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懸賞100萬!要抓“假吳曉波”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被冒充了,還懸賞100萬追查仿冒者。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被冒充了,還懸賞100萬追查仿冒者。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1
懸賞100萬!
這件事要從6月26日說起,吳曉波的微博賬號突然被禁言,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猜測。
就在這時,有網友發現,推特上竟有一個自稱為吳曉波的賬號,簡介處還寫著“自有留爺處”。
這位“吳曉波”還發布了一篇題為《救地方就是救中央,避免通脹,加大力度》的文章,看起來有模有樣,十分真實。
隨著這一發現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吳曉波轉戰推特這件事。
傳言四起之際,7月6日上午,吳曉波本人卻出人意料地發朋友圈澄清:“周知:我沒有推特賬號,別亂扯。”
這還沒完。
澄清后,吳曉波開始公開“追兇”:已請涉外律師與推特交涉,將上報國內有關部門。如果有人能夠揭露該賬號背后的幕后操作者,他將個人酬謝一百萬元。
他指出,該賬號的操作者受過專業的財經寫作訓練,精通宏觀,涉獵商史,但不懂企業,懷疑是紙媒或網站時期的政經類記者。
他認為,對方在同行中的專業能力可進全國前百,“一天發30多條,條條都用我的口吻發布,肯定不是惡作劇,是專業而精密的構陷造禍行為”。
消息一出,驚掉了一地下巴。
“媒體圈的朋友都那么有錢?隨便賞金就是一百萬。”“還有這種事,應該不是自導自演......”“俗世奇人。”
2
被懸賞者慫了?現身道歉
沒等多久,這事就有了新進展,被懸賞者帶著600多字的小作文現身道歉了。值得注意的是,其已經把賬號名稱改成了“蔡徐坤”。
他表示,注冊吳老師為名的號不是精密構陷,推特有不少吳老師的假賬號,他只是其中一個。本來想著弄幾百個粉絲就好,沒想到發了一篇文直接沖到了幾千萬。
他還稱,他絕不是財經圈人士,這點請吳老師放心,并對給吳老師造成的煩惱表示歉意。
不難看出,在鬧出這么大的動靜后,這位“假吳曉波”確實有些慌了。
對此,吳曉波在朋友圈毫不客氣地回應:
“這么一篇東西,一處人名寫錯,一處成語漏字,你師父一日三十幾推,招招入骨,無一錯字。滾回去面壁站樁。”
隨著推特吳曉波的銷號,事情至此告一段落,但仍有不少網友關心著,那100萬懸賞的兌現問題。
3
最會賺錢的財經作家
吳曉波,1968年9月出生于浙江寧波,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
畢業后,在復旦學長的引薦下,他進入新華社浙江分社,開始了長達十三年的記者生涯。
1994年起,吳曉波開始為《杭州日報》撰寫專欄。三十歲的時候,吳曉波開始寫書,用暢銷書打出名氣后,開始打造自己的商業版圖。
2002年,吳曉波接手了一家外資即將退出的財經品牌公司,將其改造并成立了“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藍獅子的收入能力可位居民營出版機構前十名,年營收入數千萬。
2009年,吳曉波以75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同時也被媒體和財經界譽為“中國最出色的財經作家”。
2014年,吳曉波成立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開始運營自媒體“吳曉波頻道”。
2019年時,吳曉波欲借全通教育曲線上市,重組半年,最終夭折;后來,吳曉波背后的道影投資又以5.3億價格入股ST羅頓,對應20%的股權已經拍到手,卻因為后續未能協商一致,合作終止。
但他并未放棄,在2020年開始再戰A股,雖然次年就傳出了巴九靈正在接受上市輔導的消息,但至今巴九靈的IPO之路仍遙遙無期。
不過,這并不影響吳曉波成為“中國最有錢記者”、“最會賺錢財經作家”。2020年便有媒體報道,吳曉波的身價已高達20億元。
所以懸賞100萬,或許對吳曉波而言,確實只是毛毛雨。
4
互聯網時代,仿冒成本太低
說起來,在當今時代,如吳曉波一樣的“受害者”并不少。
此前6月22日晚,知名教育博主張雪峰發布微博稱:“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我沒說過將近80%的人會失業這句話!特此聲明!!!!”
但在網絡上搜索相關結果,卻能看到知乎和B站上全是相關鏈接。
知乎鏈接標題為“如何看待張雪峰稱23屆畢業生80%將會面臨失業? ”B站標題為“張雪峰:2023屆大學生就業形勢,將近80%的人全部失業”,但點擊之后均顯示鏈接無效,內容已被刪除。
這種事究其本質,還是在互聯網時代,仿冒成本太低惹的禍。
如仿冒吳曉波者所說,26號吳曉波微博被封后,他開始嘗試,先改名后申請藍勾,申請藍勾只需要選定ID,并加上8美元,也因此,推特有不少吳曉波的假號。
在國內也是如此,即便再嚴厲打擊,仿冒賬號依舊如春筍般,接連不斷地出現。就在前兩天,7月4日,微博管理員便發布公告稱,處置了違規、仿冒賬號10余萬個。
而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情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很難得到改善。
畢竟,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已經一腳邁進了AI時代,現在網上不說假帳號,連AI繪畫出的“真人美女”都有了。
人們想要分辨信息的真假,可能更難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