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娃”游戲,能讓理想笑到最后嗎?
“500萬以內最好的SUV”現在變成了“三輛”。
來源 |?深藍財經?撰文 |?吳瑞馨
2月8日,理想繼L9、L8之后,又推出了L7。幾乎“一鍵復制粘貼”的外觀,只是大小的不同,也被網友戲稱為“套娃”造車。
“套娃”造車省下了成本。也是理想沖擊整體盈利的有力武器。但讓外界產生是否會造成“左右互搏”,產生內耗的擔憂。
事實上,2023年開年以來,理想就接連出現各種負面。先是被曝出年終獎“打折”,導致部分員工不滿跳槽;隨后的“童子尿”事件,被質疑設計缺陷的同時,更被全網嘲笑為“500萬以內最不抗尿的SUV”,“一個理想的家還差一個廁所”。
在被視為“行業大洗牌”的2023年,理想又該何去何從?
備受質疑的“套娃”式造車
隨著L9、L8、L7三個系列新車的發布,理想似乎逐漸走出了多年僅靠著理想ONE一款車型“走天下”的舒適圈。
但L7的發布后,人們徹底明白了:理想還是那個理想,摳門依舊。
L9推出之后,理想ONE也隨之退出歷史舞臺。但之后陸續推出的L8、L7從外觀設計來看,基本上沒什么區別,只是大小不同罷了。“這不就是俄羅斯套娃嘛!”雖然推出了三款車,但仿佛只有一款車。
從具體細節來看,理想L7依舊貫徹著“適合家庭的SUV”理念,大空間,再加上能通風、加熱、按摩、電動腰托的“大沙發”,椅座全折疊還能化身為一張1.5米*2.4米的大床,再配上安全駕駛交互屏、娛樂屏、吸頂屏等“大彩電”,確實能引起不少家庭的興趣。
而價格上,與L9同樣的外觀,與L8同樣的5座SUV,但價格卻打下去不少。另外,AIR、Pro、Max三款和蘋果手機如出一轍的款式命名方式,將產品分成了價位不同的三個版本。
其中最便宜的L7 AIR,價格低至31.98萬元。和L7 AIR同時推出的,還有L8 AIR,相比L8 Pro,價格也便宜2萬元。
而差別,僅僅只是有電池和懸架:
懸架系統從空氣懸架變為了CDC連續可變阻尼減震器
動力電池從其他系列的寧德時代,變成了蜂巢能源和欣旺達。
但對于一般車主來說,這種懸架和動力電池的不同,在駕駛體驗上,很難感覺到不同。也因此,被外界認為,理想推出的兩款AIR其實是在變相降價。
前不久,李想曾在微博上公布理想L系列的價格定位:全尺寸L9會堅守40-50萬的價格區間;L8和L7會堅守30-40萬元;L6和L5會堅守20-30萬元。
按照這個邏輯,基本可以猜出接下來的L6是什么模樣,而非SUV形態的L5,也許還有一點點神秘感。
但對于“套娃”這說法,李想本人卻毫不在意,甚至還很自豪。他在接受晚點Auto采訪時辯稱:
“大家老說套娃有問題,但全世界最成功的企業都是套娃。”
這樣使用同一套外觀設計方案的“套娃”造車,最大的優勢就在于:省錢。
據騰訊深網報道,一位資深汽車行業從業者認為,“理想這個方案可能成本比特斯拉的一體化壓鑄還要低。”
但對一些理想L9的車主來說,卻讓他們失去了優越感。
也有人擔心了,三款過于相似的車型,是否會產生內耗?
從去年的銷售數據來看,這一擔心目前并沒有在L9和L8之間發生。據中汽數據終端零售數據,2022年12月,理想L9、L8車型銷售數據均破萬,分別成為當月中國市場中大型SUV和大型SUV這兩個細分市場的銷售冠軍。
但市場并沒有因此放下質疑。平安證券此前在一份研報中指出,L7上市后,可能會與L8形成一定的內耗,導致銷量不達預期。
扛不住一泡童子尿,質量問題風波再起
作為汽車之家的創始人,還作為一個擁有四個孩子的“奶爸”,李想無疑很懂中國家庭對車的需求。這也成為不少家庭考慮購買理想的理由。
但在網傳李想或迎來第五個孩子之際,理想L9卻因為“一泡童子尿”,再次卷入輿論的風波。
今年年初,深圳一位理想L9車主帶家人出游時,坐在第三排的小孩看動畫片的時候入迷了,一不小心,尿在了座位上。而尿順著縫隙流到了座椅下面,剛好流到了沒有防水設計的控制電路板上,導致了短路,瞬間就被燒壞。
但這位車主去服務中心修車時,理想的客服的回復卻是:人為損壞,不在保修范圍內,車子本身的質量沒有問題。
對此,這位車主表示了贊同,承認了是人為因素導致的,但還是對理想車輛座椅不防水的設計提出了質疑。
“500萬以內最好的SUV”,居然不防水?而作為一輛“超級奶爸車”,理想考慮到了全家出游,有了舒適能加熱、能按摩的“大沙發”,還有頂吸的“大彩電”,甚至還能變成一張大床,把車變成了“家”。
△有床有彩電,但似乎還差一個廁所
但顯然,這個家里還缺一個廁所。什么都考慮到了的理想,卻唯獨沒考慮到會出現小孩尿到車上、飲料翻灑的情況,甚至都沒有考慮到洗車的需求,沒有給后座做成防水設計。這確實有些令人費解。
那么座椅不防水,是不是一種設計缺陷?在理想之前,奧迪就曾因為同樣的問題,大量召回了汽車。
2022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告,奧迪因為網關控制模塊位于后排座椅較低位置,如果大量液體滲入,可能會導致短路,造成安全隱患,故而召回部分Q5L型汽車,共計45萬多輛。
除了“童子尿”事件,理想L9和L8在正式上市的不到一年時間內,頻繁出現各種問題,在試駕期間,理想L9就曾出現空氣懸架故障、自動剎車失靈等問題。在正式交付后,問題依舊接連出現。
新能源汽車常見的自燃起火事故理想L9也沒能逃過。今年大年初八,濟南一輛理想L9在行駛過程中突然自燃起火。理想L8還出現輔助駕駛系統識別故障,導致的出現“幽靈追車”。
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2023年對新能源汽車來說,是嚴峻的一年。天風證券認為,202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將愈發激烈,頭部效應將凸顯。
車企老板對這一點的認識則更為深刻。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大膽預測:未來3至5年,會有60%-70%的汽車品牌或將關停并轉。
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欽培吉更直白,認為很多新勢力將2023年視為電車品牌的洗禮之年,但其實在2022年就已經開始洗了,2023年肯定會洗得更厲害。
曾經和“蔚小理”并稱為“造車四小龍”的威馬,其創始人沈暉也在年初悲壯喊話:“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李想的觀點也如出一轍。在年初接受《中國企業家雜志》采訪時,他表示:2023年至2025年這三年是極為殘酷的淘汰賽。
而他可能沒想到,剛一開年,理想就迎來了考驗。
剛開年后不久,就有理想員工在脈脈上爆料,因為理想汽車年銷量目標未達成,年終獎打折,幾乎所有人得到的都是不到一個月的年終獎。雖然帖子很快就被刪除了,還有員工就直接在微博上懟理想汽車CEO李想,“先把年終獎發了再說,扣一半,不覺得你李想就是個笑話嗎?”
另據界面新聞報道,部分理想汽車員工也因此在年后選擇了跳槽,涉及部門包括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底盤、采購等多個部門。
整體來看,雖然理想去年只達成了去年17萬銷售目標的78.38%,但考慮到去年疫情導致的停產、電池漲價等“黑天鵝”,很多新能源汽車品牌都沒有達成銷售目標的情況,僅有廣汽埃安、極氪和哪吒汽車三家完成了既定的銷售目標。
但其實,理想的表現其實也沒有和實際預期落差過大。甚至在去年12月,理想L9和L8還雙雙銷量破萬,分別成為當月中國市場中大型SUV和大型SUV這兩個細分市場的銷售冠軍。年終獎“打折”,卻是讓所有理想員工都沒有料到。
但如果從整個公司的財政狀況來看,其實也在情理之中。雖然理想是蔚小理中,最接近整體盈利的一家,2021年第四季度甚至單季度實現扭虧,但這其實是建立在爆款理想ONE暢銷已久的情況下。而去年推出第二代產品L系列后,理想ONE隨之宣布停產退出歷史舞臺,而新車型才剛開始銷售,正是花錢的時候。
根據財報顯示,理想汽車第三季度實現營收93.42億元,同比增加20.2%,略低于市場預期的96億元;凈虧損16.46億元,環比增加156.7%,創下單季虧損新高。
L系列的快速推出,給理想的財務狀況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讓理想距離整體盈利,又遠了一步。值得注意的是,李想前不久還在微博上表示,而L6和非SUV的L5也已經在路上了。去年,他還在Q3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2023年理想還將發布和交付首款純電車型。
這意味著,L9的設計方案沒辦法繼續“套娃”了,使用新的設計方案,理想研發費用的持續增長也是一個可以預見的結果。
另一方面,理想的管理層也開始發生震動。理想總裁、2號人物沈亞楠離開公司董事會,總工程師馬東輝接替沈亞楠擔任總裁。同時,一年內兩度更換CTO,最新任命是高級副總裁謝炎出任CTO。
外,是競爭更為激烈的環境;內,又剛歷經了員工跳槽、2號人物離職。理想的2023年,開局不利。但對包括理想在內的更多新勢力來說,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