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首現利潤負增長,海康威視“三年戰略機遇期”落空 | 財報觀察
成立二十一年來,海康威視首次出現利潤負增長。
李平 | 作者??劉學輝?| 編輯??礪石商業評論?| 出品
1
國內業務低迷、利潤端首現負增長
前不久,全球著名的安防巨頭企業海康威視發布2022年財報。財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31.66億元,同比增長2.14%;實現凈利潤128.3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59%;凈資產收益率為19.62%,同比下滑9.37個百分點。
這也是海康威視成立21年來,首次出現利潤負增長。在此背后,根源是是海康威視國內業務表現低迷。
年報顯示,2022年,海康威視國內三大BG營收總和為451.37億元,同比下降8.41%。其中,公共服務事業群PBG實現營收161.3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5.79%,主要受疫情防控背景下公共支出受限所影響;企事業事業群EBG實現營收165.05億元,同比下降0.75%;中小企業事業群SMBG實現營收124.97億元,同比下降7.36%。
2022年5月,境外媒體一則有關美國準備將對海康威視進行實施制裁的傳聞對海康威視股價又帶來了意外的沖擊。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海康威視可能被列入“SDN清單”。有分析指出,此前美國政府的“實體清單”主要是針對海康威視的芯片供應,而本次制裁則是針對海外市場的客戶。因此,相對于實體清單,SDN清單帶有“制裁升級”的意思。
“SDN清單”傳聞一度導致海康威視股價大跌。但從年報數據來看,海康威視境外市場營收仍取得了兩位數的正增長。年報顯示,2022年,海康威視海外主業收入220.32億元,同比增長16.41%。分區域來看,北美、歐洲業務受通脹、政治等因素影響,業務出現負增長,但發展中國家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速。
此外,海康威視創新業務表現也相對穩健。2022年全年,海康威視創新業務收入150.70億元,同比增長22.81%,收入占比提升至18%,較去年同期提升了3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受益于海外市場以及創新業務的穩步增長,海康威視營收端體現出相對韌性的一面。但由于境外業務以及創新業務在海康威視總營收中的占比仍然較低,海康威視國內業務的低迷仍然對公司整體業績造成了明顯的沖擊。除了凈利潤首次出現下滑之外,海康威視營收增速也創出近10年以來最低紀錄。
2
費用剛性毛利率下滑,股價反彈明顯受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營收增速放緩之外,銷售毛利率的下滑也是海康威視利潤端承壓的一個主要原因。年報顯示,2022年,海康威視整體毛利率為42.29%,同比下滑2.04個百分點。其中,主業產品及服務毛利率同比減少2.62個百分點,創新業務毛利率同比減少1.95個百分點。
對此,海康威視在年報業績交流會中表示,2022年,在經濟弱勢的情況下,公司盡力爭取營收增長,部分低毛利的業務機會拉低了整體毛利。進入到2023年,公司更注重有效益的增長,第一季度毛利回歸到45.17%,一方面是部分業務質量向好,另一方面是公司加大降本力度。
最新一季報顯示,2023年1-3月,海康威視實現營收162億元,同比下降1.94%;銷售毛利率為45.17%,較2022年全年提升近3個百分點;實現扣非凈利潤15.54億元,同比下降29.67%。這也是海康威視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情形。
不難看出,盡管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率有所回升,但海康威視的凈利潤卻沒有改善,背后原因在于期間費用率的攀升。年報顯示,2022年全年,海康威視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3.8%、管理費用同比增長23.9%、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8.9%,三項期間費用增幅均大幅高于營收增幅(2%)。
由于安防及物聯網業務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征,近年來海康威視員工數量不斷增長。截至2022年年末,海康威視員工總數為5.8萬人,相比2018年年末增加了近2.4萬人。其中,研發技術人員近2.8萬人,相比2018年年末增加了1.2萬人,復合增長率超過15%。
一季報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海康威視三項核心費用合計52.5億元,同比增長14.9%,三項核心費用率達到32.4%。由于期間費用率的攀升完全對沖了毛利率的提升,海康威視扣非凈利潤出現了近30%的同比下滑。
針對費用支出對利潤端的影響,海康威視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過去幾年里人才的內卷非常嚴重,實體企業在互聯網大廠面前顯得競爭力非常弱。為此,公司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用漲薪來應對人才的競爭,今、明年(2023年-2024年)還會繼續保持一貫的風格,費用會有一些上升,費用率要靠公司的收入增長來解決。
2023年以來,在人工智能等熱門概念加持下,海康威視股價底部反彈明顯,累計漲幅超過50%。但由于一季度營收增速及凈利潤表現均不及市場預期,海康威視股價在財報公布之后持續低迷。4月17日,也就是財報公布后的首個交易日,海康威視股價低開低走,盤中跌幅一度超過5%。而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海康威視股價最低跌至35.45元,相比年內高點跌幅超過25%。
3
創新業務穩健發展,國際化戰略仍有看點
相比2021年的輝煌,2022年對于海康威視無疑是非常失落的一年。但創新業務及海外市場表現來看,海康威視未來發展仍值得關注。
2021年,受益于創新業務的爆發,海康威視取得了營收及凈利潤雙20%+亮眼業績。2021年年中,海康威視總市值一度突破6000億元大關。2022年4月,海康威視在年報業績溝通會上再次表示,公司有信心抓住智能物聯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三年機遇期的判斷保持不變,同時預計國內業務還是會有一定增長。
在2020年年報中,海康威視首次提出了“三年戰略發展期”的概念。公司認為,未來三年(2021年-2023年),基于AI技術的逐步落地、產業競爭歸于理性以及產品線的更加豐富,海康威視將迎來重要機遇期。
另外,從股權激勵方案的制定也能看出海康威視對未來的躊躇滿志。2022年1月,海康威視出臺新一輪股權激勵方案,計劃向公司近萬名中高層員工及技術骨干授予限制性股票,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項解鎖條件為,2022年-2024年期間,海康威視營收增速不低于15%,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20%。
然而,海康威視2022年實際經營業績卻遠沒有年初那么樂觀,無論營收增速還是凈資產收益率均低于公司自身預期。受疫情反復影響,國內G端與B端支出同時面臨壓力,C端消費能力亦受影響,海康威視國內三大BG營收均出現同比下滑。
面對主營業務的低迷,海康威視已經將創新業務作為發力的重點。2021年,海康威視共有5個創新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創業業務收入占比達到15.07%。
2022年,海康威視創新業務共實現營收150.70億元,同比增長22.81%。其中,機器人業務、熱成像業務、汽車電子業務營收增速均超過20%。
隨著創新業務的高速發展,海康威視持續推進“1+N”分拆上市計劃,將創新業務分拆上市。2022年12月,海康威視旗下智能家居創新業務板塊螢石網絡成功上市,成為科創板智能家居第一股。
根據最新消息,海康威視旗下主要從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業務的海康機器人目前已經正式披露招股說明書,公司擬于創業板上市。
實際上,有分析認為,從海康威視2022年股權激勵方案的制定就可以看出,相比利潤的增長,海康威視更加重注規模的擴大,背后原因在于公司發展戰略正從傳統安防領域擴張至更具潛力的人工智能物聯網領域,多年培養的創業業務也正步入收獲期。
除了創新業務多點開花之外,海康威視境外業務表現也很有看點。面對美國政府的無端政策打壓,海康威視多次強調,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有特定的優勢,在被美國政府打壓的狀態下,公司在很多的發展中國家業務所受影響有限。
海康威視在2022年業績交流會上進一步表示,美國市場存在FCC認證的限制,業務會逐步退出,五眼同盟國家的業務壓力也會比較大。但在發達國家之外,拉美、東南亞、南亞、中亞等很多發展中國家依然有很廣闊的可為市場。
根據公開資料,2021年3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公共安全部和國土安全局(HHS)將包括華為、海康威視在內的五家中國公司納入不可信供應商名單,認定名單公司生產的部分通信產品和服務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和公民安全帶來“不可接受的風險”,未來將在美國境內被拆除。
事實證明,美國的制裁壓力并未給海康威視海外市場造成沖擊。2020年-2022年,海康威視境外收入由177億元增長至220.32億元,收入占比由28%提升至31.6%。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海康威視境外毛利率達到43.28%,超出同期國內業務毛利率水平,這說明海康威視產品在國外市場擁有著足夠的競爭力,并非依賴于低價戰略來開拓海外市場。因此,海外市場能否繼續保持快發展,將成為海康威視未來發展的重要看點。
“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公司正在經歷很多新的挑戰。企業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在經歷一些挑戰后,公司面對挑戰的心態越來越穩定,應對挑戰的能力也越來越強”,業績發布會上,海康威視的管理層對于未來的發展依然滿懷信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