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進口替代東風 練全鏈生產內功 “微創手術工具整體方案提供者”西山科技啟動詢價
乘進口替代東風 練全鏈生產內功 “微創手術工具整體方案提供者”西山科技啟動詢價
作為重慶第三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將公司戰略定位為“微創手術工具整體方案提供者”的重慶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西山科技”,股票簡稱688576)5月23日啟動詢價。
西山科技專注手術動力裝置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持續助推醫療器械實現進口替代。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擁有941項境內專利,同時擁有多項首創技術,自主研發的手術動力裝置系列產品,已廣泛應用于神經外科、骨科、耳鼻口科、婦科等微創外科手術中。隨著醫療“新基建”的加速推進、國產替代政策推動、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醫療器械行業的應用,公司將產學研醫深度捆綁,實現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服務,力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微創手術工具整體方案提供者。
微創手術器械市場高速增長 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近年來,全球醫療器械行業規模持續提升,根據《World Preview 2018, Outlook to 2024》預測顯示,2024 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5,945億美元,2020-2024年間復合增長率為4.76%。2020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7,721億元,同比增長21.76%,遠超世界平均水平和我國GDP增速;預計至2023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
中國微創手術器械市場高速增長,具有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隨著進口替代的進一步推進和手術動力裝置一次性耗材的推廣,西山科技產品的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廣闊的市場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當前國內多數高性能醫療器械均依賴進口,高性能醫療器械國產化迫在眉睫,作為微創外科器械企業,西山科技加快技術追趕步伐,公司產品正逐步縮小與國外品牌的技術差距,并在某些領域實現了技術領先。
公司快速發展體現在財務數據上便是營收和利潤的雙雙高增長。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西山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27億元、2.09億元和2.62億元,復合增長率為43.49%;同期,公司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419.07萬元、6142.94萬元和7535.16萬元。
公司產品質量和產品矩陣上已位于國產手術動力裝置第一梯隊。據眾成數科(JOINCHAIN)統計,2019-2021年,我國手術動力裝置相關產品有效注冊數量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底,國產產品有效注冊數共計74件,其中國產產品占比為59.20%;國內共有49家企業持有國產手術動力系統裝置的有效注冊證,其中,西山科技排名第一。
如今的西山科技,已經成長為一家集數字化微創外科手術設備及耗材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家行業標準《電動骨組織手術設備》起草制定單位,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龍頭企業、中國專利優秀獎獲得者。
全鏈條生產 產學研醫合作 爭做“微創手術工具整體方案提供者”
如何進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滿足全球市場對高品質、專業化、多樣化的產品需求,把公司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微創手術工具整體方案提供者”?
多年來,西山科技以每年超過收入10%的研發費用投入產品研發和創新,努力縮短與國外廠商的技術差距,為未來進行了較為豐富的產品和技術儲備。公司持續加強全鏈條生產能力建設,通過豐富的經驗積累和扎實技術功底,打通了多項核心的自制工藝路線。零件方面,公司實現了齒輪、鋸片、磨鉆頭、光學卡口等原材料的自制,取代了進口零件在公司產品中的配套使用,降低了生產成本。部件方面,目前公司所有系列、型號的手術動力裝置專用微電機均實現了自研自產,擺脫了“卡脖子”和斷供風險,同時能配合各動力手術器械進行緊貼臨床應用的個性化設計,大幅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在產能方面,公司新建了乳腺外科產品車間,為訂單的及時供應提供保障;公司還自建了完整的內窺鏡系統產線,包括鏡片加工、鍍膜、膠合及裝配車間,為光學配件的自主生產打下扎實的基礎,并在未來為內窺鏡系統新產品的研發提供支持。
公司重視創新體系的外延式提升,積極開展產、學、 研、醫深度合作。公司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合作打造了國內首個微創手術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中心;與中華中醫藥學會、浙江杭州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合作開展脊柱微創手術培訓基地的建設;與中華醫學會、天津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等知名三甲醫院合作開展了學術會議推廣、舉辦了多期培訓班及實操訓練營,用最貼近臨床需求的產品,攻克醫生在日常手術難點,滿足相關產品在國產替代浪潮的加速落地。
據了解,西山科技此次發行擬募集資金約6.61億元,計劃投向手術動力系統產業化、研發中心建設、信息化建設、營銷服務網絡升級等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建成后,公司將實現年產各類手術動力裝置整機約953臺、手術動力裝置耗材138.86萬件、手術動力裝置配件1.27萬件,可有效突破當前產能瓶頸,提升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同時,進一步提高自身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擴展手術動力裝置應用科室,開發內窺鏡系統及能量手術設備等新產品,推動公司成為微創手術工具整體方案提供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