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老板出了一道送命題
爆雷400多天之后,恒大拿出了詳細的境外債務重組計劃。
來源/地產知識橘
爆雷400多天之后,恒大拿出了詳細的境外債務重組計劃。
文件一共201頁,內容翔實豐富,算是厘清了吃瓜群眾們對于公司現狀的各種猜測和想象。
比如說,大伙兒第一次知道了,截止去年底,恒大境內外逾期的有息+或有債務規模已經達到了7537個億。
其中,只有3112億債務背后,是有擔保物的。
再比如說,截止2021年底,恒大地產的總資產大概是1.699萬億,但是總負債已經達到了1.898萬億。
凈資產缺口2000個億,很明顯的資不抵債。
還比如說,集團手頭不受限制的資金只有13.4個億,其中98%屬于房地產開發業務部門,分布在7000多個實體項目中。
我算了一下,平均每個項目手里,不到20萬……
哦,恒大也很直白地說了,萬一債務重組這事兒沒有談成,恒大會進入破產清算環節。
那么,債權人最終可以拿回來的錢,根據渠道不同,大概是本金的2.05%-9.34%不等。
加上時間等各類成本,約等于血本無歸吧。
好了,你看,話攤開來說到這份上了,各位苦主不會真想血本無歸吧?
許老板甩出了一道選擇題。
地產知識橘就是「地產知識局」,還是「局姐本尊」坐鎮,我們還在!421篇原創內容公眾號
恒大境外債務的主體有三個,其中絕大部分的債務是以恒大集團為境外借錢主體所獲得的,一小部分是以昌程、天基為借錢主體獲得的。
針對恒大這一部分境外債權人,許老板在計劃書里,給了兩個選項——
方案一:恒大發行新的美元票據,替換舊的債務。
新債的期限長達10-12年,年息壓到了2%-4%。
我仔細看了計劃書,發現這種新債屬于擔保發行票據,擔保主體是恒大及下屬公司。
這也意味著,選這種方案是在押注恒大地產未來十幾年內的銷售情況,以及保交樓的進展。
方案二:發行新債加轉股。
在這個方案下,新債期限為5-9年,利息相對高一點,在5%-7.5%之間.
余下的債務將與恒大物業、恒大汽車的股權掛鉤,可轉換成對應的股票。
換句話說,就是押注恒大物業和恒大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并且,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恒大現在都沒錢付息,要到第四年才能給付第一筆利息。
現在我比較好奇的是,在這三塊產業中,債權人到底更看好哪一邊。
既然說到這了,再掰扯一下恒大的產業。
如上一part所說,恒大旗下主要產業一共包括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和新能源汽車三塊。
這三塊產業的現狀,公告里也都提及了——
地產開發方面:
如上所說,資不抵債,核心任務是保交樓和復工復產。
不過從銷售端來看,恒大今年的情況明顯好起來了。
1-2月合約銷售額達到65.7個億。而去年全年,恒大只賣了317億元。
如此看來,今年的銷量是有跟著小陽春一起回暖的。
恒大手上有高達1316個項目,后續如果能夠修復購房者信心,銷售額應該能繼續上升。
但能不能達到恒大自己預期的“第四年基本恢復正常運營”,那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未來三年,恒大在地產這塊預計有2500億元到3000億元的融資需求。
我的理解是,如果沒有這些新增融資,恒大沒辦法真正活過來。
就算有了新增融資,文件里也提到了別的風險——
物業管理方面:
截止2021年底,恒大物業的現金流是正的,資產負債表也是相對健康的,未來不需要額外融資就可以生存。
預計2023年至2026年,每年可以回血32.5億元-42.5億元。
這算是恒大手上最值錢的資產了,如果在最近這一年多以內,沒有被掏空的話。
新能源汽車方面:
從去年9月開始量產至今,恒大新能源汽車只推出了一個車型,共計交付900輛車,這個交付量,低于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一個月的銷量。
公告里表示,如能在未來尋求超過290億元的融資,計劃推出多款旗艦車型,并望實現量產。
假如沒有新入現金流,新能源汽車將面臨停產。
這就有點尷尬了。
在白條和白條之間,也不知道境外債權人到底愿意選擇哪一個?
最后,以上只是針對境外債務的解決方案,在境內,恒大還有超過6000億的存量債務。
要想真正續命成功,估摸著還需要一個大金主現身紓困。
這個大金主啥時候才會來呢?
以上為正文,來自局姐本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