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登陸港股,小微金融是個好生意嗎?
4月14日,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陸金所”)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6623。
撰文 |?小不董??編輯 |?李信馬? 來源|Donews
上市當天,陸控股價最高價為36.50港元,最低價33.40港元,收盤價34.80港元,漲跌幅+10.30%,換手率0.05%,港股市值398.85億。
經過幾天的緩沖,陸控4月20日價格為32.15港元/股,總市值368.47億港元。
圖片來源:百度股市通
營收利潤雙下降,陸金所遭困?
2020年10月30日,陸金所登陸美股,發行價為13.5美元/ADS,市值曾經超過300億美元。然而近年來,其股價表現并不佳。最新股價僅為1.965美元,總市值約45億美元,兩年多的時間里,市值蒸發了超過1600億人民幣。
圖片來源:百度股市通
3月13日晚,陸金所控股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及全年財報。這份年收入581億元的成績單,并未使資本市場滿意,原因是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
最近三年,陸金所的營收分別約為520.05億元、618.35億元和581.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22.8億元、167.1億元和87.8億元。也就是說,2022年其營收同比下降6%,凈利潤同比下降47.5%。其中,四季度公司營收123.18億元,同比下降22.2%;凈利潤為-8.06億元,同比下降127.83%,這也是陸金所自2019年后首度出現季度虧損。?
對于2022年第四季度業績大幅下滑,陸金所控股表示,主要是因為公司的總收入結構隨著業務模式的演變而發生變化,信用風險逐漸增加。
陸金所的收入主要由5部分構成。去年四季度,3部分的收入明顯下滑,另外2部分同比微增,具體來看:基于技術平臺的收入58.74億元,同比下降33.5%;凈利息收入43.69億元,同比微增3.2%;擔保收入16.71億元,同比微增2.2%;其他收入1.31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3%;投資收入2.75億元,同比減少23.4%。
圖片來源:陸金所財報
此外,陸金所控股聯席首席執行官計葵生表示,宏觀經濟相關的不利因素導致信用減值損失激增,對公司第四季度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轉型的陣痛
作為曾經的P2P(peer-to-peer)巨頭,隨著E租寶暴雷、團貸網等亂象的頻發,陸金所逐步弱化P2P業務,直到2019年8月,陸金所不再提供P2P產品,算是良性退出的。2020年,平安消費金融獲批,陸金所也獲得了合法經營個人借貸業務的資格。
然而陸金所放棄P2P業務后,被視為第二增長曲線的財富管理業務,表現并不令人滿意。2020年至2022年,陸金所包括資管計劃、公募基金投資、信托計劃等在內的投資收入,分別為9.4億元、11.52億元和13.06億元,雖然處于增長態勢,但在總營收中占比最高時不過2.2%,對業績影響不大。
從陸金所的官網上,可以看到其業務包括理財、網貸、基金、保險及陸易拍(網絡拍賣)等。也就是說陸金所依舊做貸款業務,只是從針對于個人的P2P業務拓展為了針對于小微企業的O2O(Online To Offline)業務,通過線下線上一體化渠道實現對全國約300個城市小微企業主的覆蓋。
圖片來源:陸金所官網
招股書中,陸金所給自己的定位是為小微企業主提供普惠型產品和服務,通過對接機構合作伙伴(主要是資金方和增信供應商)為借款人提供零售信貸服務。上市文件中表示:“我們的業務專注于解決小微企業主的痛點,并旨在協助金融機構合作伙伴服務小微企業主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span>
截至2022年9月30日,陸金所合計為660萬名小微企業主提供服務,并與超過550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陸金所已累計服務1900萬名借款人,賦能的零售信貸余額達人民幣5765億元。
圖片來源: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聆訊資料
據灼識咨詢,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總額計,陸金所控股在服務小微企業主的中國非傳統金融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7.6%。
但在陸金所經營過程中,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真的“普惠”嗎?
截至2022年底,陸金所的一般無抵押貸款、有抵押貸款、消費金融貸款的年化利率分別為21.1%、15.7%和20.6%,這已經遠超銀行的貸款成本,接近金融機構借款利率司法保護的上限24%。
DoNews在黑貓投訴官網查詢后發現,陸金所收到的“虛假宣傳”、“違法違規”等投訴也不在少數。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小微經濟體成熱門
“對陸金所控股來說,回港上市意味著里程碑,更意味著另一段旅程的開始,”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趙容奭表示:“在過去幾年中,我們通過產品、科技手段、線下服務等方式助力解決小微融資難題。進入新發展階段,陸金所控股也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合規審慎經營,聚焦小微實體,積極向小微企業主生命周期顧問的角色轉型,攜手各位合作伙伴同廣大用戶共筑美好金融生活。”
而提到陸金所雙重上市的選擇——港交所,就會想到李小加。這位港交所的前掌門人在2021年8月3日和張高波共同創辦了滴灌通,同樣專注于小微經濟體的創新金融市場。
滴灌通澳交所推出了全球首個交易所收入分成產品DRO,為DRO掛牌發行、交易、登記、托管及清算交收提供服務的合法的場所,理論上,所有具有數字化基礎的品牌門店都可以到澳交所來掛牌發行DRO進行集資。
小微企業貢獻了中國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就業機會,構成了中國經濟中發展迅速且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領域。但截至2021年底,小微企業所獲得的融資金額僅為總融資規模的26%,與其經濟貢獻并不相符。據灼識咨詢在2022年12月對小微企業主進行的調查,95.3%的受訪者表示,目前獲得的資金僅能滿足少于其總需求的一半。
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產品看起來是一塊巨大的蛋糕,但實際上,小微企業員工一般少于50人,全年營業收入低于3000萬元,平均壽命不到5年,并且分布廣泛,通常無法提供抵押品,且現金流并不穩定。所以,這是塊看似廣袤但卻貧瘠,急需灌溉的土地。
但這塊“硬骨頭”想要啃下來,還要賺到錢,對剛剛成功上市的陸金所,是個不小的挑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