,就可以享受現行優惠的貸款利率了。
但這種方式不同地區執行標準不一樣,能否真正落地,還要看因城施策下不同城市的定力,以及對房屋交易的要求。
還是以廣州為例,目前,各大銀行普遍的首套房利率是4.3%。
新利率下,月供是14800多元,比之前少了……嗯,大概1500吧。
看起來并不算多。
30年下來,省下的利息成本大概55萬吧。
而且,這種操作的成本還蠻高的。
我們假設成交的房源是在市中心范圍內,面積100方左右的名下唯一住宅。
根據現行的二手房轉讓規定,需要繳納1.5%的契稅和5.3%的增值稅及附加稅,再加上贖樓墊資費用,總成本最低都要30多萬以上了。
一來一去,能省下的錢并不算多。
也難怪很多人都會選擇前一種轉貸方式了。
但講真,雖然能夠省錢,但利用抵押經營貸來做房貸轉貸本來就屬于灰色地帶,不但沒有保障,還隱藏著不少風險點。
首先,并不是誰都能注冊公司的。
倘若你是體制內人員,大概率就不能享受經營貸的“福利”了。
畢竟,很多國企機關單位不允許個人名下有公司,不能是某家公司的股東和法人,只能安排父母、配偶等親屬辦理。
說到這里,中介小哥提醒我,父母超過70歲以后,屆時需要變更借款人,或者自己重新辦理營業執照。
其次,還有墊資成本的考量。
上述的經營貸方案,制定依據是贖樓時間為1個月。
但是,現在提前還貸的人如潮水一般,排隊時間起碼要三個月,金融機構還要罰息。
銀行可以等,但購房者等不了啊,資金是有使用成本的,每拖延一個月,過橋費就要貴好幾萬塊。
即便經過重重關卡,終于辦下來后,也有不可言說的坑。
比如,貸款的年審。
經營貸一般是每3年審核一次,假如期間輔助的中介公司跑路了,又或者是空殼公司的流水、執照審核不通過,都會給后續的貸款造成影響。
萬一審核不通過,借來的大幾百萬被抽貸,銜接不上,就還挺不知所措的。
而且,貸款利率也并非恒定不變。
經營貸以LPR利率為錨,如果LPR下調了就會下降,但日后LPR上漲了,它也會跟著普漲。
更何況,現在有的城市,首套房利率已經降到了歷史低點的3.7%,普通房貸與經營貸的套利空間,已經微乎其微了。
最后,提前還貸和轉貸潮,已經引起高層的注意了。
前幾天,官媒背景的經濟日報發表了這樣的文章——
行業的紅線終究不能觸碰,未來,口子只會越來越小。
其中,還提及了存量房貸和新投放房貸之間利差過大的問題,要推出措施加快解決。
這么一看,說不定存量房貸也有直接下調的可能。
嗯,就看有關部門怎么權衡了。
但無論怎樣,還是希望大伙兒在面對房貸問題時,不要貿然行動,多番比較,想清楚退出路徑和備選方案后,再作出決策。
以上為正文,來自熊先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