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謙助力王東升,干出兩家芯片獨角獸
從“屏”到“芯”,一直是王東升的心愿。
作者/劉元??編輯/鐸子? 來源/花朵財經
從馬云到劉強東,從唐巖到史玉柱,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多位隱退已久的商界大佬,不約而同的從幕后走出,重回一線。
而隨著近日,北京一家叫“奕斯偉計算”的公司拿到30億元D輪融資,另一位許久不被提及的企業家,也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線。他就是一手創辦京東方,改寫全球顯示產業格局,被尊稱為“中國液晶顯示產業之父”的王東升。
與馬云劉強東們不同的是,66歲的王東升并沒有重回京東方,而是將借助奕斯偉,全力為解決中國缺“芯”難題貢獻力量。
從京東方到奕斯偉
從“屏”到“芯”,一直是王東升的心愿。
早在2016年京東方液晶面板出貨量首度躋身全球前三的時候,時任京東方董事長的王東升就創造性地提出了“開放兩端 芯屏氣/器和”的物聯網發展戰略。
在他看來,物聯網就是通過將芯片、顯示器件、軟件與內容、功能硬件等要素組合,形成的一個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相連的價值創造系統。
這其中,“屏”雖然是人機交互必不可少的媒介,但也只是起到信息出入口的作用,“芯”才是物聯網的核心,直接關系到計算、通信、傳感是否暢通。“氣”,則是軟件和內容,是鏈接“屏”和“芯”,如同空氣一樣存在的東西。
想法很好,但京東方畢竟是以“屏”立身的,想解決“芯”的問題,注定還是要另尋出路。
2019年6月28日,京東方召開媒體見面會,62歲的王東升正式宣布不再擔任董事長,交棒給了京東方CEO陳炎順。
33天后,北京奕斯偉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作出變更,由“方向明”變為了“王東升”。
從那一刻起,王東升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造芯之路。
北京奕斯偉科技并不是王東升創辦的企業,但是能請到他出山,確實也是大有來頭。其背后的投資人,是大名鼎鼎的劉益謙,成名之作是在2014年花費2.81億港幣拍下“雞缸杯”,創下中國瓷器拍賣歷史記錄。靠資本市場發家的他,是多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截至2023年一季度,劉益謙家族及“新理益系”合計控股及參股14家上市公司,累計持倉總市值約為273.13億元。
在2022年胡潤百富榜上,劉益謙以370億身家位居第131位,排名略低于郭廣昌、陳發樹、許世貿,超過史玉柱、沈南鵬、張茵等一眾大佬。
王東升與劉益謙相識已久,早在2009年6月京東方定向增發50億股,募集百億建設第8代TFT-LCD生產線的時候,劉益謙就通過旗下控制的上海諾達圣,以每股2.4元的價格,耗資16.8億元拿下了其中的7億股定向增發股份。
此次邀請王東升加入的北京奕斯偉科技,正是劉益謙在2016年成立的一家公司,在當年的“兩會”上,中國芯片產業第一次成為熱議話題,在數十位代表的議案中現身,首期募資1387.2億元的集成電路大基金,也開始了正式運作。
重新開啟“芯”事業
盡管劉益謙很看好國內集成電路領域的發展機會,但在成立的頭兩年,北京奕斯偉科技并沒有多少動作,倒是其2014年在二級市場建倉的安全芯片領頭企業國民技術,股價一度漲了近3倍。
王東升的加入,成為了助推奕斯偉發展的催化劑。
在成為北京奕斯偉科技法人的55天后,2019年9月24日,近日拿到30億元D輪融資的北京奕斯偉計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第一任法人就是王東升。
北京奕斯偉科技數度更名 圖源:天眼查
一個月后,北京奕斯偉科技改名為“北京奕斯偉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并于第二年四月遷至西安,更名為“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至此劉益謙攜手王東升,正式完成了在集成電路領域的布局。
在2020年2月28日,北京奕斯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屆董事會上,王東升被選舉出任董事長。
根據官網的介紹,奕斯偉集團戰略方向為半導體產業,專注于芯片與方案、硅材料兩大事業。其中,芯片與方案事業圍繞移動終端、智慧家居、智慧交通和工業物聯網等應用場景,提供顯示與視頻、智慧連接、智慧物聯和智能計算加速等四類芯片及解決方案;硅材料事業主要包括12英寸全球先進制程硅單晶拋光片和外延片。
在創立大會上,王東升動情的表示,自己“應邀來到奕斯偉,開始‘芯’事業,深感榮幸”,“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界的老兵,我一直夢想能為解決中國大陸缺芯少屏做點事,加上朋友說你已經把屏的問題解決了,應該在芯的方面做點貢獻”。
“‘奕斯偉’的內涵是‘以光明之心,創偉大事業’,我們會以清晰的戰略、極強的執行力及全球一流的團隊,為全球客戶提供令人激動的產品和服務,助力客戶成功。我們愿與全球業界同仁攜手合作,共享智慧物聯時代新機遇!”
“智慧物聯時代新機遇”,用詞雖略有差別,但在本質上與王東升在京東方時提出的“芯屏氣(器)和物聯網發展戰略”,一脈相承。站在奕斯偉這一新起點上,王東升開啟了“芯”事業。
干出兩家“獨角獸”
長袖善舞的資圈大佬與教父級別的實干家結合,讓奕斯偉隨后的發展格外的順暢。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以RISC-V為核心的新一代計算架構芯片與方案提供商,北京奕斯偉計算成立至今已完成了七輪融資。
在今年6月的30億元D輪融資中,北京西城區國資委全資擁有的金融街資本領投,國鑫創投、亦莊國投、瑞氶基金、中新基金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跟投,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也參與了此次投資。
此外,在之前的數輪融資中,金石投資、國開科創、IDG資本、君聯資本等也都悉數前來捧場,成為了北京奕斯偉的投資方。
不同架構之間的區別?圖源:網絡
據了解,RISC-V是完全開源的指令架構,有著開放性強、可擴展可移植的優勢,在傳統的Intel (x86)、ARM架構存在不授權或斷供風險的大背景下,被國產廠商視作是國產芯片彎道超車的機遇。近年來,在工控、汽車電子、消費電子、智能家居等應用領域的帶動下,RISC-V構架處理器需求量快速增長,市場需求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做芯片的北京奕斯偉計算一馬當先,承接硅材料制造業務的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公司也不遑多讓。
根據公開信息,奕斯偉材料自成立至今,融資總額也已超過了100億元。其中2022年12月完成的40億元C輪融資,創下中國半導體硅片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紀錄。在其股東序列中,有IDG、芯動能、三行資本,尚頎資本、恒旭資本、國投創合、源碼資本、國開科創等數十家知名財務投資機構和產業資本。
今年4月,奕斯偉材料更是率先開啟了IPO進程,上市輔導備案登記獲證監局受理,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
近年來,伴隨著集成電路制程和工藝的發展,在新能源汽車、5G、AIoT等新興應用需求的帶動下,硅片正趨向大尺寸化,其中12英寸硅片成為當下的主流尺寸。但目前國內半導體硅片產能主要集中于8英寸及以下,絕大部分12英寸硅片正片仍依靠進口,加快提升國產硅片自給率,掌握供應鏈中的主動權,對我國半導體產業良性發展意義重大。
奕斯偉材料正是國內少數能量產12英寸大硅片的半導體材料企業,2020年7月一期項目投產后,設計產能為50萬片/月,產能規模穩居國內第一。總投資125億元的二期項目,一旦達產,總產能將增至100萬片/月,出貨量有望躋身世界前六。
以上這些,還僅僅只是劉益謙和王東升“芯”事業的冰山一角。
除此之外,奕斯偉還開展有生態鏈投資孵化業務,聚焦于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材料、部件、設備等細分領域及關鍵環節。目前已孵化的項目,包括成都奕成板級系統封測工廠,蘇州頎中專業IC封測工廠以及浙江芯暉半導體裝備基地。
從1993年領導創立京東方,到2019年辭任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用26年的時間,將京東方做成了全球顯示領域的龍頭,帶動中國液晶顯示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
面對“芯”事業“芯”征程,他又將帶來哪些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