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量明顯!宅地供應降幅多至七成
隨著成都5月首場土拍上6宗宅地的成功出讓,成都今年正式公告的35宗宅地,已經成交了23宗。
文/樂居財經?張林霞
盤點其他集中供地城市,廣州、上海、無錫等地均已完成今年首批次集中供地出讓。
今年,各集中供地城市供地計劃相繼發布,目前,在22個集中供地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廈門、福州、濟南、合肥、沈陽、寧波、長春、天津、無錫等19個城市今年供地計劃均已發布。
從19城的宅地供應情況來分析,北京、上海和廣州的宅地供應基本穩定,深圳和沈陽、長春、重慶、武漢、合肥等15個二線城市宅地供應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沈陽供地規模同比下降70%,降幅最大。
從宅地類型來看,縮減最多的是租賃住房,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武漢、南京、福州、濟南等城市租賃住房供地面積下降。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是“十四五”住房建設的重點,各地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有增有減,上海、武漢、廈門、濟南、沈陽等地的租賃住房計劃用地均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用地。
中指研究院分析師孟新增表示,各地宅地供應縮量的根本原因是市場供大于求,當前很多城市面臨庫存過剩風險,隨著市場分化加劇,部分區域去化壓力與日俱增。在這樣的背景下,減少供地能有效緩解供求矛盾。孟新增認為,近幾年改善性需求逐漸成為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支撐,購房者對項目品質要求相應提高,核心城市,尤其是城市具備區位優勢和完善配套的板塊越來越受到購房者青睞。如果這些區域供地減少,房企在這些區域拿地的競爭壓力更大,區域房價將保持堅挺,或將出現上漲情況,預計漲幅有限。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關榮雪表示,一方面,去年大部分城市沒有完成全年供地計劃,使得今年各地調整宅地投放規模,謹慎推地,以期恢復土地市場活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減少宅地的供應也能加快存量項目去化。另一方面,宅地的減少或與樓市恢復力偏弱有關,部分城市仍存在土地庫存積壓嚴重、市場成交暫未明顯恢復的特征。另外,部分城市宅地供應減少的同時,產業用地增加,也反映出城市發展策略的轉變。
數據顯示,前四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5514億元,同比下降6.2%,降幅較1-3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且連續兩個月下跌。對此,克而瑞地產研究認為,開發投資持續走弱一方面是受到新開工低迷的拖累,供給端企業擴張、生產、開工意愿不強,另一方面,銷售回暖之下更多資金用于“保交樓”與清債務,土地購置大幅下滑。受此影響,1-4月300城土地成交面積同比下降23%,且有近60%的城市土地成交金額不足5億元。
盡管前四月銷售金額同比增8.8%,在銷售端到供給端的傳導上,仍會有較大“延遲”。短期竣工保持高增長,新開工則繼續底部運行,房地產開發投資或將進一步下滑。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