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70城房價環比首次止跌!
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下降之后,1月70城房價環比首次止跌。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2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止跌,環比上漲城市數量增加至36個,較上月增加21個,鄭州、武漢、重慶、天津等多個城市房價止跌回升。
一線城市仍然表現出較強的活力,一二手房銷售價格同環比齊漲,其中環比更是由降轉漲,新房漲0.2%,二手房漲0.4%。
去年末以來房貸利率下降的正向效應正在釋放,環比止跌的變化,也意味著房價有回調見底跡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整體環比較上月上漲0.2個百分點至0.0%。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022年2月以來70城房價整體首次出現止跌現象。
從各能級城市表現來看,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房價明顯回調。一線和二線新房價格環比分別漲0.2%和0.1%,一線城市在上月止跌之后首次上漲,而二線城市更是時隔5個月首次環比上漲。而三線城市新房價格仍在降,但降幅有所收窄。
從四大一線城市房價表現來看,北京和上海相對比較堅挺,其中上海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7%,領漲全國,而北京二手房環比上漲0.9%領漲全國。且兩個城市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同環比均為正增長。
而廣州和深圳則相對較弱,其中廣州一二手房同環比“全面下降”,可看出在相對較為寬松的信貸政策之下,整體市場信心仍然比較薄弱。深圳二手房價格環比時隔7個月首次止跌,環比上漲0.6%。
從同比數據來看,70城新房價格并未有明顯改善,1月整體同比下降2.3%。
雖然一線城市新房價格同比依然上漲2.1%,但漲幅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新房價格同比仍在下降通道。
1月份新房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從去年12月份的15個增加至36個,這意味著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實現房價上漲。
實際上,自2021年9月以來,新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數量一直低于30個以下,至去年6月新房環比上漲城市數量達到了31個,市場逐漸修復,但市場修復進程在8月被打斷,彼時受停工停貸影響,疊加企業推盤節奏放緩等因素作用下,環比上漲城市數量由7月的30個下降至8月的19個,隨后的四個月環比上漲城市數量一直在20個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房價格環比上漲的36個城市中,有21個城市房價較上月實現環比止跌。典型如桂林,1月環比上漲0.1%,結束了連續11個月的下跌趨勢。
在環比上漲城市中,長三角城市上海、合肥以0.7%的漲幅領漲全國。與之相對應的是溫州房價環比下降1%領跌全國。
從同比數據來看,70城中新房同比漲跌的城市仍較為穩定,1月同比上漲城市較上月減少1個至15個,下跌城市數量仍高位維持在55個。
成都連續4個月同比漲幅領漲全國,1月新房同比上漲8.6%。
二手房價格仍處于下降通道。
從70城房價指數來看,整體環比下降0.3%,同比下降3.8%。二手房價格指數整體環比已連續17個月下降。
此外,二手房價同環比漲跌城市數量并未有大的變化。
具體來看,70城二手房價格同環比上漲城市數量分別為13個和6個,八成以上城市二手房價格還在降。
從城市表現來看,北京二手房環比上漲0.9%領漲全國,此外深圳結束了自2022年6月以來連續7個月環比下降的趨勢,環比首次增長0.6%,除深圳外,西安、南京、上海、三亞二手房較上月均實現正增長;而環比連續兩個月上漲的昆明,則在1月下跌0.7%。
從同比數據來看,二手房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僅成都、北京、上海、南充、昆明和長沙,其中成都以8.8%漲幅再次領漲全國,這已是成都連續第八個月二手房同比漲幅領漲全國。
據克而瑞四川區域數據顯示,今年1月成都二手房市場較為活躍,從掛牌均價可以看出目前市場預期偏向穩定,而部分區域項目掛牌價上漲超千元,市場信心仍存。
隨著政策邊際放松的正向效應釋放,總體上看,1月統計局口徑的全國70城房價跌勢減弱、已止跌回升,重點一二線已接近“房價底”。但以此判斷市場信心恢復仍言之過早,短期內疲軟城市仍處于進一步“以價換量”中。
市場層面來看,行業確實出現一些復蘇信號,33城房貸利率降至4%以下,刺激核心二三線城市回暖,熱門城市諸如福州、天津、鄭州新房認購、到訪創新高,部分項目出現了折扣回收甚至漲價的跡象,這也是70城新房價格環比止跌回升的重要原因。
此外,購房者信心尚未真正得到扭轉。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2023春節置業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目前整體市場觀望情緒濃厚,認為“房價仍有下降空間,再看看”的受訪者占比超過了3成。
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還不能太樂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