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隱憂,宏景科技在智慧浪潮中裸泳?
未來是智能化的時代。
作者:葉蓁
原創:深眸財經(chutou0325)
未來是智能化的時代。
近日,chatGPT更新到了第四代,科技創新所凝聚起來的共識更是達到頂峰。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為核心的新基建正成為城市內生發展的新形態,幫助城市管理者綜合研判,推動城市快速發展。
這也是2023年開年以來,智慧城市概念股在chatGPT這一波熱潮中強勢跟漲的邏輯。粗略統計,在A股中涉及智慧城市概念的股票超過200支,其中有一家公司在去年11月完成創業板上市,上市之后股價一度腰斬,又趁著chatGPT的東風逐步回血。
這家公司,就是宏景科技。
深眸財經發現,在強手如林的智慧城市賽道,宏景科技的發展卻暗含隱憂,以它為標本我們或許可以一窺此賽道的真容。
01 系統集成?技術才是核心競爭力
在整個智慧城市行業,上游主要為硬件設備供應商和通用軟件供應商,下游為政府、企業等需要實現智慧管理功能的單位。?
自2008年誕生智慧城市概念,從早期概念導入期的應用驅動,到試點探索期的技術驅動,再到統籌推進期的數據驅動,上游行業得到了充分競爭,不管是硬件產品,還是通用軟件產品,供應充足、可選擇多。?
于是上游行業又進一步分化:?
如平安智慧城市、華為智慧城市等大型智慧城市企業,以自研產品構建核心競爭力,形成寬大的護城河。?
而那些中小型智慧城市企業,則變成系統集成商,外購技術后再拼裝成解決方案,向下游交付產品。?
從宏景科技的招股書數據來看,宏景科技歷年來材料成本、勞務分包和技術服務采購這三項占總營業成本的95%左右,這組數據可以反映出宏景科技的主要模式為向上游供應商采購核心原材料和技術服務,通過分包勞務作業組裝完成,再銷售給下游客戶。?
(數據來源:招股書)?
盡管宏景科技解釋稱,采購內容不涉及核心業務產品,在承做項目過程中將優先使用自行開發的軟件,外購軟件僅適用于自有軟件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或二次開發經濟性較差、耗時較長的情況。但其人工成本僅占營業成本的4%左右,難以體現大規模開發核心軟件的情況。?
另外宏景科技的專利數量也從側面反映其系統集成商的屬性更強。?
據招股書顯示,宏景科技擁有研發專利20項,著作權119項,這一數據相比同行業其他公司偏少。?
智慧城市近5年內相關專利數量在快速增長,2017年到2021年專利信息符合增長率就高達62.7%。在天眼查統計的科創板智慧城市相關企業專利信息列表中可以看到,大部分企業的專利信息都在數百個,以新點軟件為例,其智慧城市的相關專利達200個,幾乎是其兩倍。也就是說,相比于行業整體水平和行業內的其他企業,宏景科技的專利數量顯然是偏低的。?
(數據來源:天眼查)?
而且外購+組裝的模式,從短期來看能帶來相對穩定的毛利率,但長期看來,是不利于宏景科技建立核心競爭力的。?
以宏景科技2020年中標東北某地稅務局項目,并提供智能語音客服為例,這款號稱形成了機器翻譯、深度問答和對話系統的具體應用已經具備了智能對話的雛形,若這款產品得到了繼續深入開發,提升智能化水平,極有可能成為一款拳頭產品,甚而推廣到全國稅務系統。?
但無論從宏景科技后續的客戶組成,還是解決方案,都沒有延續這一應用產品。?
這其實也反映出,單點散發式地解決方案往往是智慧城市賽道中小企業的主流方式,為客戶量身定做,但因為缺乏核心技術支撐,無法擴大成為標準+定制的組合,解決方案難以實現遷移。?
02 市場廣大,區域受限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積極推進智慧城市的構建,整個市場規模在2022年末達到了2500萬億。?
2023年,不少省市在繼續加碼。?
根據各省市政府工作報告和2023年重點工作分工,有31個省市在近期發布了部署智慧城市的相關政策。?
比如上海、浙江、廣東幾個熱門省市,不僅更注重數字基礎建設,還有快速實現數字服務、數字治理等更高水平的要求。?
上海提出要系統化構建城市數字底座,推動空間信息數據應用,推進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深化生活數字化轉型,新增生活類重點場景10個,提升社區便民服務數字化水平。?
浙江要建設一流數字基礎設施,加強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和大型數據中心建設,打造長三角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加快建設“雙千兆”寬帶城市。?
廣東則提出推進國家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發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加快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化、數字社會治理精準化、數字生活智能化。?
站在企業的角度,豐富的需求催生行業的長足發展,行業需求越旺盛,企業也越有所作為。?
但從宏景科技報表來看,在全國智慧城市需求遍地開花的情況下,宏景科技的收入結構過于集中,對單一地區的依賴性過強,似乎并未充分享受到時代帶來的紅利。?
2019-2021年,宏景科技華南地區收入金額分別為3.62億元、5.24億元、6.46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9.88%、92.29%、88.39%;華南地區的營業收入又基本依賴于廣東地區,2019-2021年,宏景科技廣東地區收入金額分別為2.97億元、4.45億元、5.88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3.86%、78.38%、80.49%。?
(數據來源:招股書)?
誠然廣東地區的智慧城市需求在全國來看都屬于前列,但廣東地區也是各智慧城市企業的必爭之地。據天眼查數據,廣東地區智慧城市相關企業接近4500家。?
此外,像華為、平安、騰訊等頭部企業都以廣東為深耕地。2023年伊始,深圳龍崗區、廣州白云區、廣東住建就已經與華為達成了合作意向或者簽訂了合作協議。?
智慧城市確實是一片藍海,廣東地區發展的勢頭也很強,但在這片藍海中奮楫爭先的競爭者更多,一旦廣東地區智慧城市投資需求趨近飽和,或者競爭進一步加劇,必將對宏景科技的業績產生嚴重的影響。?
再進一步分析宏景科技的客戶,還能發現一個隱患。?
宏景科技目前的大客戶主要為兩大類,2G類客戶和2B類客戶,但2G類客戶主要是某個政府部門,規模尚有限,而2B類客戶主要以房地產企業為主,風險較大。而且,宏景科技并不存在連續三年均位列前五大客戶之列的“長期”大客戶。?
(數據來源:招股書)?
目前的市場格局是,眾多智慧城市行業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均不具備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市場化程度較高、市場容量龐大,市場整體處于分散割據的充分競爭狀態,單家企業市場占有率不高。?
對于宏景科技來說,有利的一面是市場尚可有所作為,不利的一面則說明了越來越激烈的廝殺也即將到來。?
03 行業潮起,暗礁重重
城市作為一個復雜巨系統,是多元主體融合及多元活動集聚的有機綜合體。?
業界普遍認為,我國智慧城市發展經歷了概念引入、試點探索和高質量發展等演進階段,當前已經進入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階段。?
城市的治理不是空中樓閣,根基都在數據上。只有全面、動態收集和匯總數據,才能生成決策模型以及通過模型優化城市治理,最終實現整個城市的“智慧”化。?
深眸財經認為,對整個智慧城市行業來說,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技術上來說,企業要從頂層設計開始著手,管理好數據流通、加強需求熱點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
從市場上來說,企業要努力達成解決方案的規模化復制,改變“一城一議”模式,而是通過標準化系統搭建出基本框架,再輔以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換句話說,技術是根基,市場是脈絡,只有一手抓技術一手擴市場才能實現長足發展。?
以華為為例,其已經將目光放在了更細分的數據收集上,華為也發布了城市融合感知解決方案,并將在這方面與南京達成合作,這亦是龍頭企業先行一步布局的體現。?
那么,像宏景科技這類中腰部企業,要怎么應對這樣的趨勢變化呢?有什么更詳盡的規劃呢?當前正是企業年報發布高峰期,我們拭目以待。?
此外在政策上,也是利好整個行業的。?
近日,關于數字中國的整體規劃文件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作為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重磅文件,這也被業界評價為“數字掛帥時代來臨”。?
智慧城市還將迎來真正的爆發期。?
當企業隨著大環境的趨勢水漲船高之時,推動企業前進的動力就會變得模糊,“漲”字當頭,似乎也無人再關注浪潮之下的暗礁。?
但只有明晰企業自身能力和環境的助推動力,才能揚長避短,避開暗礁,借得東風,駛得更遠。?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