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掛牌!上銀基金20%股權急尋“接盤俠”,中小公募頻現叫賣
中小公募股權再遭叫賣。
來源/新經濟e線
6月20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了上海銀行掛牌轉讓上銀基金20%股權的消息。轉讓底價為3.388億元,信息披露起止日期為6月20日至7月4日。包括此次在內,上銀基金二成股權轉讓已是第四度掛牌。
今年以來,上海銀行首度掛牌轉讓上銀基金二成股權的公示時間為3月30日至4月26日。此后,又經歷了三次延期,分別為4月28日至5月29日、6月1日至6月14日、6月20日至7月4日。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上銀基金股權叫賣反響并不熱烈,但3.388億元的掛牌底價自始至終都是一致的,大股東看來并不愿意打折出售。
來源: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公開資料表明,上銀基金成立于2013年8月30日,為上海銀行控股子公司。在上銀基金兩大發起人股東中,上海銀行和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股90%和10%,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截至2023Q1,上銀基金旗下有49只基金,資產規模合計1275.93億元,行業排名38/153。較2022Q4的1319.7億元,公司今年一季度在基金數量凈增2只的情況下,基金資產規模環比卻縮水43.77億元,行業排名也退后一名。
新經濟e線注意到,不止是上銀基金,諾安基金20%股權轉讓的掛牌期限也有所延期。今年1月,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顯示,諾安基金二成股權轉讓的掛牌信息披露起止日期為1月5日至2月6日,目前該項目的截止日期已延長至6月27日,轉讓底價依然為10.24億元。
同樣,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還披露了一則公募股權轉讓消息,即紅塔紅土基金第二大股東——北京市華遠集團有限公司擬采取面議價格的方式,掛牌轉讓其全部持有的紅塔紅土基金30.2419%股權,披露起止日期為2023年5月15日至2024年5月6日,掛牌期長達近一年的時間。
凈資產評估增值逾七成
另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的標的信息表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銀基金經評估的賬面資產和負債總計分別為115846.96萬元和17235.95萬元,賬面凈資產為98611.01萬元。對應的凈資產評估價值為169400萬元,評估增值逾七成,達71.79%。
來源: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從上銀基金主要財務指標來看,公司經審計的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010.35萬元,完成凈利潤18270.37萬元。2022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0044萬元和10855.94萬元。
有意思的是,在上海銀行掛牌轉讓上銀基金二成股權背后,該行擬行使優先購買權受讓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一成股份。
此前,上海銀行在今年一季報中對上述事項進行了專項說明。該行在一季報中提及,上海銀行董事會于2021年8月19日審議通過了《關于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權變動的議案》,公司對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轉讓的上銀基金股權行使優先購買權,并同意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退出后轉讓上銀基金不超過20%的股權。董事會審議通過時,上銀基金股權變動事宜尚存在不確定性。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暫緩與豁免業務指引》以及《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暫緩與豁免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公司經審慎判斷,決定暫緩披露,并按相關規定辦理了暫緩披露的內部登記和審批程序。
2022年11月9日,公司對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公開掛牌轉讓上銀基金10%的股權行使了優先購買權,目前該事項尚待監管批復。2023年3月29日,公司已在公開市場掛牌擬轉讓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股權,旨在優化股權結構,強化戰略協同。
而上述上銀基金10%股權最終以轉讓底價1.497億元成交,轉讓標的評估值為1.713億元,折讓約2160萬元,折讓率約12.60%。若較上銀基金最新掛牌價格相比,這一成股份增值近2000萬元。
新經濟e線獲悉,作為銀行系公募機構,在上銀基金的持有人中,機構持有人占據了絕對主導。Wind統計顯示,2022年機構持有人占比高達97.89%,個人持有人占比僅2.11%。與此同時,公司旗下產品也是固定收益類為主打。截至6月27日,上銀基金旗下基金共計51只(含今年新成立4只),規模合計1326.12億元。
從公司產品規模分布來看,居首的債券型基金有28只,基金資產規模合計為890.05億元,占比更是高達67.17%。其次為貨幣基金,旗下3只貨幣基金合計規模約404.58億元,占比30.51%。包括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基金在內,公司這兩類固定收益產品規模高達1294.63億元,占比高達97.63%。余下混合型基金、FOF基金、股票型基金數量分別為14只、4只、2只,對應基金資產規模累計分別僅為27.99億元、0.89億元、2.61億元。
就基金業績回報而言,截至6月26日,上銀基金旗下共計有33只產品(A/C分列)年內回報率為負值,占比超過四成。如混合型基金中,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C、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A、上銀科技驅動雙周定期可贖回C、上銀科技驅動雙周定期可贖回A年內凈值回報率分別低至-18.63%、-18.40%、-10.89%、-10.64%,同類排名分別落后至3488/3547、3483/3547、2970/3547、2940/3547。
而在公司債券型基金中,上銀可轉債精選C和上銀可轉債精選A更是業績墊底,年內凈值回報率分別為-4.43%和-4.31%,同類排名分別為70/70和69/70。按成立時間計,以上2只基金自2022年5月20日和2020年5月8日成立以來的總回報分別為-12.86%和-22.22%,同類排名均位列倒數第一,分別為70/70、60/60。
中小公募股權頻頻轉讓
此外,新經濟e線統計發現,從公募股權穩定性來看,龍頭管理人相對穩定,而中小公募股權卻頻頻出現叫賣。
據證監會官網最新披露的基金公司變更5%以上及實際控制人的情況表明,截至6月16日,共計有11家基金公司申請進行股權變更事項。除了華夏基金以外,余下10家均中小公募管理機構,分別包括中庚基金、民生加銀基金、銀河基金、泰信基金、諾德基金、浙商基金、國壽安保基金、恒越基金、惠升基金、嘉合基金。
其中,銀河基金和泰信基金的股權變更申請均于今年4月獲證監會受理,這也是今年來獲受理的兩家基金公司,其申請材料分別先于2023年1月4日和2022年12月23日獲證監會接收。今年6月7日,以上兩家公募機構均獲得了證監會的第一次反饋。
據悉,證監會在針對泰信基金變更股東反饋意見中提出了七點要求。其中,有兩點要求涉及青島國信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國信)。根據申請材料,青島國信本身不經營金融業務,亦未控制持牌金融機構,請就青島國信是否符合《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人辦法》)關于主要股東“應當為依法經營金融業務的機構或者管理金融機構的機構”條件進行論證,支撐文件附后。
證監會要求補充提交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信集團)與青島國信2022年度經審計合并口徑財務報告,并請魯信集團結合2022年度經審計合并口徑財務數據論證符合《關于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7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關于控股股東“權益性投資余額不超過本企業凈資產的40%”要求的情況。
而另外五點要求主要針對魯信集團,分別包括魯信集團已控股信托公司,并擬成為基金公司控股股東,請論證魯信集團是否屬于《國務院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等規定應當申請金融控股公司的情形。
證監會關注到,魯信集團稱下屬主要4家金融企業業務收入相加與魯信集團合并口徑業務收入相除得出魯信集團核心主業占比情況。但4家企業收入為簡單相加,而魯信集團合并口徑業務收入為按照會計準則調整后數據,二者統計口徑不一致,請就魯信集團是否“核心主業突出”進行補充論證等。
此外,針對銀河基金,證監會也提出了四項反饋意見。其中提到,中國石油集團資本有限責任公司控股昆侖銀行及昆侖保險,昆侖銀行于2021年12月被中國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罰款269萬元、昆侖保險于2022年7月被北京銀保監局罰款60萬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上述兩項屬于較大數額罰款,請就中油資本有限是否符合“所控制的機構具有良好的誠信合規記錄”作出補充說明。同時,證監會也要求銀河基金補充提交中石油集團根據2021年12月董事會決議,說明將其持有的銀河基金相關股權轉讓至中油資本有限履行內部審批程序的情況。
截至目前,除了銀河基金和泰信基金外,嘉合基金、惠升基金、國壽安保基金等3家基金公司分別于2020年8月14日、2022年1月27日、2022年9月13日收到了證監會的首次反饋意見。余下中庚基金、民生加銀基金、諾德基金、浙商基金等4家均已補正材料,尚在等待證監會正式受理。
業內認為,中小公募股權頻頻出現叫賣,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一是股東方為了優化自身業務結構,對于不符合其戰略的業務進行剝離,從而套現股權;二是股東之間可能存在分歧,需要通過股權轉讓解決分歧;三是部分中小公募經營、業績不佳,股東方對未來表現缺乏信心,從而選擇退出。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