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大幅縮水40%!美的入主科陸電子要靠深圳國資“托底”了?
2022年,上市公司紛紛跨界新能源,美的對科陸電子提起收購,或是其中最知名的案例之一。然而“A吃A”并不容易,繼格力收購盾安環境未果,美的收購科陸電子也添變數。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美的收購科陸電子,8折定增“阻力重重”。
2月15日,科陸電子“光速”回復了證監會針對定增修改案的14項提問,為盡快推進定增與收購事宜,顯然準備充分。
兩日前,上市公司公告稱,將定增募資金額從13.8億大幅下調至8.3億。這一“讓步”也意味著美的若想達到計劃控股比例,收購成本將提高。
該起收購始于去年5月。彼時,美的集團擬通過“委托表決權+定增”的方式,從原實控人深圳資本集團手中拿下科陸電子的控股權。不過由于上市公司資金狀況不佳,收購方案也頗為復雜,過程一波三折。
目前,美的已支付“定金”,并在去年12月完成過戶手續。然定增成敗是美的接手科陸的前提條件之一,遲遲未能獲批,也為美的拿下科陸電子控股權增添一絲不確定性。
定增下調5.5億
美的能“低價”買的股份少了。
科陸電子定增修訂稿顯示,募資金額從13.85億元下調至8.28億元,減少5.5億,相當于縮水40%。同時,發行數量從4.2億股改到2.5億股,減少了1.7億,相當于占現在股本的12%。
參考去年5月23日發布的初版方案,美的集團計劃通過“委托表決權+定增”的方式,逐步入主科陸電子。
首先是“交定金”,美的集團與科陸電子的原控股股東深圳資本集團簽署協議,后者擬將其持有的科陸電子1.26億股以6.64元/股轉讓給美的,轉讓總價款為8.37億元。對于上述價款,分兩期支付,其中首期需支付的2.5億元為股份轉讓價款30%的保證金,剩余轉讓價款于第二期支付。
此外,美的還與深圳資本集團簽署了后續《股份轉讓選擇權協議》。自本次發行的股份登記至美的集團名下之日起的10個工作日內,深圳資本集團有權按照6.64元/股的價格向美的集團繼續轉讓所持有的部分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的股份數量不超過8521萬股股份,也就是大約5.6億元。
關于定增,美的集團將認購科陸電子非公開發行的4.23億股新股,占協議簽署日科陸電子總股本的30%,發行價格為3.28元/股,預計募集資金13.86億元。較簽署日收盤價4.99元/股相比,折價34%。
上述三步完成后,美的集團將持有科陸電子29.96%的股份及表決權,同時美的集團將成為科陸電子控股股東,何享健將成為科陸電子實際控制人。
分析觀點指出,美的希望達到29.96%的持股比例,是因為超過30%就構成了要約收購,所以盡可能貼著“持股上限”獲得控股權。
然而在定增縮水后,完成發行美的僅持股22.79%,作為控股股東持股偏低。若想達到原先持股比例,成本必然高于3.28元/股的定增價。
若直接從二級市場“補空”,參考科陸電子2月16日收盤價10.85元/股,美的或要多花12.9億元,即使通過大宗交易8折受讓,成本也將徒增10位數。
若再從深圳資本集團手中低價受讓,參考上輪股權轉讓價6.64元/股,美的收購成本則將提高5.7億元。不過這種方式將一定程度上“影響”深圳國資的蛋糕——后續可原價拋售的股價變少。
深圳國資“臨時補位”
或因定增生變,買賣雙方也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流動性讓步”——深圳國資拿出6億低息短貸支持,美的提供8億保理,時限兩年。
科陸電子1月20日公告顯示,深圳國資將提供不超過6億元資金支持,貸款利率不超過5%,但時限不超過6個月;提供不超過7億委托貸款,利率不超過9%;通過高新投融資給公司向銀行申請貸款提供連帶責任擔保,擔保金額8000萬元(收取2%擔保費)+500萬元(免費擔保)。
同日,另一份公告稱上市公司開啟應收帳款保理業務,意味著美的也提供了額外資金支持。額度為4億給公司,4億幫公司支付給光明智慧產業園項目工程商的欠款,時限為2年,利率不高于6.5%。
另外,上市公司2月14日補充公告,稱已向銀行追加申請2023年度綜合授信額度,在公司不超過42.9億元,公司下屬子公司不超過4.8億元的額度基礎上,追加向星展銀行深圳分行申請總額不超過2億元的授信額度,期限一年。
由此,上述合近24億的貸款“補丁”,或能填補定增減少的現金缺口。
資金拼拼湊湊,需要多方輸血的科陸電子,財務壓力究竟有多大?
近5年內,科陸電子僅有2020年通過變賣資產,實現“盈利”1.97億元,另外4年合計凈虧損近50億元。最新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2年營業收入為34-3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0.5–1億元,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為3–4.5億元。
除了長期虧損,經營狀況堪憂,償債壓力也頗大??脐戨娮咏鼛啄曦搨饰丛陀?0%,常年高于同業可比公司30-40%的平均水平。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90.91%,達到自上市以來的最高值,流動負債高達76.20億元,貨幣資金則僅為12.1億元。
為了補血,科陸電子曾多次在二級市場募資。2017年,公司通過定增募得資金18.04億元,原計劃用于投資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項目,一年后卻宣布中止項目,并將大部分用以“補充流動資金”。2016年與2017年發布的3期債券,結果也大同小異。
據統計,2015年-2017年內,科陸電子合計通過定增、債券等方式募集資金31.93億元,其中22.94億元用于了補流,占比高達71.84%。
“一波三折”的轉型
美的收購源于轉型需求。
繼2021年美的集團宣布能源管理為核心業務之一,今后將在B端核心業務上加速布局。而科陸電子作為A股上市公司,或成美的新能源業務的主要運營平臺之一。
資料顯示,科陸電子處于熱門的戶儲賽道,主要從事智能電網、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車充電及運營業務)及綜合能源服務三大業務,將成美的跨界新能源重要一子。
美的集團表示,科陸電子在系統集成和儲能變流器市場中排名靠前,屬于國內少數有能力參與儲能項目全產業鏈的儲能集成商,并已實現對相關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如電池管理系統(BMS)、能源管理系統(EMS)和儲能變流器(PCS)。
分析觀點指出,科陸電子的資金困局主要是因為早期盲目擴張,帶來的商譽減值壓力。例如,2015年,公司斥資3.89億元收購百年金海,因后者未實現后兩年的業績承諾,導致科陸電子在2018年對百年金海的商譽余額1.70億元做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如今為配合收購,上市公司也在自我調整。公布收購消息前夕,科陸電子在大同全資注冊了一家新儲能公司,經營范圍包含電池制造銷售、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等。同時,科陸電子正操作講旗下持有的國聯人壽、芯瓏電子、懷來中尚等公司股權低價轉讓。
對于上述資本運作,科陸電子解釋說:公司當前的發展戰略是聚焦核心主業,剝離非核心業務資產,更專注于儲能行業。
過去復雜的經歷也影響了今日收購的推進,使得這起“A吃A”一波三折。
去年5月,收購公告發布3天后,上市公司就收到了關注函:深交所要求說明美的集團是否已經支付30%的保證金,以及委托雙方深圳資本集團與美的集團是否構成一致行動關系。對此,科陸電子回復稱,不會構成一致行動關系,同時保證金已在27日匯入轉讓方開立的共管賬戶。
去年10月,科陸電子公告稱,美的集團收購公司股權案已通過反壟斷審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經初步審查,決定對美的集團收購深圳市科陸電子科股權案不實施進一步審查。
在最新問詢中,證監會關注重點仍在科陸電子財務狀況、償債能力、前期募投狀況、資產剝離合規性、子孫公司訴訟風險等。不僅關乎定增,對美的入主后的資產整合,或也將形成阻力。
美的集團距真正完成收購科陸電子還需要一些時間,期間變數尚未可知。而對于缺錢的科陸電子來講,若定增募資不順,復蘇預期也將大打折扣。
責任編輯 | 黃海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